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婕,李紅衛(wèi),付艷平,余麗,文治杰,胡燕
(中南民族大學 藥學院&民族藥學國家示范中心,武漢 430074)
水凝膠是一種親水、穩(wěn)定但不溶于水的三維網(wǎng)狀結構[1],因其良好的生物組織相容性,在生物醫(yī)學領域中應用非常廣泛.微凝膠更是由于粒徑小、載藥量高、生物相容性好、且環(huán)境響應性靈敏,在藥物緩控釋系統(tǒng)中的應用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2-3].
海藻酸鈉(sodium hyaluronate,SA)是從褐藻類海帶或者馬尾藻中提取出來的高分子多糖,具有制劑輔料所需要的穩(wěn)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常被用作藥用輔料[2-3].但是純SA-Ca2+制備的水凝膠存在藥物突釋和穩(wěn)定性差的缺點,這是SA水凝膠在緩控釋制劑領域上應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4].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HA)是廣泛存在于皮膚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中的一種糖胺聚糖,具有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經(jīng)過化學交聯(lián)后形成的HA水凝膠穩(wěn)定性良好[5-6],但HA具有對酸堿環(huán)境不敏感的缺點,導致藥物在胃腸道中不容易釋放[7-9].本研究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SA和HA結合[10],通過乳化法制備得到一種對pH敏感的具有互穿網(wǎng)絡結構的復合微凝膠,該微凝膠不僅解決了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且制備出的HA-SA復合微凝膠有明顯的pH敏感性,可控制藥物緩慢持久釋放,在藥物遞送和治療腸道疾病中具有潛在價值[11-13].
海藻酸鈉(SA)、透明質酸(HA,食品級)、姜黃素、二甲雙胍、吲哚美辛(上海阿拉?。?;液體石蠟、司盤、N-羥基琥珀酰亞胺(NHS)、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EDC)、己二酸二酰肼(ADH)、無水氯化鈣、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鈉、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級(國藥集團).
1.2.1 復合微凝膠的交聯(lián)原理
HA-SA復合水凝膠的制備原理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為HA分子中的羧酸根與交聯(lián)劑己二酸二酰肼(ADH)分子中的氨基在碳二亞胺(EDC)/N-羥基丁二酰亞胺(NHS)催化條件下反應,脫水縮合形成了酰胺鍵,得到HA-ADH網(wǎng)絡結構;SA在Ca2+溶液中發(fā)生非共價鍵的物理交聯(lián),形成了SA-Ca2+網(wǎng)絡結構,兩者混合,形成了一種有互穿網(wǎng)絡結構的復合微凝膠,交聯(lián)原理見圖1.
圖1 HA-SA復合微凝膠交聯(lián)原理圖Fig.1 Cross-linkingmechanismof HA-SA compositemicrogels
1.2.2 復合微凝膠的制備過程
稱取0.4 g SA和0.2 g HA于燒杯中,加入20 mL蒸餾水,磁力攪拌溶解后往燒杯中加入ADH和催化劑EDC/NHS,繼續(xù)攪拌至所有原料完全溶解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樣品加入液體石蠟和司盤,繼續(xù)機械攪拌20 min乳化,將乳化后的乳液滴加到新鮮配制的2.5%CaCl2溶液中,攪拌40 min后,放置幾分鐘,待所制備的微凝膠沉積于燒杯底部,棄上層液體,再將微凝膠清洗風干即得空白的HA-SA復合微凝膠.而另一部分采用直接滴制法加入到2.5%CaCl2溶液制備HA-SA宏觀水凝膠,后續(xù)處理方法相同.制備流程見圖2.
圖2 HA-SA復合微凝膠制備流程圖Fig.2 Flow chart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HA-SA composite microgels
將新鮮制備及自然風干后的水凝膠、復合微凝膠分別平鋪于白色的背景上,觀察并拍照;取少量冷凍干燥后的微凝膠樣品,以1∶99的比例將待測樣品與溴化鉀充分混合,研磨后制片進行紅外分析(IR);經(jīng)X射線衍射儀(XRD)來測定冷凍干燥后的HA-SA微凝膠樣品的晶型結構.管壓:40 kV,掃描速度:1°/min,2θ范圍:4°~40°.
稱取風干后的復合水凝膠(質量W0)后,放入37℃中pH 1.2的模擬胃液(SGF)中,每隔0.5 h取出,擦干,記錄質量(Wt).2 h后更換到pH 7.4的模擬腸液(SIF)中,記錄質量(Wt)的變化.最后使用公式(1)計算HA-SA復合水凝膠的溶脹率:
式中,SR為溶脹率,Wt為溶脹后的復合水凝膠質量,W0為復合水凝膠的初質量.
取0.05 g的HA-SA微凝膠,加入SGF 50 mL,于37℃,100 r/min恒溫振蕩,每隔0.5 h取樣4 mL,同時補充同體積新鮮釋放介質;2 h后將SGF更換為SIF,同樣的方法繼續(xù)進行測試.將模型藥物姜黃素[14]、吲哚美辛[15]及二甲雙胍經(jīng)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別于430、320、233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得標準曲線,計算藥物濃度后由公式(2)得到累積釋藥率,以時間與累積釋藥率制作各藥物的釋藥曲線.累積釋藥率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Qn為累積的釋藥率(%);Cn為n次取樣時樣液中所含的藥物濃度(μg/mL);V為取樣體積(4 mL);V0為錐形瓶內溶液的總體積(50 mL),其中W是載藥量.
以交聯(lián)時間、CaCl2濃度以及不同模型藥物等對微凝膠釋藥性能進行進一步考察.
2.內容: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吸納電工作業(yè)的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充實培訓內容;并通過信息技術增強培訓的直觀性和吸引力。
1.5.1 交聯(lián)時間
按照1.2制備方法稱取4組SA和HA于燒杯中,加入蒸餾水,攪拌溶解后往燒杯中加入ADH、EDC/NHS和0.1 g姜黃素,然后繼續(xù)攪拌,控制交聯(lián)時間為6、9、10和12 h.而后制備方法同1.2,最終得到不同交聯(lián)時間的HA-SA復合載藥微凝膠.由釋藥結果,得最佳交聯(lián)時間.
1.5.2 CaCl2濃度
其他條件不變,CaCl2的濃度分別為2%、2.5%、3%、3.5%、4%、5%,上述同法制備5組微凝膠,然后進行釋藥實驗.由釋藥結果,得出最佳交聯(lián)CaCl2濃度.
1.5.3 不同載藥復合微凝膠
稱取3份0.4 g SA和0.2 g HA,其他條件不變,分別稱取0.1 g的姜黃素、吲哚美辛和二甲雙胍,制備3組不同的載藥微凝膠,然后自然風干.制得的微凝膠進行釋藥,由釋藥結果得出微凝膠對不同藥物的緩釋效果.
2.1.1 復合水凝膠與復合微凝膠的形貌表征
由圖3可知,新制的HA-SA復合水凝膠是白色的球狀體,球體直徑約為0.3 cm,風干后體積明顯變小,直徑約0.1 cm;而溶脹后的水凝膠變成了近透明的球體,體積比新制的水凝膠大.而制備的HA-SA復合微凝膠呈白色小球狀,風干后偏粉末,體積明顯變小;載姜黃素藥物的HA-SA微凝膠呈現(xiàn)黃色,直徑約為0.05 cm.
圖3 HA-SA復合水凝膠及HA-SA復合微凝膠的形貌比較Fig.3 Comparison of morphology of HA-SA compositehydrogel and HA-SA compositemicrogel
2.1.2 復合微凝膠的FT-IR及XRD分析
由圖4可知,HA-SA復合微凝膠的圖譜保留了純HA及SA的特征吸收峰,且HA-SA紅外光譜中1680 cm-1處新增了酰胺鍵的吸收峰,由此可知,HA的-COOH與交聯(lián)劑ADH的-NH2成功的進行了脫水縮合反應形成了酰胺鍵.
圖4 HA-SA復合微凝膠紅外光譜分析Fig.4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of HA-SA compositemicrogel
從圖5中可看出SA的衍射圖在衍射角(2θ)約為14°左右處有尖銳的衍射峰,而HA的衍射圖沒有尖銳峰,該結果表示材料SA具有晶形結構,HA沒有晶形結構.而以SA、HA為原料制備的HA-SA復合微凝膠也沒有出現(xiàn)衍射峰,由此可知SA在經(jīng)物理交聯(lián)后結構變?yōu)椴欢ㄐ徒Y構.
圖5 HA-SA復合微凝膠X射線衍射圖譜分析Fig.5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analysisof HA-SA compositemicrogel
水凝膠的溶脹性能是影響是藥物釋放的重要因素.為此,首先考察了HA-SA宏觀水凝膠的溶脹性能,以期進一步考察其微凝膠的釋藥行為.由圖6可知,該復合水凝膠有明顯的pH敏感性,前2 h于SGF中HA-SA復合水凝膠基本不溶脹,溶脹率在5以內,而當2 h后更換SIF,此后水凝膠網(wǎng)絡結構逐漸打開,體積變大不斷溶脹,約33.5 h后達到最大溶脹率44.故此水凝膠由pH=1.2的SGF轉至pH=7.4的SIF中后,溶脹率發(fā)生明顯變化,由SGF中幾乎不溶脹到SIF中逐漸溶脹并最終達44的溶脹率,充分說明該凝膠體系具顯著pH敏感性,可控制藥物在腸道緩慢持續(xù)釋放.
圖6 HA-SA復合水凝膠的溶脹曲線Fig.6 Swellingcurveof HA-SA compositehydrogel
通過對復合微凝膠進行單因素考察,得到交聯(lián)時間、CaCl2濃度以及不同模型藥物等因素對該微凝膠釋藥性能的影響,結果見圖7.
圖7 制備條件對HA-SA復合微凝膠釋藥性能的影響Fig.7 Theinfluence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thedrugreleaseperformance of HA-SA compositemicrogels
2.3.1 交聯(lián)時間
由圖7(a)可知交聯(lián)12 h所得微凝膠對pH變化最敏感,可更好地控制藥物在腸道緩慢持久的釋放,此時微凝膠具有較好的pH響應性.且交聯(lián)12 h時,可達更好的交聯(lián)度,使整個凝膠體系更加穩(wěn)定.
2.3.2 CaCl2濃度
SA濃度不變(圖7(b)),不同濃度的CaCl2溶液制備的微凝膠累積釋藥率大致相同,都可達包載量的90%以上,表明Ca2+不是影響微凝膠釋藥性能的關鍵因素,但比較而言2.5%CaCl2的緩釋效果較好.
2.3.3 不同載藥復合微凝膠
微凝膠對姜黃素有良好的緩釋作用效果(圖7(c));而吲哚美辛微凝膠在前2 h就發(fā)生藥物突釋且平衡時只有約60%的釋藥量,藥物釋放不完全;二甲雙胍微凝膠突釋嚴重.相同的凝膠體系,由于二甲雙胍極易溶于水,而溶解度大的藥物釋藥較快[16],且吲哚美辛較姜黃素也有較好的溶解性.因此,該微凝膠體系對姜黃素具有最好的緩釋作用,可控制藥物在腸道緩慢持久釋放發(fā)揮治療作用.
以HA和SA為原料,制備了一種具有互穿網(wǎng)絡結構的pH敏感型微凝膠,該體系反應條件溫和,原料經(jīng)濟易得且制備簡便.當溶脹時間為33.5 h時復合微凝膠溶脹率達44;當Ca2+濃度為2.5%,交聯(lián)時間為12 h時,復合微凝膠有最佳釋藥性能;且該微凝膠對姜黃素的緩釋效果要優(yōu)于吲哚美辛和二甲雙胍.HA-SA復合微凝膠不僅具有pH敏感性控制藥物在腸道中的作用而且可以控制藥物的緩慢持久釋放,在藥物遞送和治療腸道疾病領域上具有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