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婷婷副教授 李紅儒 黃建峰 周燕芳 陶 麗
(1.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安全工程學院,北京 102617;2.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北京 102617)
恐怖襲擊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威脅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xiàn)其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1]??植酪u擊是世界各國政治穩(wěn)定、經濟安全和居民安居樂業(yè)的重大阻礙之一。
大型會展活動是指現(xiàn)代城市,在一定的區(qū)域空間和時間內,為達到某些預期目的,有組織地將許多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物質交換、精神交流、信息傳遞等功能的社會活動[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及政府希望通過會展業(yè)的發(fā)展實現(xiàn)經濟目標,并為城市進行廣泛宣傳,因此,會展活動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至關重要。目前,針對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的研究較少,而大型體育比賽、大型文藝演出等大型活動的恐怖襲擊案例時有發(fā)生,這些都為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會展等大型活動恐怖襲擊風險進行相關研究,美國弗吉尼亞聯(lián)邦大學MERRICK等[3]對幾種概率風險分析法和智能對手分析法進行比較研究,希望后者能在反恐風險管理中得到進一步研究;STEWART等[4]利用風險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對航空恐怖威脅及防御措施成本進行評估,通過成本效益選擇合理的反恐措施;SHAFIEEZADEH等[5]利用概率風險評價(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PRA)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提出機場恐怖襲擊決策框架;FAN等[6]在Anylogic軟件平臺的社會力模型的基礎上,建立汽車炸彈恐怖襲擊仿真模型,并對汽車炸彈暴力恐怖襲擊中路線選擇對行人傷亡的影響進行仿真實驗,得出在特定路徑下行人所受傷害最小的結論,對場館安全防護設施的布置具有重要意義;周文峰等[7]運用領結圖模型解析恐怖襲擊的產生機理和風險因素,發(fā)現(xiàn)風險源于恐怖活動的猖獗和安全管理的漏洞;彭子眉等[8]從威脅發(fā)生可能性、影響后果和系統(tǒng)防護脆弱性3方面建立反恐重點目標風險評估模型;吳慧韞等[9]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反恐防范的脆弱性風險評估體系,包括反恐防范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脆弱性。
當前國內外關于大型會展等活動的研究多在恐怖主義威脅、發(fā)生原因、反恐措施和應急管理等方面,難以從客觀方面定量評估大型會展活動的恐怖襲擊風險。傳統(tǒng)的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指標體系一般從會展特性、人群類別、環(huán)境因素、場地和組織管理幾個方面進行構建,缺少系統(tǒng)性和多維度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本文借鑒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家實驗室發(fā)布的基于風險的美國化學設施安全性能評估方法[10],從威脅性、脆弱性和后果嚴重性3個方面建立更加科學系統(tǒng)的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指標體系。
大型活動歷史上曾多次遭受恐怖襲擊,尤其國外舉辦的大型活動,其中,比較典型的事故案例,見表1。這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當前,我國對恐怖事件預防比較重視,國內發(fā)生在大型活動中的恐怖襲擊事件較少。如2019年7月2日,任達華在廣東省中山市參加某裝飾城活動被不明分子襲擊受傷。此外,國內發(fā)生過多起公共場所恐怖襲擊惡性傷人事件,如2013年10月28日,烏斯曼·艾山等3人駕車闖入北京天安門長安街,故意沖撞游人群眾,造成2人死亡,40人受傷;2014年5月22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qū)公園北街早市發(fā)生恐怖襲擊爆炸案,造成31人死亡,90余人受傷。大型會展活動人員數(shù)量眾多,密集程度較高,參展人員多聚焦于展會內容,安全警惕性不強,且大型會展活動的安全防范難度較大,這些都給恐怖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由此可見,對大型會展活動進行恐怖襲擊風險分析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是指在舉辦大型會展活動過程中恐怖分子進行炸彈、生化、挾持人質等襲擊的風險。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分析是在舉辦之前,運用各類方式方法、數(shù)據(jù)等對會展突發(fā)恐怖襲擊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全方面、多渠道的分析。
表1 國外大型活動恐怖襲擊典型事故Tab.1 Typical accidents of terrorist attacks on large-scale ev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
通過對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結合我國大型會展活動的安全現(xiàn)狀調研,現(xiàn)階段,我國大型會展活動的恐怖襲擊風險管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會展反恐安全的工作責任主體認識不清。國務院2007年9月發(fā)布實施的505令《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中第5條規(guī)定:大型群眾性活動的承辦者對其承辦活動的安全負責,承辦者的主要負責人為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責任人。在“誰承辦誰負責”的安保原則基礎上,明確大型會展活動反恐防暴的安保職責,但部分承辦者并未按照條例落實責任、履行義務,錯誤地認為該責任由審批部門負責。而且各級審查和安全管理部門職責存在交叉,責任邊界模糊,各方都回避推卸責任,導致反恐工作不到位,從而留下隱患,甚至釀成事故。
(2)“人防”力量不足且專業(yè)性不強。當前,我國大型會展活動的安保工作通常由活動的各個部門抽調部分人員組成安保力量,許多隊伍都是臨時組建的,大部分沒有經過恐襲風險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專業(yè)技能缺乏。且安保人員的數(shù)量不足,無法滿足大型會展活動的監(jiān)控巡邏檢查。一旦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安保工作人員無法及時控制事態(tài)擴散蔓延。
(3)“技防”不足且科學性較低。當前會展現(xiàn)場主要靠人工監(jiān)測,缺乏技術性,既不科學,也不精確。如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連續(xù)舉辦3年的外灘跨年燈光秀突然改在外灘源舉辦,除眾多不知情的游客涌向外灘外,最根本的還是對人員流量監(jiān)測的誤判誤報[11]。另外,承辦方考慮成本因素,忽視對安保人員和安全設備的投入,安全檢測、監(jiān)測、預警等設施不科學甚至缺失,安全措施不到位[12],技術防護手段極其缺乏。
(4)應急演練意識不足。大型會展活動籌備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集體組織安保隊伍進行專項應急演練難度較大;另外,當前國內整體治安環(huán)境良好,部分人員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識淡薄,缺少對應急演練工作重要度的認知。在應對處置恐怖襲擊和個人極端案事件方面思想和能力上的不足導致應急演練工作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13]。
由于缺少系統(tǒng)的應急情況發(fā)生處置的培訓[14],在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時,往往無法快速響應。
在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分析基礎上,遵循風險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和規(guī)范性等原則,并通過專家評價和文獻調研的方式構建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指標體系。
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分析指標的構建,借鑒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家實驗室發(fā)布的基于風險的美國化學設施安全性能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恐怖襲擊威脅性、大型會展活動本身的脆弱性和會展遭受恐怖襲擊事件的后果嚴重性3個方面。威脅性是指大型會展活動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的可能性;脆弱性是指大型會展活動對恐怖襲擊的敏感程度和承受能力;后果嚴重性是指會展遭受恐怖襲擊事件造成的損失,主要包括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的威脅性主要有歷史出現(xiàn)概率和目標吸引力。
(1)歷史出現(xiàn)概率。歷史出現(xiàn)概率是指恐怖分子選擇某特定襲擊方式對大型會展活動襲擊的概率。歷史出現(xiàn)概率包括歷史發(fā)生情況和歷史成功率。
(2)目標吸引力。不同的承辦單位、場所在社會生活中所承擔的用途、意義以及遭遇恐怖襲擊后產生的影響是不相同的,其對恐怖分子的吸引力大小就不一樣。所以選取會展重要度、會展知名度和會展易接近程度3個指標。會展知名度高的更容易被選為襲擊對象;會展重要度是指其對國家、社會的影響力和價值大小,影響力和價值越大,重要度越高;會展易接近程度是指會展活動的可接近性,程度越高的越容易被襲擊。
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的脆弱性主要考慮安全防范水平和應急管理水平,具體包括技防水平、物防水平、人防水平和應急管理水平。
“物防水平”是指通過各種物理防護手段(包括建筑物、屏障、設備等)來延遲減緩恐襲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實體防護措施的水平。物防包含周界防護、建筑物強度、出入口及通道和防暴器材。周界防護是指利用防護圍欄、警戒帶等設置屏障,防范現(xiàn)場遭受恐襲的措施。建筑物強度是指會展舉辦場地建筑物抵抗震動、變形的能力??忠u手段包括爆炸襲擊、車輛沖擊等,所以建筑物強度是防止恐怖襲擊后果加劇的重要因素。出入口及通道指標主要和其數(shù)量、位置有關,這是保障參展人員能夠迅速撤離的重要因素。防暴器材有防暴盾牌、防暴鋼叉等,是控制恐怖分子、平定暴亂的有效工具。
“人防水平”是指通過人力對大型會展活動進行有組織的安全防范行為的水平。人防包括安保人員數(shù)量和能力、巡邏防控和檢查。
“技防水平”是指利用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會展安全防范措施的水平。技術防范是人員防護、物理防護在技術手段上的補充與加強,是會展防范恐怖襲擊事故的最終解決手段?!凹夹g防護”主要包括安全檢查系統(tǒng)、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出入口控制系統(tǒng)、會展票務系統(tǒng)、指揮中心平臺和預警系統(tǒng)。安全檢查系統(tǒng)主要是對與會人員證件(身份證或者相關入場證明)、隨身攜帶物品、參展物品和人員的檢查。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則對會展場地全方位多角度監(jiān)測,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危險行為。出入口控制系統(tǒng)指利用自定義符識別或和模式識別技術對出入口目標進行識別并控制出入口執(zhí)行啟閉的電子系統(tǒng)或網(wǎng)絡[15]。票務系統(tǒng)是指參展人員預訂會展門票系統(tǒng),對無票或者票據(jù)有問題人員采取禁止入場或報警措施,減小恐怖分子入場率。預警系統(tǒng)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分析預警大型會展活動恐襲風險的系統(tǒng)。指揮中心平臺是幫助大型會展活動主辦方指揮參展物品和人員按照要求參加展覽的手段,尤其當突發(fā)恐怖襲擊事件時,保障應急救援和指揮處置。
“應急管理水平”是指會展對突發(fā)恐怖襲擊事故的事前預防、事發(fā)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恢復的水平,具體包括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應急響應能力、應急預測預警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應急物資儲備。
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的危害后果主要包括人員、經濟和社會方面??植酪u擊很大程度是以傷害人員達成某些目的,也會帶來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經濟損失主要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是指恐怖襲擊事件對場館、參展物品和相關設備的價值損毀;間接經濟損失是指后期恢復重建場館和聲譽的費用,尤其是災后對與會人員傷亡的經濟賠付。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事件帶來的社會影響是巨大的,主要涉及國內外公眾對“社會安全形象”和政府反恐應急治理水平的質疑及輿情影響。自媒體時代下,微博、微信等信息媒介對恐怖襲擊事件的傳播,影響著社會輿論的風向,造成較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對大型會展行業(yè)的健康有序開展沖擊較大[16]。而恐怖襲擊對人員造成的傷害主要包括物理損傷和心理摧殘。
綜上所述,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評估包括威脅性、脆弱性和后果嚴重性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構建的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指標體系,如圖1。
圖1 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Fig.1 The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terrorist attacks on large-scale exhibition events
(1)人員管理。首先,參加大型會展活動的人員包括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參展觀眾,要全部加強安保知識教育,增強反恐意識,提高個體素質。其次,安保人員要全部進行專業(yè)技能培訓,可將網(wǎng)上培訓、集中培訓和特定場地培訓方式相結合,提高安保專業(yè)素質。最后,要落實會展的安全責任分配,做好全方位的安防工作。
(2)建全反恐安全管理體系,明確責任。反恐安全管理體系是為了預防、制止和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失序而采取的一系列可以高效運行的各個部門、機構之間的措施與方式。建立反恐安全管理體系首先是各級政府部門建立反恐安全領導機構,統(tǒng)籌領導反恐和安保工作;其次是建立專業(yè)反恐隊伍和商業(yè)化安保力量,在恐襲事件發(fā)生時能夠迅速反應;最后是明確大型會展活動反恐工作責任主體、第一責任人和相關協(xié)同責任部門,保證反恐工作開展的及時性和有序性。
(1)安檢系統(tǒng)。安檢系統(tǒng)是最先對參展人員及參展物品檢查的手段,是防范恐怖襲擊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全面有效的會展安檢系統(tǒng)應包括金屬探測器、通過式金屬探測門、X射線安檢機、炸藥探測儀、液體探測儀、防爆桶、安檢智能分析儀等設施設備,此外,還應配備專業(yè)安檢人員以便于進行參展人員手檢、開包檢驗等。
(2)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視頻監(jiān)控既是對恐怖分子強有力的震懾,也是會展現(xiàn)場動態(tài)管控、精確指揮調度的必備手段。傳統(tǒng)監(jiān)控系統(tǒng)只能依靠人力觀看監(jiān)控信息,無法避免疏漏。會展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應更加智能化,包括人臉識別、快速監(jiān)測等模塊,具備異常行為識別、軌跡分析等多項功能,可有效發(fā)現(xiàn)潛在的襲擊行為,提高襲擊者身份識別率,并可用于襲擊者活動軌跡的追蹤與回溯。另外,還可以運用“無人機+安保員”進行整個會展活動場所的巡邏監(jiān)測,對會展場地監(jiān)控做到全覆蓋。北京冬奧會時我國引用許多高科技,其中就包括周圍報警、車輛自動識別、人像對比和定位技術設備等,極大程度地保證了北京冬奧會的安全。
(3)預警系統(tǒng)。搭建網(wǎng)絡智能化識別和預警平臺,通過一系列硬件設備,應用網(wǎng)絡傳輸、分析語音、視頻信息等數(shù)據(jù),智能識別預警大型會展活動過程中一切具有恐怖襲擊性質的行為和物質,系統(tǒng)還能夠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給相關人員,進一步提升恐怖襲擊風險預警水平。
(1)制定應急預案并進行應急演練。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并有規(guī)律地進行應急演練對于防范會展恐怖襲擊事故是不可或缺的?!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有助于在應對恐怖襲擊事件突發(fā)時,短時間內響應并啟動應急處置工作,防止危害范圍進一步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2)增強精英處置力量,建立專業(yè)處置機構??植酪u擊事件相對其他事故更加惡劣,急需增強應對恐怖襲擊事件的處置力量。增強精英處置力量,建立專業(yè)處置機構,將資源進行科學整合和優(yōu)化配置,實現(xiàn)大型會展活動突發(fā)恐怖襲擊事故的快速響應和科學處置,保證群眾生命安全。
(3)增強應急聯(lián)動的全面安全保障。從發(fā)生的恐怖襲擊事故應急保障來看,靠公安單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加強醫(yī)院、消防、電力、通訊和交通等各個相關部門應急協(xié)同聯(lián)動,信息共享,統(tǒng)一目標、統(tǒng)一責任、統(tǒng)一指揮,共同保障應急處置工作順利進行。
(1)通過對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結合我國大型會展活動安全現(xiàn)狀調研,系統(tǒng)分析我國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的主要風險。
(2)借鑒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家實驗室發(fā)布的基于風險的美國化學設施安全性能標準,從外來恐怖襲擊威脅性、大型會展活動本身的脆弱性和會展遭受恐怖襲擊事件的后果嚴重性3個維度,構建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評估三級指標體系,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為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評估打下重要基礎。
(3)通過對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從管理、技術和應急準備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進一步提高防范恐怖襲擊的能力。結合構建的三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能夠相對準確地找出被評估對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增強大型會展活動安全保險。
本研究提出的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能夠為全面客觀地識別和防范我國大型會展活動恐怖襲擊風險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借鑒,但其可操作性后續(xù)還需實驗的測試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