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生物炭種類與施量對新復墾區(qū)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的影響

        2023-01-05 06:05:40陳安全宋文瑾趙一凡謝嘉華孟雷翔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稻殼濕潤運移

        王 娟 陳安全 宋文瑾 趙一凡 謝嘉華 孟雷翔

        (揚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揚州 225009)

        0 引言

        耕地資源日益緊缺制約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與現(xiàn)代化建設(shè),2019年《土地管理法》修訂強調(diào)對耕地數(shù)量、質(zhì)量和生態(tài)三位一體綜合保護[1]。新復墾土地作為被重新開發(fā)的耕地資源,存在土壤理化性質(zhì)較差、水土流失嚴重、肥力薄弱等問題。因此,通過不同措施改善新復墾區(qū)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對于增加耕地資源、保護糧食安全和保障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入滲是水分進入土壤的過程[2],是土壤水分運動的主要部分和“四水”(大氣水、地表水、土壤水和潛水)轉(zhuǎn)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決定土壤對降雨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3-4]。土壤水分運動受土壤質(zhì)地、結(jié)構(gòu)及有機質(zhì)含量等諸多因素影響[5]。生物炭是農(nóng)林廢棄物等生物質(zhì)在高溫限氧條件下通過熱化學反應(yīng)轉(zhuǎn)換形成的富碳產(chǎn)物[6]。生物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豐富的孔隙度及離子吸附能力等特點,被廣泛應(yīng)用于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7]。MAO等[8]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生物炭后喀斯特地區(qū)土壤的入滲過程明顯受到抑制,累積入滲量和入滲率顯著低于未添加生物炭土壤,大粒徑生物炭對土壤入滲的抑制作用顯著強于小粒徑生物炭。解倩等[9]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炭明顯降低了黃綿土的入滲能力,增強了黃綿土持水能力,其影響效果因生物炭粒徑和施量而異。肖茜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生物炭施量增加,風沙土和黑壚土的累積入滲量逐漸降低,而黃綿土累積入滲量呈先增大后減緩的趨勢。詹舒婷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馬鈴薯稈生物炭顯著促進了濕潤鋒的運移,而藜麥稈和油菜稈生物炭減緩了中后期濕潤鋒的運移速度。SUN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在濱海鹽漬土中添加10%未篩分的生物炭顯著降低水分入滲,而過0.25 mm篩的生物炭顯著提高了水分入滲。魏永霞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在黑土區(qū)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顯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體積含水率低于42%時生物炭抑制水分擴散。黃明逸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 15 t/hm2生物炭配合微咸水-淡水輪灌能夠改善濱海鹽漬土的入滲特性、持水能力和鹽分分布。綜上,生物炭對土壤水分入滲特性的影響會因其種類、施量、粒徑及土壤本身質(zhì)地等因素的不同而異。新復墾土地作為廣泛存在的耕地資源,具有很大的開發(fā)價值和研究意義,目前選擇適宜的生物炭改善新復墾區(qū)土壤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基于室內(nèi)土柱模擬試驗,分析不同種類和施量的生物炭對新復墾區(qū)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的影響,為新復墾土地的快速熟化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及試驗材料

        供試土壤采自揚州大學農(nóng)水與水文水生態(tài)試驗場,該試驗場于2016年建成,復墾前為荒地,屬于典型的新復墾土地。采用Z型采樣方法采集表層 0~25 cm 土樣,去除大的礫石后,風干、碾碎、過2 mm篩備用。使用馬爾文激光粒度分析儀(MS-3000型)測定土壤粒徑組成,其中黏粒質(zhì)量分數(shù)4.38%,粉粒質(zhì)量分數(shù)32.76%,砂粒質(zhì)量分數(shù)62.86%,屬于砂質(zhì)壤土(國際制)。土壤堿解氮質(zhì)量比32.08 mg/kg,有機質(zhì)質(zhì)量比7.20 g/kg,容重為1.37 g/cm3,飽和含水率38.05%,飽和導水率8.07×10-4cm/s。試驗用生物炭購于河南立澤環(huán)??萍加邢薰荆再|(zhì)如表1所示。

        表1 生物炭物理性質(zhì)

        1.2 試驗設(shè)計

        試驗于2021年4月在揚州大學江陽路南校區(qū)農(nóng)業(yè)水土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實驗室進行。考慮試驗用土其砂質(zhì)壤土的物理性質(zhì)以及存在的水土流失問題,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課題組之前的研究進展,試驗設(shè)置不添加生物炭處理為對照(CK),將生物炭種類和施量作為因素,土壤與2種生物炭(玉米秸稈生物炭A、水稻稻殼生物炭B)按不同比例(2%、4%、8%)混合均勻,分別記為A2、A4、A8、B2、B4、B8,試驗共7個處理,每個處理4個重復。試驗選用透明有機玻璃圓柱,內(nèi)徑10 cm、高40 cm,側(cè)面貼有不銹鋼刻度尺,底部安裝通氣閥門。將土壤與生物炭按設(shè)計質(zhì)量比混合均勻,在室溫下靜置24 h后按設(shè)計容重1.37 g/cm3,每5 cm一層裝入土柱,上層 0~25 cm 土壤均勻混合生物炭,25 cm以下為不添加生物炭的原土樣,填土總高度35 cm。為減少內(nèi)壁對入滲的影響,在土柱內(nèi)壁涂一層凡士林,且每層土之間充分打毛,保證土層緊密接觸,避免分層,裝土前土柱底部放置兩層100目紗網(wǎng)和一層濾紙,防止土壤顆粒流失并利于通氣。

        采用一維定水頭垂直積水入滲法開展土壤入滲試驗。入滲試驗系統(tǒng)主要包括供水裝置馬氏瓶(內(nèi)徑10 cm、高60 cm)、試驗土柱和固定支架組。用馬氏瓶進行自動供水并控制水頭恒定為4 cm。按照前密后疏(0~3 min間隔30 s,3~10 min間隔 1 min,10~20 min間隔2 min,20~60 min間隔 4 min,60 min 以上間隔5 min)的原則記錄濕潤鋒運移距離和累積入滲量,當濕潤鋒推進到指定深度即 30 cm 時入滲結(jié)束,灌水量約為入滲結(jié)束時的累積入滲量。馬氏瓶繼續(xù)供水直至土柱底部有滲出液,停止供水。試驗結(jié)束,每個處理取一個土柱破壞性取樣,用直徑2.5 cm小土鉆每5 cm分層在土柱3個方向分別取土樣,干燥法測定不同深度處土壤含水率。

        1.3 土壤入滲過程擬合

        為進一步研究不同種類生物炭在不同施量下對新復墾土壤入滲過程的影響,采用Philip模型對入滲過程進行擬合,Philip入滲模型[15]數(shù)學表達式為

        I=St0.5+At

        式中I——累積入滲量,mm

        S——吸滲率,mm/min0.5

        A——穩(wěn)滲率,mm/min

        t——入滲時間,min

        采用冪函數(shù)[16]對濕潤鋒運移距離與時間進行擬合,數(shù)學表達式為

        F=atb

        式中F——濕潤鋒運移距離,mm

        a——第1個計時單位后濕潤鋒推進距離,mm

        b——濕潤鋒進程的衰減系數(shù)

        1.4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預(yù)處理,Origin 2021作圖,SPSS 26.0進行ANOVA方差分析,Duncan法進行顯著性分析,非線性回歸分析擬合公式。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入滲時間及濕潤鋒運移

        入滲時間指水分垂直入滲至結(jié)束所需時間,反映水分運動的快慢程度。不同生物炭種類和施量條件下,生物炭對土壤入滲時間的影響差異明顯。由圖1(圖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下同)可知,不同處理入滲時間由小至大依次為B2、CK、B8、B4、A2、A4、A8,B2入滲時間最短(200 min),較CK入滲時間(228 min)減少12.3%,A8入滲時間最長(363 min),較CK增加59.2%。結(jié)果表明,施用玉米秸稈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入滲時間,施量與入滲時間呈正相關(guān),與CK相較,隨施量增加,入滲時間增加35.0%、46.0%和59.1%;低施量水稻稻殼生物炭減少土壤入滲時間,而中高施量增加入滲時間,且中施量水稻稻殼生物炭增加入滲時間最多,較CK增加28.5%。

        圖1 不同處理下入滲時間

        濕潤鋒表征水分在土壤基質(zhì)吸力和重力作用下的運動特征[17]。不同種類和施量條件下,生物炭對土壤濕潤鋒運移的影響差異明顯。由圖2可知,入滲初期濕潤鋒運移很快,隨時間推移逐漸變慢,最終以較穩(wěn)定速度運移。處理B2、CK、B8濕潤鋒運移曲線相近且濕潤鋒運移快;處理B4、A2、A4濕潤鋒運移曲線相近,處理B4、A2、A4濕潤鋒運移明顯慢于處理B2、CK、B8;處理A8在同一時間下濕潤鋒運移距離最小,因此處理A8濕潤鋒運移最慢。入滲 120 min 時,濕潤鋒運移距離由大到小依次表現(xiàn)為B2、CK、B8、B4、A2、A4、A8,玉米秸稈生物炭隨著施量增加濕潤鋒運移越緩慢,而水稻稻殼生物炭低施量加快濕潤鋒運移,中高施量減緩濕潤鋒運移且中施量減緩最明顯。

        圖2 不同處理下濕潤鋒隨時間變化曲線

        綜上所述,高施量玉米秸稈生物炭可以增加新復墾區(qū)土壤入滲時間,減緩濕潤鋒運移,有利于改善新復墾區(qū)土壤存在的水分下滲過快、保水能力弱的問題。

        采用冪函數(shù)F=atb對濕潤鋒運移距離F與時間t進行擬合,擬合結(jié)果如表2所示,各處理擬合決定系數(shù)R2均大于 0.99,顯著性檢驗P<0.01,說明冪函數(shù)能很好地描述生物炭不同種類和施量條件下新復墾區(qū)土壤濕潤鋒的運移規(guī)律。對該函數(shù)求一階導數(shù),可以近似用a×b來描述濕潤鋒運移速度,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濕潤鋒運移速率均低于對照,且隨施量增加逐漸減小,這是因為玉米秸稈生物炭的添加減緩了水分初始入滲速率。而水稻稻殼生物炭處理,除B4外,其余處理a×b參數(shù)均大于CK。

        表2 濕潤鋒運移距離與時間擬合結(jié)果

        2.2 累積入滲量及入滲率

        土壤入滲過程達到穩(wěn)定后可用穩(wěn)定入滲率來表征土壤入滲能力,但在達到穩(wěn)定入滲之前,常用累積入滲量來表征土壤入滲能力[18]。不同種類和施量生物炭處理下累積入滲量隨時間變化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入滲初期累積入滲量迅速增加,隨時間推移,進入穩(wěn)定入滲階段,累積入滲量以較穩(wěn)定速率增加。處理B2、CK、B8的累積入滲量曲線相近,處理A2、B4、A4、A8的累積入滲量曲線相近。同一時間下,處理B2、CK、B8的累積入滲量大于處理A2、B4、A4、A8,說明玉米秸稈生物炭和中施量的水稻稻殼生物炭可以明顯降低累積入滲量。在0~100 min內(nèi),CK、B2和B8的曲線高度重合,處理B4的累積入滲量明顯低于其他3個處理;100~200 min 時,在同一時間下累積入滲量由大到小依次為B2、CK、B8、B4,說明入滲前期2%施量和8%施量的水稻稻殼生物炭處理對土壤的累積入滲量無明顯影響,后期表現(xiàn)為低施量處理提高累積入滲量,中高施量處理降低累積入滲量,中施量(4%)的水稻稻殼生物炭降低土壤的累積入滲量效果更明顯。另外,高施量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可以增加入滲結(jié)束后新復墾區(qū)土壤的累積入滲量。

        圖3 不同處理下累積入滲量隨時間變化曲線

        土壤入滲率反映了土壤的入滲性能。不同種類及施量生物炭處理下土壤入滲率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干土入滲條件下,土壤初始入滲率較高,短時間內(nèi)入滲率大幅降低,隨時間推移進入穩(wěn)定入滲階段,入滲率逐漸穩(wěn)定。CK的入滲率較高,入滲10 min后與CK相比,處理A2、A4、A8、B2、B4、B8入滲率分別降低20.8%、33.3%、34.2%、0.8%、12.5%和2.5%,說明添加生物炭降低了土壤初始入滲率。A4、A8入滲率曲線明顯低于CK,說明中高施量的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降低入滲率更明顯,而稻殼生物炭規(guī)律不明顯。

        圖4 不同處理下土壤入滲率隨時間變化曲線

        采用Philip模型對入滲過程的參數(shù)進行擬合。由表3可知,決定系數(shù)R2均不低于0.995,顯著性檢驗P<0.05,說明Philip模型能較好地模擬不同種類及施量生物炭處理下新復墾區(qū)土壤的水分入滲過程。入滲初期土壤基質(zhì)勢較大,入滲率主要表現(xiàn)為吸滲率。添加生物炭的各處理吸滲率均小于對照,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初始入滲率。隨時間推移,逐漸進入穩(wěn)定入滲階段,穩(wěn)滲率占主導作用,除處理B8外,添加生物炭穩(wěn)滲率均小于CK,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穩(wěn)定入滲率。

        表3 Philip模型擬合結(jié)果

        2.3 入滲結(jié)束后水分重分布

        不同種類和施量的生物炭對入滲結(jié)束后水分重分布的影響如圖5、6所示。由圖5可知,處理A8、B8的土壤平均含水率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較CK提高了10.4%~11.4%,說明高施量的玉米秸稈生物炭和水稻秸稈生物炭可以明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由圖6可知,土壤剖面含水率呈“S”形分布,表層0~5 cm含水率最高,5~10 cm各處理土壤含水率逐漸降低,10~25 cm土壤含水率變化不大,趨于穩(wěn)定,25 cm以下土壤含水率大幅下降。各處理表層0~5 cm含水率最高,由小到大依次為CK、B2、B4、A4、B8、A2、A8,與CK相比,各處理含水率分別提高2.2%、8.8%、12.5%、17.1%、18.4%和20.3%,說明添加生物炭提高了表層0~5 cm土壤的含水率,高施量生物炭對表層土壤含水率的影響更明顯。隨著土層深度增加,中低施量生物炭處理對土壤含水率影響無明顯規(guī)律,A8、B8土壤剖面含水率最高,高施量生物炭處理土壤含水率始終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說明高施量生物炭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圖5 土壤平均含水率

        圖6 土壤剖面含水率

        3 討論

        土壤水分入滲受土壤質(zhì)地、結(jié)構(gòu)、有機質(zhì)含量和團聚體等諸多因素影響[5]。施用生物炭明顯增加了新復墾區(qū)土壤的入滲時間。入滲前期由于土壤干燥、基質(zhì)勢大,受分子間引力和庫侖力作用,土壤水分入滲較快,濕潤鋒運移距離、累積入滲量和入滲率曲線都呈陡峭趨勢,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進入穩(wěn)定入滲階段,曲線平緩。在本研究入滲前期,添加生物炭明顯降低了初始入滲率,隨著時間延長,添加生物炭處理的濕潤鋒運移距離、累積入滲量和入滲率均低于對照。Philip模型也較好地擬合不同種類及施量生物炭處理下新復墾土壤的水分入滲過程,決定系數(shù)R2均不低于0.995,顯著性檢驗P<0.05,其擬合的吸滲率和穩(wěn)滲率反映了添加生物炭降低土壤的初始入滲率和穩(wěn)定入滲率的實際情況。添加生物炭延緩土壤水分入滲,一方面是由于添加生物炭改變了土壤結(jié)構(gòu),堵塞土壤中的大孔隙,使水分下滲受阻。周蓓蓓等[19]研究表明,大孔隙會促進水分入滲,而中小孔隙會限制水分入滲。添加生物炭后,可能堵塞土壤大孔隙,減少大孔數(shù)量,增加中小孔數(shù)量,中小孔效應(yīng)大于大孔時,水分運動通道曲折復雜,其入滲能力自然會被抑制。另一方面,生物炭本身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度高等特點,施入土壤后能降低土壤容重[20],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體積膨脹,按照試驗設(shè)計容重裝填土柱,土壤變得更緊實。此外,生物炭與土壤混合后遇水形成了土壤微團體,團聚體對水分的吸附能力較強,會阻礙水分入滲,這與潘全良等[21]研究一致。包維斌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砂壤土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減緩水分快速入滲、增加水分在土壤中的持留時間,新復墾區(qū)土壤為典型的砂質(zhì)壤土,添加生物炭有效解決了土壤水分滲漏過快,保水能力弱的問題。在試驗過程中,隨著玉米秸稈生物炭施量增加,濕潤鋒運移距離、累積入滲量及初始入滲率呈減小趨勢,說明土壤入滲的阻滯效應(yīng)與玉米秸稈生物炭施量呈正相關(guān),這與高言等[23]研究一致。而入滲過程參數(shù)與水稻稻殼生物炭施量無明顯線性關(guān)系,表現(xiàn)為隨施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這可能是由于兩種生物炭物理特性差異所導致的。

        入滲結(jié)束后,添加生物炭處理表層土壤含水率均高于對照。高施量生物炭處理土壤平均含水率與剖面含水率顯著高于對照處理,說明生物炭可以改善入滲結(jié)束后的土壤剖面水分狀況,且改善效果與施量呈正相關(guān),這與黃成真等[24]研究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生物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孔性,具有羧基、羥基、脂族雙鍵等親水基結(jié)構(gòu),從而具有極強的吸附和持水能力[25]。需要指出的是高施量玉米秸稈生物炭處理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0~20 cm處,而高施量稻殼生物炭處理土壤含水率峰值則集中于15~25 cm處,說明玉米秸稈生物炭更有利于根系層土壤水分的保蓄,而稻殼生物炭利用過程中則需要警惕深層滲漏的發(fā)生。

        總體來講,添加8%玉米秸稈生物炭是新復墾土地快速熟化利用比較推薦的選擇。

        4 結(jié)論

        (1)除低施量水稻稻殼生物炭處理外,添加生物炭均延緩了新復墾區(qū)土壤水分入滲過程,入滲時間增加,同一時間下濕潤鋒運移距離、累積入滲量和初始入滲率均有所降低。其中玉米秸稈生物炭效果優(yōu)于水稻稻殼生物炭,且隨施量增加,玉米秸稈生物炭對水分入滲的延緩效應(yīng)越強,而水稻稻殼生物炭中施量處理效果優(yōu)于高、低施量。

        (2)添加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表層含水率,且兩種生物炭均在高施量處理條件下土壤保水能力明顯優(yōu)于中、低施量。

        (3)冪函數(shù)可較好地擬合不同種類和施量生物炭處理下濕潤鋒運移距離F和時間t的關(guān)系。不同種類及施量生物炭處理下新復墾土壤的水分入滲過程可使用Philip模型較好地模擬。

        (4)總體來講,添加8%玉米秸稈生物炭有利于改善新復墾區(qū)土壤水分下滲快、保水能力弱的問題,是新復墾土地快速熟化利用比較推薦的選擇。

        猜你喜歡
        稻殼濕潤運移
        稻殼興衰史
        學與玩(2022年10期)2022-11-23 08:31:46
        The Desert Problem
        曲流河復合點壩砂體構(gòu)型表征及流體運移機理
        東營凹陷北帶中淺層油氣運移通道組合類型及成藏作用
        海邊的沙漠
        野象卷起了稻殼貓
        開采過程中上覆急傾斜巖層運移規(guī)律模擬與研究
        煤炭學報(2015年10期)2015-12-21 01:55:49
        稻殼熱解油的特性
        化工進展(2015年6期)2015-11-13 00:31:55
        川西坳陷孝泉-新場地區(qū)陸相天然氣地球化學及運移特征
        直接合成法制備載銀稻殼活性炭及其對苯并噻吩的吸附
        2021国产最新无码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奇米影视777撸吧| 超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桃av| 国产亚洲精品90在线视频|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欧洲+综合| 国产裸体AV久无码无遮挡| 日本黄色影院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 九九久久精品大片| 精品综合久久88少妇激情|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久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中文| 中国少妇内射xxxx狠干|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厂七|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夜夜躁狠狠躁2021|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高清一区av| 免费观看a级片|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观看| 19款日产奇骏车怎么样|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看| 岳毛多又紧做起爽|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无码一区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三级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