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敘變的歷史考察

        2023-01-23 05:59:34易華勇韓璞庚
        貴州社會科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時代化中國化話語

        易華勇 韓璞庚

        (1.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江蘇 南京 210009;2.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繼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和十九屆六中全會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再次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1]17(以下簡稱“兩個結合”)?!皟蓚€結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刻總結黨的百年理論創(chuàng)新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敘事話語作出的最新表述,極大地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規(guī)律性認識,同時也改變了自我們黨成立以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新理論的話語表述,“兩個結合”的提出被廣泛認為是一次重要的“術語革命”(1)關于“術語革命”,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顧海良認為“馬克思經濟學‘術語的革命’是以整體方法論和社會歷史觀的統(tǒng)一?!眳⒁?016年《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11期《馬克思經濟學“術語的革命”與中國特色“經濟學說的系統(tǒng)化”》一文;金民卿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fā)揚馬克思術語革命的方法和傳統(tǒng),科學回答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以提煉標識性概念為標志,形成了特定的話語建構邏輯,堅持和發(fā)展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參見2017年第01期《前線》刊登的《馬克思的術語革命與習近平理論創(chuàng)新的話語建構特色》一文;黃剛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的新術語,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樹立了‘術語革命’的新典范?!眳⒁姟恶R克思主義研究》2020年第11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術語革命”與理論貢獻》一文。。在慶祝我們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論斷,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對“兩個結合”作了進一步論述。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意味著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從拒絕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到追求馬克思主義本土化。從話語生成視角看,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敘事話語形成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和中國具體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化的這一雙向互動語境中,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xiàn)出既獨具特色又一脈相承的話語敘變特質。話語敘變特質。概念或內涵一般都是通過具體的話語來呈現(xiàn),話語創(chuàng)新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構成。話語敘變是指話語在不同歷史階段敘事變化的基本過程,其本質上是話語言說主體與客體、歷史與現(xiàn)實互動演繹的結果,話語敘變特質能為我們進一步考察不同歷史階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題提供新的窗口。“兩個結合”的創(chuàng)新表述既立足中國“社會現(xiàn)實國情”又緊扣“歷史文化傳統(tǒng)”,既體現(xiàn)歷史賡續(xù)又積極回應時代之問,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客觀規(guī)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透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百年話語敘變,總結敘變特質、探賾話語背后的豐富意涵,對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fā)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盵2]74“馬克思主義就是為解釋世界進而改變世界提供的一種哲學解釋理論和方法?!盵3]基于時空維度的考察,自馬克思列寧主義進入中國后,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真理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一直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必答題,在不斷“答題”的進程中凝練出獨具特色的敘事話語。話語能夠通過文字符號描述或反映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軌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敘變是對百年來黨提出的理論話語的高度概括,歷經了革命、建設、改革、復興實踐的形塑與雕琢。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根本前提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敘事話語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的演進過程。話語敘變背后折射出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話語敘變見證了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上的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矩陣的演進特質看,其形成和發(fā)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的融合性話語、第二次飛躍中的融通性話語和第三次飛躍中的融創(chuàng)性話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創(chuàng)新表述背后是語義重置、語境轉化、話語創(chuàng)新進而實現(xiàn)話語自信的邏輯理路。

        一、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的融合性話語

        融合性話語是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進入中國后在融入中國具體實際過程中孕育而出的新話語?;谖谋痉治龊驮捳Z整合視角,可將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立過程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形成的融合性話語分為兩個階段: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初識階段和相知階段。初識階段定義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之時起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正式提出之前的這一特定歷史階段,這是作為“舶來品”的馬克思主義初次進入中國并與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相識的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從嚴格意義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尚未在黨的文獻中正式提及,馬克思主義還尚處于“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話語壟斷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雛形僅僅是以調試性話語分散在黨的早期領導人的若干著述中。李大釗比較早地用高度濃縮的哲學話語表露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他指出:“因各地、各時之情形不同,務求其適合者行之,遂發(fā)生共性與特性結合的一種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隨時隨地不同者),故中國將來發(fā)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盵4]這里使用的共性與特性“結合”的一種新制度的表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萌芽用飽含智慧的融合性話語以解釋性方式表達出來,試圖去推動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瞿秋白則進一步認為:“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國情的工作,斷不可一日或緩”,“革命的理論永不能和革命的實踐相離?!盵5]這里使用的諸如“中國國情”、“革命的理論”和“革命的實踐”不能相離等關鍵話語表述充分凸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即“第一個結合”的強烈指向。

        受上述思想的影響,惲代英、蔡和森等黨的早期領導人也曾表達過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在尋求一個適合國情,而又合于共產主義的方針來。”[6]“要……,即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精神來定出適合客觀情形的策略和組織才行?!盵7]這些被記錄下的話語文本再清楚不過地表達了要把外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內化”為自己的理論的思想。

        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曾鮮明地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8]在這一思想引導下,“支部建在連上”“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工農武裝割據(j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等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革命口號才被實踐證明是真理。上述膾炙人口的話語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但是在“本本主義”壟斷話語權的歷史背景下,這種帶有融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顯性話語表述一定程度上為后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式提出提供了話語素材和思想準備,也為后來六屆六中全會上旗幟鮮明地反對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話語基礎。

        從毛澤東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命題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重大抉擇的這段歷史時期,這是黨創(chuàng)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緊密相結合的階段。在經歷了此前相識階段趨向融合的萌芽性話語后,迎來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相知期的成熟話語階段,其標志性事件就是被毛澤東稱之為“決定中國之命運”的六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毛澤東在這次全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盵9]534在批判王明錯誤路線時強調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9]522此后,學界一般把“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作為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歷史命題的標志和話語表述的初始出處,這也被視作“一個結合”話語表述的正式出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明科學的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第一次解答了什么是“實事求是”,并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盵10]795這種話語句式成為我們黨后來“周年慶典的經典句式”[11]。在黨的六十周年、八十周年慶典以及黨的十二大上,黨的領導人都曾作出過類似“經典句式”的“一個結合”的話語表述。共產國際解散后,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12]318-319的“三個結合”話語表述,這里把馬列主義和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的話語表述也成為學界追溯“兩個結合”源頭的一份重要文獻。毛澤東不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了定義,還用一句經典話語概括其本質:即中國共產黨人要在應用馬克思主義之時“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chuàng)造。”[10]820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毛澤東提出“為人民服務”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群中最為響亮的術語,它深刻影響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并流行至今。黨的七大作出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決定,并將毛澤東思想闡釋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盵13]此后,“一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成為全黨的共識性話語,標志著黨在理論上走向成熟。新中國成立并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后,毛澤東又提出“第二次結合”的論斷,他指出:“……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14]雖然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編纂的《毛澤東選集》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均以“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15]的話語表述形式呈現(xiàn),但是其實質內涵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在“革命”和“建設”的客觀語境感染下,“一個結合”的敘事話語在對象性依存及其交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融合性話語特色。

        二、第二次飛躍中的融通性話語

        融通性話語是指我們黨創(chuàng)造性地把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同現(xiàn)代化建設實際、同市場經濟法則相融通過程中形成的話語矩陣。改革開放一方面極大地解放發(fā)展生產力、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重塑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的敘事邏輯。西方學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加速進入中國,并與“馬學”“中學”碰撞形成新的火花,融合“馬學”“中學”“西學”的綜合創(chuàng)新主張逐漸成為這個時期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方向。中國共產黨人在學習借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理念的基礎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并探索推動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作為實施和深化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方法論原則,形成了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核心要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形成,在此過程中具有融通中、西、馬學說特質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矩陣逐漸形成。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主題進行系統(tǒng)性話語構建,“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6]在認清當時中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正確對待和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毛澤東思想,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啟第二次飛躍創(chuàng)造主體條件。以“一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在于對當時中國具體國情的準確把握。在改革開放初期,如何運用既通俗易懂又科學精準的話語表述把“基本國情”向廣大人民講清楚,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適應新階段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鑒于此,鄧小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面臨的客觀實際有機結合,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發(fā)展是硬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小康社會”“共同富裕”等一系列覆蓋不同領域的新話語矩陣完整準確地概括了基本國情和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基本方針。比如,鄧小平把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和中國還處于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基本國情相結合,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為確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為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依據(jù);他堅持科學把握一般與個別、共性和個性關系的辯證思維,把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有機結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理念;針對當時關于“姓資”還是“姓社”以及“補資本主義的課”的爭論和質疑,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原理運用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提出“走自己的路”[17]256,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18]“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17]29,強調“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17]148“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的發(fā)展道路論;為了破除“兩個凡是”的束縛,鄧小平極力推動真理標準大討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響徹中華大地,這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進一步打開了枷鎖;針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激烈爭論,鄧小平又提出“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盵17]373的社會主義本質論。上述這些今天看來耳熟能詳?shù)脑捳Z表述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堪稱是一場話語“革命”,由這些論斷構成的改革開放話語矩陣既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充分觀照當時的基本國情、突破話語藩籬,實現(xiàn)了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繼承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有機結合。這些帶有融通特質的話語某種程度上彌合了傳統(tǒng)認知中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之間的天然“鴻溝”,打破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對立的思想、話語教條,在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之間建立了對話交流的通道、拉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建構與創(chuàng)新的序幕。

        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與時俱進”“可持續(xù)發(fā)展”“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等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話語集群。

        進入新世紀,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接續(xù)深化改革開放和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針對新世紀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世紀中國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充分借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和合”理念,主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圍繞新世紀如何開展黨的建設,胡錦濤首次提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對我們進一步探索執(zhí)政黨建設規(guī)律產生了重要作用;針對“什么是發(fā)展”“要怎樣的發(fā)展”“為誰發(fā)展”和“靠誰發(fā)展”等新世紀之問,胡錦濤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對上述基本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針對當時相比城市而言農村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問題,胡錦濤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fā)展目標,圍繞新世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大主題提出弘揚“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情為民系、權為民用、利為民謀”和“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等具有濃郁新世紀色彩的治國理政話語群。

        如上所述,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第二次飛躍的進程中,在馬克思主義既有的“革命性”意義之外,馬克思主義的“建設性”意義被充分挖掘出來,并通過融入中國改革開放新實踐的馬克思主義話語矩陣呈現(xiàn)出來。在新語境下,承載治國理政新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必須最大程度地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系列制度安排作出合乎法理的敘說,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最緊密的結合,實現(xiàn)兩者的話語融通、匯通,進而達成廣泛共識。在這個階段,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逐漸開始與中國“具體實際”作為“共同主體”參與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話語構建中,如“小康社會”“共同富?!薄耙缘轮螄薄昂椭C社會”等兼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治國理政話語逐漸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思想旗幟而被高舉。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話語特質看,一方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華民族意識中升華顯現(xiàn)并不斷發(fā)展的文化載體,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則成為了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優(yōu)質基因”的催化劑,[20]兩者在面向現(xiàn)實問題時的功能互補和實質“共在”為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話語的融通提供了沃土。

        三、第三次飛躍中的融創(chuàng)性話語

        融創(chuàng)性話語是指在融合馬克思主義話語精髓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話語精華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滿足時代需求的新話語。以融創(chuàng)性話語為表征的“術語革命”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重要方面,集中表現(xiàn)為在“一個結合”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推動“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中國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曾指出:“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東西。[21]習近平總書記也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秘在于“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統(tǒng)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chuàng)造”。[2]79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中,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黨的指導思想的高度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角度,在充分繼承前兩次飛躍中形成的融合性話語和融通性話語的優(yōu)秀品格基礎上對其加以凝練、綜合和升華,進而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黨創(chuàng)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23]以“兩個結合”推動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和中國實際“馬克思主義化”的雙重目標,在不斷聚焦和科學回答新時代新命題的過程中逐步凝練出“中國夢”“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人民至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融創(chuàng)性治國理政話語集群。

        “中國夢”蘊含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它通常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組合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有力的話語表述,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一個原創(chuàng)性政治術語,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蘊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是具有凝聚民族共識作用的重大話語創(chuàng)新。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盵23]36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民族興盛、國家富強始終是歷代先賢圣哲的孜求,“中國夢”的提出既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基本原則,又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文化基因,“中國夢”以“高度綜合、內涵豐富的融創(chuàng)性術語融合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它從歷史中走來,同時也連接著現(xiàn)實和未來,它是中國人的夢想,也與世界夢同頻共振?!盵24]

        “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回應中華民族以何種方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又一重要話語表述,它既具有現(xiàn)代化的“共性”更具有中國的“個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指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既有各國現(xiàn)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21-22“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習近平總書記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審視新時代的世情、國情、黨情,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結合提出的重要治國理政話語,以“兩個結合”的思想成果指導整個現(xiàn)代化進程,具有深厚的學理底蘊和文化基礎,深受中國人民廣泛認同和世界高度關注。雖然“中國式現(xiàn)代化”只有六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學理價值和政治功能。從學理上看,“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化精神是文化學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化理論在中國現(xiàn)代化實踐上的必然體現(xiàn),主張多元的、多樣性文化和文明的和諧共生,“‘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道路’追求文明互鑒的‘和合’體系,超越西方資本邏輯主張的‘力’(依靠一己私利和霸權統(tǒng)治世界)的文明、‘同’(追求抽象的“普世價值”安置世界)的文明,”[25]這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想所指向的構建一個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文化共同體高度契合,體現(xiàn)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化理論與中國實際、中華文化在融合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創(chuàng)造,是一次關于現(xiàn)代化的學術話語革命。話語革命。從政治上看,“中國式現(xiàn)代化”以高度濃縮的話語蘊含了五個基本特征、九個本質要求和五個基本原則的豐富內涵,開創(chuàng)性地回答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什么樣的現(xiàn)代化和堅持什么樣的原則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重大問題,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現(xiàn)代化理念的絕對話語權,開辟了發(fā)展中國家通往現(xiàn)代化的新道路,重新書寫了超越西方現(xiàn)代性的新型現(xiàn)代性?!爸袊鴫簟薄爸袊浆F(xiàn)代化”促進了學術話語、政治話語、大眾話語三者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中國話語與世界話語、東方話語與西方話語、傳統(tǒng)話語與現(xiàn)代話語的交相輝映。

        “人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話語敘變中的高頻詞,中的高頻次,在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中分別出現(xiàn)203次和177次之多,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把“堅持人民至上”列為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遵循的“六個堅持”之首?!叭嗣裰辽稀笔橇暯娇倳浽诶^承和發(fā)揚“群眾史觀”“群眾路線”“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以人為本”等思想精華的基礎上,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的民本思想進而創(chuàng)造性提出的民本思想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人民中心論”話語集群,如“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3]367“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3]4“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6]70“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7]等等。習近平總書記以“我將無我”的崇高境界和“不負人民”的深厚情懷提出的這些蘊含著濃郁民本思想的治國理政話語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又充分吸收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重要養(yǎng)分,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話語和中國傳統(tǒng)話語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以“人民至上”為特質的融創(chuàng)性話語矩陣。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方法論基礎上提出的具有世界影響的關于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馬克思主義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終極旨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向來推崇“大同”社會,兩者共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礎。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大議題。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系統(tǒng)闡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提出“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28]的命運共同體理念,2015年在第70 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提出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9]521的構想,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lián)合國的演講中全面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6]486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還被載入聯(lián)合國的多項決議,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共識和國際話語體系的重要術語。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安排一章論述“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32。此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話語還被寫入黨章和憲法。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百年變局,人類也因此共同面臨更大挑戰(zhàn)和更多治理難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29]537這一關乎各國利益和人類前途命運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從人類前途命運的高度進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主張,回答了加速演進的百年變局下人類未來命運走向的問題,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四、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進階

        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話語敘變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雙重結合”的話語進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之“形”的嬗變與內涵之“神”的深化同頻共振基礎上進行“語義重置”“語境轉換”“話語創(chuàng)造”,進而堅定“話語自信”的必然結果。

        (一)語義重置

        顧海良教授從過程性的動態(tài)角度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劃分為“化中國”和“中國化”兩個方面,“前者強調理論指導和運用的過程,后者強調理論概括和升華的過程?!盵30]毛澤東認為所謂“化”是指“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10]841“兩個結合”的話語表述也可以視為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化中國”的特定意涵中。從內容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創(chuàng)新理論,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涵。從形式上看是通過“一個結合”“化”為“兩個結合”的民族形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fā)芽指的是“中國化”,開花結果指的是“化中國”。從話語生成視角看,要想在中國生根發(fā)芽必須要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要想在中國開花結果則需要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此過程中不斷指導中國具體實踐的發(fā)展,即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其中的語義邏輯為先生根發(fā)芽,然后開花結果。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化中國”的前提,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先植根于中華大地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fā)芽,才能開花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盵26]120從這重語義上看,“生根發(fā)芽”所對應的“中國化”自然而然要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因此,從理論話語上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參與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際進行規(guī)律總結和話語重置,其呈現(xiàn)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從“一個結合”的話語表述進階為“兩個結合”的話語敘事。

        (二)語境轉換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要中國化時代化,很重要一點在于其立足的歷史方位、所聚焦的時代主題始終在不斷變化。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所處的語境也必然產生變化:革命和建設語境、改革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語境、新時代復興語境相繼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話語生成的客觀語境。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雙創(chuàng)”成為文化現(xiàn)代化的應有之義,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非獨立于社會主義文化之外,作為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資源,不可避免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相融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功能和地位不斷發(fā)生變化,這也使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生成的客觀語境隨之變化。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被不斷鞏固和強化;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馬克思與孔夫子都是“老祖宗”的地位。因此,要豐富和發(fā)展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就意味著無法回避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一關鍵性問題。“兩個結合”的話語創(chuàng)造有效破解了“一個結合”無法從話語言說維度解釋兩個“老祖宗”并在的難題,在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相貫通的新目標基礎上,不僅拓展了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意涵的空間,同時還能夠實現(xiàn)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再次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活力的重要目的。

        (三)話語創(chuàng)造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中,要想夯實群眾基礎,那么在面對群眾、掌握群眾的過程中,都要以話語的形式來體現(xiàn)理論的內涵,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話語敘變軌跡,在話語創(chuàng)造邏輯上彰顯了從隱性到顯性的歷史客觀性。黑格爾曾指出,“一個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語言來習知那最優(yōu)秀的東西,否則這些東西就不會真正成為它的財富,”[3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話語能夠真正掌握群眾的內在要求表明不僅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共同服務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同時要求立足人民群眾的立場,用中國人民慣用的話語表達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敘變的基本歷程在實踐主題的轉換和解答構成上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在“兩個大局”交織背景下,立足于“復興”語境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聚焦新時代“三大主題”,以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目標,借以融創(chuàng)性話語為表征的“術語革命”為手段,深刻地描繪“兩個結合”的理論圖譜??疾焐鲜觥叭物w躍”的歷史話語發(fā)現(xiàn),話語的更新與創(chuàng)造是解答、服務不同歷史階段實踐主題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構成。

        (四)話語自信

        從話語敘變的本質看,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表述實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之“形”的嬗變與內涵之“神”的深化同頻共振的整體鏡像反映,是從外在“形”的結合進一步深化到內在更深層次“神”的結合,而“兩個結合”的理論術語從創(chuàng)新邏輯上揭示了內生的現(xiàn)實可能性,這一蛻變是中國特色話語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這一蛻變是中國特色話語自信的重要體現(xiàn)。1943年5月中共中央發(fā)表的《關于共產國際執(zhí)委主席團提出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者”。[12]318這表明五千年中華歷史文化傳統(tǒng)本身就是中國“具體實際”的一部分,體現(xiàn)出我們在對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個“老祖宗”上所應該堅持的基本態(tài)度和應當持有的堅定信心。“一個結合”強調的是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踐即有“形”的社會現(xiàn)實國情,主要包括社會的性質、階級成分的構成、經濟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社會交往形式等;“兩個結合”則是在“一個結合”的敘事話語基礎上把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從中國的“具體實際”中剝離出來,以單獨搭配的形式組成新的話語表達,特別強調包括廣義上的意識形態(tài)在內的文化發(fā)展實際——數(shù)千年延續(xù)下來的無形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結合,也即強調兩者在精神層面的結合。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在話語層面實現(xiàn)了“神形兼?zhèn)洹钡脑捳Z敘事。事實上,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一直都蘊含于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我們的國家制度和社會發(fā)展道路中,只是在理論上尚未被明確闡釋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兩個結合”,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是對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未來理論發(fā)展的正確引領,它不僅在加快構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質、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同時體現(xiàn)出黨和人民具有強烈的文化自覺與歷史自覺,并使新的覺悟、新的認識高度和新的話語自信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充分彰顯。

        五、總結

        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原因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從一個“行”到兩個“行”一方面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認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話語回應時代之問、人民之問。這就意味著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在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過程中更加注重話語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在充分吸收、繼承和發(fā)揚革命話語、建設話語、改革話語優(yōu)質基因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既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彰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治國理政新話語,進而實現(xiàn)用創(chuàng)新話語助力舉旗定向、凝心聚力、凝聚共識的重要目的,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話語支撐。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表述從“一個結合”擴展到“兩個結合”的重要目的之一。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敘變的歷史考察能為我們深刻理解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解決實踐問題提供一個新的突破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話語敘變的歷史考察中顯示: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在扎實推進“一個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百年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歷了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的歷史話語敘變,通過對不同歷史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的歷史考察,探究“三次飛躍”中話語敘變所呈現(xiàn)出的既相互區(qū)別又一脈相承的特質,能為我們在新征程上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一個新的觀察視角,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新征程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堅定話語自信需要我們以“兩個結合”不斷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話語創(chuàng)新,準確把握“兩個結合”的理論意涵和實踐要求。因此,要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話語創(chuàng)新,增強話語自信、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歡
        時代化中國化話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商(2015年51期)2015-05-30 10:48:0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日本动态120秒免费| 五月开心婷婷六月综合|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国产精品98福利小视频| 国产精品高湖呻呤久久av| 奶头又大又白喷奶水av|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经典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草草网站影院白丝内射|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性色|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nvn|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的| 中文字幕第八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欧美g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毛片视频网站|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极品人妻被黑人中出种子 | 日韩在线看片|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国产午夜福利片|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免费 | 色先锋av资源中文字幕| 婷婷激情六月| 你懂的视频网站亚洲视频|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图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