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葛老師正帶領同學們學習《古詩三首》,大家對“以景襯情”的手法很感興趣。
葛老師拋出問題:“要探討‘以景襯情,首先要善于發(fā)現‘景,我們從《寒食》開始,找出其中寫景的詩句?!?/p>
沒一會兒,姜任遠便舉起小手,滔滔不絕地說:“我找的是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很顯然,詩人用落英繽紛和斜風細柳來表現暮春的長安風光,以此襯托對皇都春色的陶醉以及對太平盛世的贊美?!?/p>
葛老師點點頭:“說得在理?!短鎏鰻颗P恰分械摹鎏鰻颗P?,皎皎河漢女寫出了銀河的清亮,星空的遙遠。這里有以景襯情嗎?”
在葛老師的提醒下,趙羿陳娓娓道來:“應該有,這里以銀河清亮、相隔遙遠來襯托織女的愁苦,讀者很容易就能體會到牛郎織女含情凝望而不能相會的傷感?!?/p>
葛老師微笑著說:“有點意思。那第三首《十五夜望月》就更加明顯了?!?/p>
黃博宇大聲地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這兩句緊緊抓住中秋時節(jié)庭院內的‘地白給人以清冷之感,‘冷露給人以微冷之感,還有‘桂花讓人與月產生聯想,襯托詩人的孤獨與對朋友的思念?!?/p>
“是的,”葛老師進行了小結,“以景襯情屬于襯托手法的一種,通過景物描寫來展現人物的心情或思想。在以后的作文中,同學們可以嘗試著運用以景襯情的手法來表達情感,給讀者以共情的體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