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王仲坤
腦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主要指小動脈、微動脈、微靜脈、小靜脈、毛細血管等腦內小血管發(fā)生病變而引起的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1]。
主要影像學表現(xiàn)有腦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腦白質高信號(white matter hypertensity,WMH),腔隙(lacuna,LA)和擴大的血管周圍間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卒中、步態(tài)障礙和泌尿系統(tǒng)紊亂[2]。CSVD的發(fā)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而增加,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大約2/3患有CSVD,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3]。
研究表明,CSVD是一種廣泛的腦內小血管病變,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出CSVD對大腦的損傷程度,2014年Staals[4]提出了CSVD總體負擔的概念,即總CSVD評分,將CMBs、WMH、LA、EPVS等4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整合,表示患者的總MRI腦小血管病負擔。
CSVD的發(fā)病和進展機制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既往研究大都局限于CSVD單一MRI影像學表現(xiàn)對大腦中動脈狹窄高血壓患者預后的影響,鮮有報道研究關于總CSVD評分對大腦中動脈狹窄高血壓患者長期預后的關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總CSVD評分的危險因素,并分析總CSVD評分與患者的預后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幫助。
1.1 研究對象 納入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神經內科經頭部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診斷為大腦中動脈狹窄,并經頭部MRI確診為CSVD的高血壓患者170例,根據(jù)“總CSVD評分”將患者分為CSVD 0~1分組(80例)和CSVD 2~4分組(90例)。CSVD 0~1分組男40例,女40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5.23±11.35)歲;CSVD 2~4分組男42例,女48例,年齡50~85歲,平均年齡(68.25±11.02)歲。納入標準:符合CSVD診斷的神經影像學標準[5];具有完整的MRI資料;發(fā)病72 h內入院;確診高血壓;CTA檢查證實大腦中動脈狹窄≥50%。排除標準:年齡<45歲者;合并重要臟器障礙者;伴有嚴重腦積水、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感染、多發(fā)性硬化;心房纖顫病史;合并肝腎疾病和惡性腫瘤者;合并非血管性癡呆者。
1.2 方 法
1.2.1 臨床資料的收集 通過醫(yī)院電子病歷單對患者進行一般資料收集,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癥、吸煙史、是否接受降壓藥治療、是否接受抗血小板治療、是否接受抗凝藥治療等資料。
1.2.2 血壓測量 于患者發(fā)病后4~10 d,利用電子血壓儀(HEM-7221-HK;歐姆龍Healthcare,日本)測量患者每日清晨餐前服藥前的臥位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DBP),并計算脈壓(pulse pressure,PP)和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PP=SBP-DBP,MAP=PP/3+DBP。
1.2.3 頭部MRI 采用德國西門子1.5T掃描儀進行頭部MRI掃描,頭部磁共振掃描序列包括T1加權自旋回波序列、T2加權自旋回波序列、液體衰減翻轉恢復序列、彌散加權序列檢查和磁敏感加權成像。掃描間距1.5 mm,層厚5 mm,視野(FOV)=240 mm×240 mm,矩陣320×256。
1.2.4 頭部CTA 對所有患者應用64排雙源螺旋CT造影,在軸位、冠狀位及矢狀位進行攝片。自動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00 mA,層厚0.625 mm,準直器寬度40 mm,螺距0.984,x線管轉速0.5 s/r,矩陣2256×256。
顱內血管狹窄率(%)=(1-狹窄最重處血管直徑/狹窄近端正常血管直徑)×100%。
1.3 觀察指標 采集兩組人員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普通管5 ml和枸櫞酸鈉抗凝血4 ml,采用日立7080全自動化分析儀檢測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纖維蛋白原、白蛋白、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計數(shù)。采用特種蛋白分析儀檢測C反應蛋白水平。
1.4 評分標準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6]:NIHSS量表是Thomos提出的用來評估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常用量表,共11項,評分0~42分。評分越高證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7]: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分是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神經教授在1974年發(fā)明的測評昏迷發(fā)的方法,評估指標有睜眼反應、語言反應、肢體運動,3個指標分數(shù)之和即為昏迷指數(shù),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識狀態(tài)越好??侰SVD評分[4]:將4種MRI影像學表現(xiàn)進行分析,形成總體CSVD負擔評分,其中存在腦微出血(CMBs)病灶≥1個計1分,2~3級的深部腦白質高信號(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或3級的腦室周圍白質高信號(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PVWMH)的腦白質高信號(WMH)計1分,腦腔隙灶(LA)≥1個計1分、血管周圍間隙(EPVS)>10個計1分,總分4分。
1.5 隨訪 隨訪時間及方式:所有入組患者于出院后90 d和1 y采取門診隨訪的方式,運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ale,mRS)進行評估,至少一名家屬參與并協(xié)助監(jiān)督量表的完成。預后不良判定標準[8]:零分是完全無癥狀;1分是盡管有癥狀,但無明顯功能障礙,能完成所有日常職責和活動;2分是輕度殘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動,但不需要幫助,能照顧自己的事務;3分是中度殘疾,要求一些幫助,但行走不需要幫助;4分是重度殘疾,不能獨立行走,無他人幫助不能滿足自身需要;5分是嚴重殘疾,臥床、失禁、要求持續(xù)護理和關注。mRS評分0~2分預后良好,mRS評分3~5分預后不良。
2.1 CSVD 0~1分與CSVD 2~4分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根據(jù)大腦中動脈狹窄高血壓患者CSVD的MRI總體負擔評分將170例患者分為CSVD 0~1分(80例)和CSVD 2~4分(90例)兩組,兩組患者性別、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吸煙史、降壓藥治療、抗血小板藥治療、抗凝藥治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無明顯差異(P>0.05),CSVD 0~1分組年齡、SBP、DBP、PP、MAP、入院時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CSVD 2~4分組,而入院時GCS評分明顯高于CSVD 2~4分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響總CSVD評分的獨立危險因素 將2.1中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作為自變量,總CSVD評分≥2分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結果表明,SBP升高、DBP升高、PP升高、MAP升高、入院時NIHSS評分高,入院時的GCS評分低是總CSVD評分≥2分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圖1)。
2.3 SBP、DBP、PP、MAP與總CSVD評分的相關性 將2.2中的危險因素建立相關分析圖,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SBP、DBP、PP和MAP與總CSVD評分呈正相關(r=0.712、0.602、0.512、0.300,P<0.05)(見圖2)。
2.4 SBP、DBP、PP、MAP與總CSVD評分≥2分的ROC分析 SBP、DBP、PP和MAP判斷總CSVD評分≥2分的AUC分別為0.774(95%CI0.712~0.853,P<0.001)、0.872(95%CI0.802~0.913,P<0.001)、0.845(95%CI0.799~0.895,P<0.001)和0.905(95%CI0.812~0.953,P<0.001),SBP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為80.59%和84.12%,DBP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為89.58%和90.21%,PP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為83.25%和85.33%,MAP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為91.52%和92.35%(見圖3)。
2.5 總CSVD評分對大腦中動脈狹窄高血壓患者腦小血管病預后評估價值比較 建立生存曲線分析總CSVD評分對大腦中動脈狹窄高血壓患者CSVD的預后評估價值。隨訪90 d時發(fā)現(xiàn),CSVD 0~1分患者預后不良率為40.00%(32/80),明顯低于CSVD 2~4分患者[60.00%(54/9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77,P=0.009);進一步對患者隨訪至1 y時,CSVD 0~1分患者預后不良率為52.50%(42/80),明顯低于CSVD 2~4分患者[71.11%(64/9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49,P=0.012)(見圖4)。
表1 CSVD 0~1分與CSVD 2~4分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圖1 影響總CSVD評分≥2分的多因素分析森林圖
圖2 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平均動脈壓與總CSVD評分的相關性
圖3 SBP、DBP、PP、MAP判斷總CSVD評分≥2分的ROC曲線分析
圖4 總CSVD評分對大腦中動脈狹窄高血壓患者腦小血管病預后評估價值
CSVD在臨床上可分為各類腔隙綜合征和無癥狀CSVD,無癥狀CSVD起病隱匿,發(fā)展緩慢,臨床缺少特異性癥狀,因此CMBs、WMH、LA、EPVS等4項MRI影像學表現(xiàn)通常不易檢測,長期發(fā)展會出現(xiàn)認知障礙、步態(tài)障礙和情緒障礙等[9]。
提前對CSVD患者進行診斷和預防十分關鍵,既往研究已證實,高血壓是CSVD的危險因素[10],但是不同的血壓成分和CSVD之間的關系目前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探究血壓成分與總CSVD評分之間的關系,并分析總CSVD評分與CSVD患者預后之間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以170例大腦中動脈狹窄合并CSVD的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的總CSVD評分將患者分成0~1分組和2~4分組,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SBP、DBP、PP、MAP、入院時的NIHSS評分和入院時的GCS評分均為危險因素,經過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發(fā)現(xiàn),SBP、DBP、PP、MAP、入院時的NIHSS評分和入院時的GCS評分為總CSVD評分≥2分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在本研究中不具有差異性,這與以往的研究不同[11],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不足、分組方式不同造成的。經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SBP、DBP、PP、MAP與總CSVD評分具有顯著相關性,ROC曲線顯示SBP、DBP、PP、MAP的AUC均≥0.774,說明各血壓成分判斷總CSVD評分≥2分具有很好的區(qū)分度,且平均動脈壓判斷總CSVD評分≥2分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更高,優(yōu)于其他3種血壓成分。以上發(fā)現(xiàn)證明各血壓成分均可作為總CSVD評分≥2分的標志物,這與Sesso的研究一致[1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CSVD 2~4分組患者的SBP和DBP均高于CSVD 0~1分組,可能的解釋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中層血管壁變厚,膠原、脂質和鈣含量增加,導致血管壁彈性減退,而持續(xù)高水平的SBP和DBP會損害腦小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腦血管的通透性,使腦血管水腫和分泌物增多,導致腦組織損傷進一步形成細小動脈粥樣硬化,加劇腦小血管病[13]。PP高于CSVD 0~1分組,可能的解釋為:脈壓差的增加增大了動脈的牽拉,血管壁所受壓力增大,血管內膜容易出現(xiàn)損傷,脂質堆積,血小板凝集,板塊形成,從而導致微小血管壁玻璃樣變,出現(xiàn)小血管性的腦梗死[14]。MAP高于CSVD 0~1分組,可能的解釋為:MAP為各器官的血流灌注壓,是反映循環(huán)系統(tǒng)整體功能最重要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是維持腦血流的決定因素,正常人腦有自動調節(jié)功能,能自動維持腦血流量保持不變,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患者因自身腦動脈堵塞硬化,血管阻力增大而血管彈性下降,腦血流調節(jié)困難,常常表現(xiàn)MAP升高但腦血流量下降,使大腦組織缺血受損[15]。入院時的高NIHSS評分和低GCS評分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嚴重,致使總CSVD評分升高。
通過對170例大腦中動脈狹窄合并CSVD的高血壓患者進行隨訪90 d和1 y,發(fā)現(xiàn)CSVD患者預后不良與總CSVD評分存在顯著正相關,本研究隨訪的90 d和1 y CSVD 2~4分組的患者預后不良比例分別為60.00%和71.11%,遠高于CSVD 0~1分組患者,可能原因為:總CSVD評分影響血管內皮功能,使腦小血管的管壁僵硬、管腔狹窄及血流動力學調節(jié)受阻;使血管周圍巨噬細胞群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導致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進一步造成腦內環(huán)境改變,引起腦功能損傷;破壞腦白質區(qū)纖維束和大腦網狀結構的完整性,在患者發(fā)病后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傷等[16]。
綜上所述,SBP、DBP、PP、MAP可作為預測CSVD的危險因子,臨床應密切觀察患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及時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侰SVD評分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可作為預測患者功能轉歸的指標之一,總CSVD評分≥2分,預示著CSVD患者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