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武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最易迷失自己
有一次,川劇表演藝術(shù)家張德成到南充演出,海報一貼,前三天的戲票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張德成的亮臺戲是《別宮出征》,他在劇中扮演梁武帝。
戲的大致情節(jié)是:梁武帝要率兵親征,行前告別后宮的郗氏皇后和金苗二妃。他深知郗氏性情妒悍,擔(dān)心她虐待兩個愛妃,便對郗氏善言囑托。這出戲經(jīng)過張先生多年的反復(fù)琢磨,聲潤腔圓,鏗鏘悅耳,有如行云流水,滿場叫好。但當(dāng)唱到“不幸苗妃得病體,煎湯熬藥你要殷勤些”的時候,突然聽到觀眾席第五排正中有人高叫一聲“好——”,拖延了大約兩拍的樣子,又冒出一個“丑”字,連起來就是“好丑”。這個倒彩,引起滿場驚詫。張德成在臺上也大吃一驚,但他憑借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仍然神態(tài)自若地唱下去,總算把場子鎮(zhèn)住了。
演出完畢,張德成進了后臺,連忙拿出名片,在自己的名字下面添上“候教”二字,找到了那位喝倒彩的人。原來那是一位長髯老者,他毫不客氣地說:“你想想,梁武帝是皇帝,郗氏是皇后。苗妃得了病,皇帝會叫皇后去給她煎藥熬湯嗎?”
一語點破,張德成如夢初醒,真是又慚愧又高興。他緊緊地握住老者的手,問道:“依老先生高見,這句唱詞該如何改才好?”
老者說:“簡單得很,只消在第二句的‘你字后面加上‘叫她們?nèi)齻€字就夠了,這里的‘她們是指侍立在郗氏身旁的宮女?!?/p>
張德成略一沉吟,照老者說的默誦了兩遍,覺得果真不一樣。先前的唱詞中讓性情妒悍的郗氏親自煎藥熬湯顯得不真實,改為讓郗氏吩咐下人去辦,更合乎情理。張德成非常高興,連聲稱贊:“有理,有理,老先生改得好!古人學(xué)詩,有‘一字師,我今天就拜個‘三字師吧?!闭f著,一揖到底。
決定一個人層次高低的,不只是學(xué)識和才能,還有品質(zhì)和修養(yǎng)。許多名家大師都是德才兼?zhèn)涞牡浞?,而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正是大師風(fēng)范的最好體現(xiàn)。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