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健
歲月匆匆,恍然四十余載……
兒時的我們,青澀懵懂,求知若渴。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年代,學習和探索世界的渠道僅來自父母、老師,來自充滿油墨香氣的幾份報紙雜志,以及互相傳閱的書籍。而交友渠道,與現(xiàn)在的孩子相比,則更是少得可憐。
當年,《少男少女》便是我們探索外界的渠道之一。它可是我們80后、90后兒時妥妥的潮流標桿!
記得第一次與《少男少女》邂逅,是在四年級。
一次課間,我發(fā)現(xiàn)班里有位語文學霸,正在埋頭閱讀。好奇心使然,我上前一探究竟,即刻便被她手中的那本充滿青春活力的雜志所吸引。我站在她身旁細細品讀,兩眼瞬間放光:哇!這文章太有趣了!原來,還有這樣的知識,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世界……我被里面的文字迷住了,久久不能脫身。直到上課鈴突然響起,我才回過神來。
快下課吧!我想再沉醉一番……
“鈴——”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雜志:“《少男少女》,看名字就很誘人!”我情不自禁地說道。
我發(fā)現(xiàn),《少男少女》不僅刊發(fā)了許多師生佳作,還開設了解疑答惑的欄目。我們可以通過雜志交到筆友,也可以通過雜志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同齡榜樣。更特別的是,《少男少女》分為“男生版”和“女生版”。這種雙封面顛倒頁設計,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真的是太新奇了!與此同時,這也讓我對身邊的他們/她們,有了更多的了解。
就這樣,我被“種草”了。不知道如何按月訂購的我,幾乎每天放學都會去報刊亭看看,每月的零花錢也盡量省著點花,生怕錯過了一期雜志。
也不知從何時起,在學校、在路上、在書店、在餐廳……同學們手捧《少男少女》的場景越來越常見,每期雜志的熱點也成了大家每月熱議的話題。
《少男少女》與我相伴近十年,承載了我不少青春情愫,帶我體驗了人生百態(tài),賞遍了大好河山,跨出了千百種青春困惑,品嘗了無數(shù)酸甜苦辣……后來,我成為一名醫(yī)學生,開啟了繁忙的學業(yè)。不知不覺中,這位“老伙計”被我置之高閣,逐漸遺忘……
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guī)е谧x小學五年級的三胞胎(二女一男)參加了丹霞山自然觀察大賽。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主辦方竟是廣東省小作家協(xié)會(《少男少女》雜志社)。這位陌生又熟悉的“老伙計”從我記憶深處一躍而起……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將自己對《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愫,傳承給了家里的三個孩子。希望他們也能在“老伙計”的陪伴下,茁壯成長,成為中國新一代優(yōu)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