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蓬蓉,柳 標,凌 云
盆底功能障礙(PFD)常見于中老年婦女,其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2]。有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會造成PFD發(fā)生率升高[3]。由于分娩導致女性盆底生理解剖結構發(fā)生改變,造成陰道膨出、陰道松弛及壓力性尿失禁等PFD臨床癥狀發(fā)生[4]。目前,針對PFD患者的臨床康復治療,主要采用Kegel盆底肌鍛煉法,對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復具有一定效果[5]。但由于盆底肌鍛煉法需要專業(yè)指導,患者自行練習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療近年來常被用于治療外陰疼痛,通過對盆底肌肉進行按壓,緩解盆底肌肉痙攣,可有效改善外陰疼痛患者疼痛癥狀[6]。但盆底肌筋膜手法應用于PFD患者的研究少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盆底肌筋膜手法對PFD患者盆底肌電、超聲參數等的影響,探究其在PFD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PFD 12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PFD診斷標準[7];②符合盆腔器官脫垂定量分期(POP-Q)Ⅰ、Ⅱ期脫垂者;③盆底肌力Ⅱ~Ⅴ級者;④可接受并配合治療者;⑤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有泌尿系統或生殖系統炎癥者;②伴盆腔占位等病變者;③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者;⑤妊娠期婦女。按治療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Kegel盆底肌鍛煉法治療。治療開始前,囑患者排空膀胱,取平臥位,放松臀部、腹部肌肉,并配合腹式呼吸,吸氣時放松,呼氣時收縮上提盆底肌5 s,放松10 s,重復20次,每日3~4次;再取仰臥位,屈髖屈膝后,做臀橋運動,每組10個,每個維持15 s,抬臀時收縮盆底肌,下落時放松。每日行3組Kegel盆底肌鍛煉,共訓練4周。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肌筋膜手法治療?;颊呷⊙雠P截石位,治療師常規(guī)消毒后,佩戴無菌手套,示指、中指經陰道進行操作,觸診閉孔內肌、肛提肌、盆底淺層肌、梨狀肌、尾骨肌等盆底肌肉,觸及條索、結節(jié)、盆底肌扳機點,每處痛點進行指壓、按揉、牽拉等手法按摩1~2 min,以疼痛降低≥50%或消失為標準。每周2次,共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1.3.1盆底肌電指標:2組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盆底康復治療儀(蘇州蒙翔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PHENIX USB4)檢測患者Ⅰ類肌纖維最大電位、Ⅱ類肌纖維最大電位、前靜息肌電值、后靜息肌電值。
1.3.2盆底超聲參數:2組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三星WS80A型盆底超聲診斷儀(探頭型號:C8-4V)檢測患者膀胱尿道后角(PVA)、膀胱逼尿肌厚度(DWT)、尿道旋轉角(URA)、肛提肌裂口面積(LHA)。上述超聲參數均經2名醫(yī)師檢測,每個參數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
表1 2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3盆底功能:2組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盆底功能障礙問卷20[8](PFDI-20)評估患者泌尿系統功能,該問卷包含2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0~8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盆底功能越差;采用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性功能問卷[9](PISQ-12)評估患者性功能及性生活質量,該問卷包含12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0~4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性功能越好;采用尿失禁問卷簡表[10](ICI-Q-SF)評估患者尿失禁情況,該量表包含4個維度13個條目,總分0~21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尿失禁情況越嚴重。
1.3.4尿流動力學指標:2組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MMS公司solar型尿動力學分析儀檢測患者最大膀胱容積、殘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逼尿肌最大壓力(Pdetmax)。
2.1盆底肌電指標比較 治療4周后,2組Ⅰ類肌纖維最大電位、Ⅱ類肌纖維最大電位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4周后,2組前靜息肌電值、后靜息肌電值水平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治療4周后,2組PVA、DWT、URA、LH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盆底功能比較 治療4周后,2組PFDI-20、ICI-Q-SF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4周后,2組PISQ-12評分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4周后,2組最大膀胱容積、Qmax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4周后,2組PVR、Pdetmax水平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2 2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電指標比較
表3 2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超聲參數比較
表4 2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盆底功能比較分)
表5 2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盆底組織受損或退化是PFD發(fā)生的重要誘因。肛提肌作為盆底肌群之一,在PFD發(fā)病及病情發(fā)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當腹壓超過肛提肌承受范圍后,纖維組織受壓變薄,受牽拉或壓迫后受損,進而導致盆底肌支持功能下降,最終使PFD發(fā)生風險增加[11]。研究表明,盆底肌支持結構可通過手術或非手術治療進行修復[12]。臨床通常對重度PFD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盆底生理結構進行重建進而達到恢復盆底功能等目的;針對非重度患者,主要通過非手術方式進行康復治療,如子宮托、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功能鍛煉等。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療是近年來較為常用的PFD康復手段,對患者疼痛癥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2組盆底肌電指標水平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Ⅰ類肌纖維主要發(fā)揮盆腔支持功能,Ⅱ類肌纖維協助尿道括約肌正常收縮,防止漏尿現象發(fā)生,而PD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Ⅰ、Ⅱ類肌纖維損傷,臨床表現為盆底肌電位明顯改變[14]。在盆底肌筋膜手法按壓下,患者盆底肌血液循環(huán)加快,神經肌肉也處于較高的興奮狀態(tài),故Ⅰ類肌纖維最大電位、Ⅱ類肌纖維最大電位水平升高,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5]。盆底肌筋膜手法通過對痙攣盆底肌肉及其觸痛點進行適度按壓,降低盆底肌過度活躍現象,使盆底緊張肌肉得到放松,恢復盆底肌血供,進而修復受損的Ⅰ、Ⅱ類肌纖維,對患者疼痛程度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郭漢青等[15]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盆底超聲通過對PDF患者PVA、DWT、URA、LHA等指標進行檢測,可直觀反映出盆底支持功能的損傷程度[16-17]。本研究提示,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療可有效改善PDF患者盆底超聲參數及尿流動力學指標。有研究表明,肛提肌受損是PFD主要病因之一,且當DWT增加時,膀胱易出現過度活動現象,誘發(fā)壓力性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8-19]。在本研究中患者采用Kegel盆底肌鍛煉法對盆底肌群進行合理有效的訓練,可有助于患者在自主意識下收縮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等,增強患者盆底肌肌力[20];而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療可進一步喚醒PFD患者盆底肌感覺,緩解盆底肌痙攣,進一步提高盆底肌功能,加速盆底結構恢復,最終減少患者尿失禁現象的發(fā)生。與安莉等[21]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療在提高PFD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患者盆底肌電生理水平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且可改善患者尿流動力學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