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義,陸敏,陳芳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老年病科,上海 200040)
老年綜合評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1]作為老年醫(yī)學的核心技術,正廣泛應用于老年醫(yī)學科。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老年病科目前也已開展此項技術,通過多學科團隊共同評估老年人的軀體及功能狀態(tài)、精神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根據(jù)結果進行健康分級管理、制定能改善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狀態(tài)的相關診療護理計劃。奧馬哈系統(tǒng)(Omaha System)作為一種標準化護理語言,以患者為導向,指引??谱o士對患者進行案例管理[2-3]。housebound 是指持續(xù)超過6 個月居家不出,或每周外出次數(shù)不超過1 次[4-5]。 高齡、尿失禁、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等均可導致housebound 發(fā)生[6-7],此狀態(tài)的老年人易發(fā)生失能,癡呆,身心活動量下降,甚至持續(xù)臥床,不僅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也耗費了巨大的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8]。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合適的干預措施能夠預防及改善老年人housebound 狀態(tài)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9-13]。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老年病科于2022年7月11 日收治1例高齡housebound 女性患者,患者長期存在尿失禁,有抑郁復發(fā)的可能,通過老年綜合評估及奧馬哈系統(tǒng)干預后,尿失禁癥狀改善,抑郁未復發(fā),出院隨訪housebound 狀態(tài)有所改善,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85歲,高齡,入院前符合housebound 國際判斷標準[4-5],既往有陰道脫垂史, 2014年行盆底肌修復術后仍存在尿失禁,入院前1月自覺夜間尿墊更換次數(shù)增多至2~3 次/夜,影響夜間睡眠,為進一步治療于2022年7月11 日收入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老年病科。 入院診斷是:尿失禁,抑郁,頸、腰椎病變,骨質疏松,下肢靜脈機能不全。 入院時體溫 36.3 ℃,脈搏 80 次/min,呼吸 19 次/min,血壓132/68 mmHg,入院后完善各類相關檢查,較上1 次入院無變化,繼續(xù)予以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鈣片調節(jié)血脂;阿普唑侖及酒石酸唑吡坦片助眠;草酸艾司西肽普蘭片抗抑郁治療。 完善老年綜合評估[1],包括簡易智能認知評估(MMSE),日常生活能力評估(BADL),跌倒風險評估(Morse),平衡功能(Berg)測試, Tinetti 平衡步態(tài)測試,壓瘡風險評估(Norton),衰弱評估 (FRAIL), 營 養(yǎng) 狀 況 評 估 (NRS-2002), 疼 痛 評 估(VAS),抑郁評估(GDS-15),社會支持評估, 睡眠狀況評估(AIS),尿失禁評估(ICI-Q-SF),吞咽功能評估(SSA),多重用藥評估。 根據(jù)老年綜合評估結果,建立以奧馬哈系統(tǒng)為框架的個案管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管理,患者于2022年9月8 日出院返回家中,于出院后7 d、14 d 進行出院隨訪,患者housebound 狀態(tài)較前有所改善。
2.1 奧馬哈系統(tǒng)確定問題根據(jù)CGA 結果,聯(lián)合多學科團隊明確患者現(xiàn)存主要問題,制定個案理管理方案。 以奧馬哈問題分類系統(tǒng)為指引,確定患者問題共有8 個,分布在以下4 個領域:
2.1.1 環(huán)境領域 住宅:進門處有非固定地墊;浴室無防滑墊、無助浴凳;馬桶處未安裝扶手。
2.1.2 社會心理領域 (1)社交:housebound。 (2)精神健康:服用抗抑郁藥物, GDS-15 為4 分,無抑郁。
2.1.3 生理功能領域 (1)神經-肌肉-骨骼功能:患者使用助步器行走,雙下肢肌力 4 級, Tinetti 24 分, Berg50 分,平衡步態(tài)減弱; Morse55 分,跌倒高風險。 (2)泌尿功能:患者在咳嗽、打噴嚏或未到達廁所時出現(xiàn)漏尿,屬于混合型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15]; ICI-Q-SF11分, 1 h 尿墊實驗量為6 g[16],中度。
2.1.4 健康相關行為領域 (1)營養(yǎng): NRS-2002 為 3 分,有營養(yǎng)不良的風險。 (2)睡眠:夜間起夜 2~3 次/d。 (3)身體活動:每日僅在陽臺散步。
2.2 奧馬哈系統(tǒng)干預方案[17]以奧馬哈系統(tǒng)干預方案為導向,為患者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干預,涉及7 個導向,具體方案如下:
2.2.1 癥狀/體征——尿失禁 (1)向患者講解發(fā)病機制,疾病癥狀,常用的治療方法等。 (2)為評估排尿和失禁發(fā)作的情況,指導患者正確記錄排尿日記,包括每日的白天小便次數(shù)和夜尿頻率、排尿量、漏尿程度、伴隨癥狀、排尿時間等。 (3)指導患者養(yǎng)成定時排尿的習慣。 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如下蹲、提重物等。 (4)指導患者按每日飲水計劃表飲水,總飲水量為1 500 ~2 500 mL,臨睡前不飲水或進食含水量過多的食物。 (5)指導患者每日溫水清洗會陰部后涂爽身粉,使用合適的尿墊并定時更換。 (6)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鍛煉[18]3 次/d, 20 min/次;告知長期鍛煉的重要性。
2.2.2 癥狀/體征——抑郁 (1)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正確服用抗抑郁藥物及不良反應的觀察。 (2)指導患者正念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19]: 1 次/周,1~1.5 h/次(視患者病情調整時長),連續(xù)干預8 周。與患者建立微信聯(lián)系方式,發(fā)送練習視頻,練習時與患者共同參與,練習完畢與患者交流溝通練習感受。 (3)在康復作業(yè)治療師及老年專科護士指導下,參與團體懷舊治療[20],并制定出院后相關的作業(yè)治療方案。
2.2.3 營養(yǎng)管理 營養(yǎng)師評估患者攝入能量稍偏低,建議每日攝入1 650 kcal,增加主食和乳制品,營養(yǎng)師每周指導患者進行訂餐菜單的勾選以滿足建議攝入的熱量和營養(yǎng);增加整蛋白型腸內營養(yǎng)劑攝入補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的不足。
2.2.4 運動 (1)康復師指導患者進行無器械平衡訓練(用單腿站立、兩腿前后站立),踝泵運動以及彈力帶抗阻訓練。 (2)告知出院后應每日外出有氧散步,一旦出現(xiàn)頭暈、胸痛、胸悶、氣促、面色蒼白、發(fā)紺或明顯勞累感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就醫(yī)。
2.2.5 休息睡眠 (1)做好改善尿失禁的相關護理措施,減少夜間起夜次數(shù)。 (2)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鎮(zhèn)靜安眠類藥物,告知藥物不良反應; (3)做好睡眠衛(wèi)生教育[21]:入睡前限制攝入過多水分、咖啡因(濃茶)類食物;營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避免睡前的聲光刺激,減少白天午睡時間。
2.2.6 安全 鼓勵患者及照護者參與健康教育內容的制定[1]:老年人穿著大小合適的有防滑鞋底的低跟鞋[22];患者外出使用助行器,家中使用長度適宜、接觸地面積較大的拐杖;患者服用高危跌倒風險藥物(如鎮(zhèn)靜安眠藥)時,在藥效期內限制一定的活動[23]。
2.2.7 連續(xù)護理:出院準備服務[23]評估患者出院后續(xù)照護需求,多學科團隊、健康管理團隊與患者及照護者共同擬訂照護計劃: (1)遵醫(yī)囑為患者重整藥物清單,與健康管理團隊的門診護士交接藥物清單; (2)基于老年健康管理模式,老年病科隨訪護士于出院后第7 天進行1 次電話隨訪,后轉介健康管理團隊的門診護士進行聯(lián)合電話隨訪: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居家照護情況; (3)指導患者及照護者相關疾病知識、照護技巧及居家康復訓練方法;(4)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營養(yǎng)門診隨訪進行營養(yǎng)篩查評估[24];每月康復科隨訪康復訓練情況。 (5)評估患者居家環(huán)境安全,建議患者進門處取消非固定地墊,浴室設置無防滑墊,洗浴時應使用助浴凳,馬桶處加裝扶手。
2.3 效果評價再次給予老年綜合評估,根據(jù)結果運用奧馬哈結局評價系統(tǒng)[25]進行效果評價,采用Likert5 分量表來評估3 方面,包括患者的認知(knowledge, K):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行為(behavior, B):患者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和狀況;(status, S):患者的主、客觀癥狀/體征。 分別于干預前后進行評分。 見表1。
表1 奧馬哈系統(tǒng)效果評價
通過全面、細致地進行老年綜合評估以及奧馬哈問題分類系統(tǒng)可明確患者的主要護理問題為高齡、尿失禁、抑郁、軀體功能狀態(tài)降低,以上均是導致患者housebound 的原因[6-7]。 以奧馬哈干預系統(tǒng)為導向制定干預方案,采取盆底肌康復運動改善尿失禁、正念減壓療法控制抑郁,指導患者根據(jù)運動處方進行康復運動,聯(lián)合營養(yǎng)科進行營養(yǎng)管理等措施,改善了患者的軀體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環(huán)境等問題,改善了患者housebound 的狀態(tài),減少了醫(yī)療費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