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小戎
【適用話題】 知識 學習 力量 價值
許多有錢人沒什么文化,有文化的人可能又過得比較清貧。但美國作家威廉·龐德斯通則認為,掌握恰當?shù)摹⒆銐蚨嗟闹R是能夠致富的,知識多的人掙得也多,而且常識性知識能帶來健康。
為什么知識能帶來財富?首先,如果你知道一個讓你顯得有學問的知識點,別人就會以為知道更多,覺得你很聰明,這樣他們就有可能給你較高的起薪以及更多的升遷機會。
其次,廣博的知識能給你帶來一些額外的優(yōu)勢?!肮芾碚咝枰私庾陨眍I域以外的事情,才能跟同事溝通;營銷人員需要了解大眾文化,要是打著锃亮發(fā)油的老板不知道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就得不到工程師們的尊重。”
再次,知識多的人更精于創(chuàng)新,他們的知識儲備讓他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類比。知識多的人也有錢的另一種可能,則是他們的記憶力好,而記憶力在許多職業(yè)都非常有用。還有人認為遠大志向、決心和自律是成功的因素。
知識也包括跟金錢有關的知識,金融知識有助于人們進行更好的預算、儲蓄和投資。在同等教育程度下,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群多了解哪些知識?答案也許是,功夫在課本之外。個人理財和體育術語并非學校重視的教育內容。學校從沒想過要教孩子理財知識,他們卻需要做出各種復雜的財務決定。而“一個沒受過財務金融教育的人有了信用卡、學生貸款和抵押貸款,就像沒受過訓練的人坐在方向盤后面一樣,對自己、對社會都很危險”。極少有成年人主動接受個人理財教育。自由社會不可能強制對每一個成年人進行個人理財教育。這需要當事人主動學習,這也是一種有望帶來回報的成人教育方式。
知識能帶來財富和健康,即使不能,知識本身也是好東西。但問題是,有了搜索引擎和云存儲,我們還需要去了解和記住大量事實性知識嗎?弗吉尼亞大學英語教授赫施認為,美國教育過分強調方法和批判性思維,輕視對事實的傳授。1987年,他出了一本暢銷書《文化素養(yǎng):每個美國人都應該知道的東西》,全書收錄了大約5000個人、事、日期和概念。他認為,這些東西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知道的,包括伽馬射線、洛可可藝術、絕對零度、抽象藝術、粒子加速器、會計、酸雨等術語。事實和方法不見得可以輕松拆分開來。如果把一個人的知識體系比喻成一面磚墻,拿掉一塊磚,墻還能立著。拿掉若干塊磚,墻仍然能立著。可是,“以為磚太多,就能拿掉大部分磚塊就錯了。那樣一來,孤零零的磚塊只能被迫懸在半空,而墻也會垮掉”。
不相關的知識是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類比、靈感和解決方案的來源。學習者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事實,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及其欠缺部分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他才能借助搜索引擎補上自己欠缺的部分。
(果果摘自豆瓣網)
【素材分析】知識產生自對生活的熱愛和探求廣袤世界的渴望,是強大的力量,也能夠轉化成為財富。擁有知識能為你贏得更多信任和機遇,見識廣博能讓你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多的知識儲備往往意味著更強健的身心、更靈活的思維和更精到的創(chuàng)新。致力擁有新知,多方面去獲取知識,是人們更好認知世界、擁有無形財富的絕佳方式。
(特約教師 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