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彬
(深圳佳比泰智能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000)
傳統(tǒng)的城市照明系統(tǒng)一般采用分散受控燈光與時控燈光兩大方式,即在路燈配電箱中安裝定時器,并按照預定時間自行開關燈。這種技術管理方式相對死板,只能在統(tǒng)一時間開關燈,同時需要人工干預來調整開關時間,且其電力載波控制受到電力線強磁場干擾,整體看通信環(huán)境相當惡劣,信號衰減時變性表現較大?,F如今,應遵循智能化建設原則,采用物聯網技術,運用ZigBee 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來組成聯合網絡,有效解決傳統(tǒng)照明控制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實現城市照明系統(tǒng)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
物聯網技術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經被提出,它是基于互聯網、RFID、EPC 等技術標準所提出的,在計算機互聯網基礎上合理利用射頻識別技術和無線數據通信技術,構造了一個能夠實現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即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F如今,物聯網又被稱之為“傳感網”,它是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的結合體,在感知技術內容方面有所豐富。物聯網所體現出的系統(tǒng)性、聚合性創(chuàng)新應用特征已經掀起了信息技術的第三次革命,它在識別通信特征、強調物物通信功能方面表現出色,同時具有網絡系統(tǒng)的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功能。
在物聯網技術體系中,ZigBee通信協議不得不提,它通過一種特殊肢體語言來告知系統(tǒng)信息源位置,所以還被稱為“ZiZag 舞蹈”,代表了一種信息的簡單傳達方式,就像蜜蜂之間工作配合所演繹的舞蹈,所以才被稱為“ZigBee”通信協議。作為一種無線電通信技術,ZigBee 通信協議中包含了超過70 000個無線數傳模塊,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無線數傳網絡平臺,在整個網絡范圍內實現了網絡數傳模塊的相互通信,確保每個網絡節(jié)點之間的距離都能從標準距離到75m 距離無限延展。ZigBee 技術的低功耗、低速率、近距離雙向無線通信技術表現強大,它對于典型周期性、間歇性數據的傳輸到位,同時也能建立數據傳輸應用技術體系,保證ZigBee 技術能夠主動嵌入到某些消費性電子設備中,形成小范圍內無線通信控制與自動化、智能化操作。
在當前的城市智能化照明系統(tǒng)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為有效體現城市現代化形象,調整亮燈率、開關燈準確率非常有必要,同時也必須提高照明系統(tǒng)的故障檢測效率與實時性維修機制。為此就必須做好技術改造,保證物聯網技術與ZigBee 通信協議發(fā)揮其應有功能作用,滿足新形勢下城市建設與發(fā)展的現實需求。具體來說,就是要將物聯網技術中的GPRS 與ZigBee 技術聯系起來,有效組建新型的城市照明燈控制模式,如此對實現城市中照明系統(tǒng)的單燈控制、大幅度節(jié)約能源都有一定幫助,同時也能夠實現對國家低碳環(huán)保節(jié)能要求的全面響應。另外,ZigBee 也能將終端層的運行數據通過主節(jié)點層直接反饋到服務器層,保證監(jiān)控中心能夠實時動態(tài)掌握照明系統(tǒng)中燈的實時運行狀態(tài)。
基于物聯網的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在總體設計方面主要圍繞終端層、主節(jié)點層、服務器層展開,具體如下。
2.1.1 終端層的設計要點
在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對于終端層的設計首當其沖,要采用物聯網技術來分析路端單燈測控器,保證與終端層核心控制器相互連接,形成無線傳感網絡節(jié)點。而對網絡節(jié)點的通信控制則通過ZigBee 通信協議實現,其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和檢測路燈狀態(tài),實現對燈具的有效開關與功率升降。即要在每一個單燈測控器位置都設置ZigBee 網絡協議,組成物物聯通網絡。如可在城市景觀區(qū)安裝物聯網絡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形成區(qū)域獨立的照明智能化網絡。
在終端層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好MCU 晶振模塊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降低系統(tǒng)成本因素,同時考慮采用物聯網配合CLKO 時鐘來輸出作為MCU 的外部時鐘源,建立低成本、高精度的MCU 時鐘供給方案。另外在終端層中還要設計射頻模塊,體現物聯網技術應用優(yōu)勢,通過射頻模塊來增加測控器網絡通信距離,同步增加低噪聲放大器、射頻收發(fā)開關的IC 功能。其射頻模塊電路圖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中的射頻模塊原理
2.1.2 主節(jié)點層的設計要點
主節(jié)點層的設計要點主要從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路端通信裝置開始,保證匯集底層傳感信息,通過GPRS 網絡來發(fā)送數據信息到應用層監(jiān)控中心中。在這里,需要設置Internet 與路燈網絡接口網關,配合5G 技術與無線傳感網絡技術來將數據直接發(fā)送到監(jiān)控中心服務器之中。整體來講,主節(jié)點層中所有裝置都采用了高性能芯片作為控制單元,結合無線傳感網絡形成微控制器,滿足數據傳輸要求。在配合5G技術過程中,也能夠針對城市中的不同要求選擇適合的通信方式,建立主節(jié)點層。
在主節(jié)點層的硬件設計方面,需要對硬件模型進行設計,保證路端通信裝置中硬件總體框架設計到位,確保系統(tǒng)結合控制監(jiān)測路端燈箱,實現IIC 與SPI 接口的有效擴展,體現硬件系統(tǒng)總體設計的靈活性以及可擴展性。如圖2所示。
圖2 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路端通信裝置硬件總體設計
2.1.3 服務器層的設計要點
在服務器層設計過程中,需要圍繞其核心內容展開設計,即設計管理軟件與通信軟件。以通信軟件設計為例,其主要結合ZigBee 通信協議展開設計,聯合GPRS 技術來獲取數據庫中的未處理控制指令內容,確保某些信息指令都能放入到數據庫中,建立通信軟件偵聽服務器TCP 端口。在服務器運行過程中,需要保證通信軟件設計采用Service 形式,配合服務運行監(jiān)控中心服務器來偵聽TCP 端口內容,保證系統(tǒng)路端通信裝置通信到位。目前的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一般采用多線程Socket 機制進行通信軟件設計,其通信軟件也附屬了ZigBee 通信協議,配合哈希表記錄路端通信裝置,形成TCP 客戶端。TCP 客戶端是對應Socket 句柄的,它能夠有效減少服務器層設計開發(fā)的復雜度,最大限度提高系統(tǒng)運營穩(wěn)定性。
2.2.1 管理軟件設計
管理軟件設計主要是設計系統(tǒng)模塊,有效增加、刪除和修改照明控制內容,確保系統(tǒng)能夠靈活自主調整軟件功能,例如建立手工控制模塊。而在手工控制模塊中,則要設計對燈箱的開關、功率調節(jié)機制,保證實現對系統(tǒng)景觀燈控制的要求,建立整條路段的燈箱控制機制,在無線傳感網絡中實現對路燈的單燈控制。
在實時數據統(tǒng)計模塊中,則需要建立智能管理軟件,并與城市地理信息系統(tǒng)相互結合,滿足數據信息統(tǒng)計要求,確保用戶能夠相對直觀地觀測到燈箱的實時運行狀態(tài)。
2.2.2 通信軟件設計
在通信軟件設計過程中,需要建立基于GPRS 與ZigBee 通信協議聯合的數據庫管理機制,保證通信軟件設計到位,在服務器上運行通信軟件,偵聽服務器的TCP 端口。在TCPSvr 類封裝系統(tǒng)中,需要建立網絡通訊事件模型,提供TCPSvr 事件分析機制,然后才能對通信軟件進行科學合理化編程。在這里,需要為通信軟件設計提供具有自定義形式的服務器偵聽技術體系,避免通信阻塞問題出現。例如要采用到哈希表中的數據結構來存儲TCP 客戶端信息,同時封裝形成Session,體現通信軟件的強大擴展性與靈活性。當然,也要建設Coder 編碼解碼機制,在該基礎上實現數據編碼、解碼與加密操作,提高通信軟件運行安全性,方便解析報文數據內容。
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在功能實現方面也相當突出,在控制模式選擇方面需要對路燈控制模式進行設置,其中就包括了自由控制模式、經緯度控制模式、節(jié)假日控制模式以及夏季運行控制模式。其系統(tǒng)能夠控制路燈進行分區(qū)域照明,有效調整控制功率與控制類型。以控制類型為例,它設置了包括城市、區(qū)域、街道、主控箱在內的四大不同級別,保證路燈功率能夠到80%以上,甚至實現無極限調節(jié)。
在自由控制模式中,則需要保證所選擇的控制類型,能夠確保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輸入功率可以從0~100%有效調節(jié),同時實現單模式背景下的單燈控制。以節(jié)假日控制為例,其開燈時間與關燈時間控制相對嚴謹,要結合手工設置與手工控制記錄來控制系統(tǒng)照明范圍,同時設置電感景觀燈,提高系統(tǒng)運行功率。圖3為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夏季照明模式運行控制界面。
圖3 城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的夏季照明模式運行控制界面
綜上所述,本文中探討了基于物聯網技術與ZigBee 通信協議的城市照明智能綜合控制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對于技術的應用要點多、應用范圍大、應用深度較深,在制定相對統(tǒng)一的控制模式過程中也提高了城市照明效率,真正做到了城市智能化、自動化照明操作,為城市美化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也為城市建立了市政景觀照明傳感網,深層次感知城市區(qū)域交通、環(huán)境以及居民工作生活各方面變化,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