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威 李記 王清霞
盆底功能障礙是一種女性盆底支持組織發(fā)生損傷或缺陷后以子宮脫垂、尿失禁等為主要表現的盆底疾病,當前女性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不斷增高,對產婦產后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困擾[1]。因此,產后早期通過盆底肌肉治療對促進盆底肌肉收縮力提升,改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情況顯得尤為重要[2]。盆腔神經中含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并在陰道叢、輸尿管叢、膀胱叢等分布,為促進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還應對其神經傳導功能受損情況進行改善[3]。電刺激是一種物理療法,其通過信號電流轉換放大后,送入人體而對神經肌肉產生刺激,以促進受損神經和肌肉功能的恢復[4]。本文對子宮摘除術后患者采用懸吊聯合生物電刺激反饋進行治療,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60 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資料,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對照組年齡35~60 歲,平均年齡(43.85±5.38)歲;產次1~3 次,平均產次(1.56±0.48)次;體質量指數(BMI)21~25 kg/m2,平均BMI(23.42±1.76)kg/m2。觀察組年齡34~60 歲,平均年齡(43.43±5.53)歲;產次1~3 次,平均產次(1.64±0.46)次;BMI 20~25 kg/m2,平均BMI(23.34±1.85)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次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陰道分娩;年齡≥18 歲;單胎;孕周≥37 周;無認知功能障、精神病史、視聽障礙和語言障礙;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剖宮產;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高癥)、妊娠期糖尿病等;難產;產后大出血;肝腎功能不全(國際正常化比值>1.5;少尿,血肌酐>176.8 μmol/L);合并泌尿系統(tǒng)疾病;同時參與其他研究或中途退出。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一給予生物電刺激反饋治療,電刺激的方法如下: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彎曲腿部,使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饋儀(南京麥瀾德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82260869,型號:MLD H1S),于患者陰道緩慢地置入治療電極,電流強度設置為10~20 mA,頻率為5~50 Hz,可對電流強度進行調節(jié),以能誘發(fā)盆底肌肉收縮、感覺到刺激但無疼痛感為宜,指導患者在感受到治療儀的電信號刺激時主動收縮盆底肌,然后充分放松盆底肌肉,直至下一個電刺激來臨再重復收縮與放松的動作。40 min/次,3 次/周,持續(xù)治療6 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配合懸吊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仰臥位骨盆上抬:患者取仰臥位,手放于身體兩側;懸吊帶放置兩側膝關節(jié)腘窩處,高度為保持膝關節(jié)屈曲90°;中立位懸掛方式。②骨盆前后傾控制訓練及全身控制訓練:對骨盆關節(jié)活動進行控制訓練,涉及骨盆關節(jié)活動及運動盆腔內臟器?;颊咚狞c跪位,上臂垂直支撐地面,下肢屈髖屈膝90°,大腿部分與地面垂直;寬懸?guī)褂梅菑椓K,置于胸腹部附近;各懸吊帶中央點懸吊。③腹部肌群的訓練:俯臥位,前臂支撐。在腹部下放氣墊避免腰部脊柱的過度向前凸;寬帶使用彈力繩置于腹部;窄帶使用非彈力繩置于一側大腿遠端,支點高度與肩部保持水平。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盆底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PFIQ-7[5]對患者的盆底功能影響情況進行評估,涉及影響因子有盆腔器官脫垂影響、排尿影響、結直腸影響,各項分值為0~100 分,總分為300 分,分值越高則說明盆底功能的不良影響越嚴重。②盆底肌電信號: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反饋儀對患者的盆底肌肉肌電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等盆底肌電信號進行檢測。③尿失禁量:尿失禁量采用統(tǒng)一規(guī)格的尿片進行測量,叮囑患者在會陰處墊上尿片進行排尿,稱其重量;排尿后10 min 內攝入500 ml 滅菌注射用水,30 min 后進行上下樓梯運動,再過30 min 進行起立、坐下、咳嗽等動作,各10 次,再次對尿片稱重,與前一次稱重值存在的差值,即為尿失禁量。④性功能:術后12 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采用BISF-W[6]對其性功能進行評估,涉及內容有性欲、性活動、性滿意度,各項分值分別為0~23 分、0~51 分、0~33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性功能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PFIQ-7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盆腔器官脫垂影響、排尿影響、結直腸影響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盆腔器官脫垂影響、排尿影響、結直腸影響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PFIQ-7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PFIQ-7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電信號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盆底肌肉肌電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盆底肌肉肌電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電信號比較(,μV)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電信號比較(,μV)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尿失禁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尿失禁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尿失禁量均較治療前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尿失禁量比較(,g)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尿失禁量比較(,g)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BISF-W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性欲、性活動、性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性欲、性活動、性滿意度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BISF-W 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BISF-W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女性盆底肌是維持膀胱和子宮正常結構和功能的重要肌肉組織,可直接對排尿、陰道緊縮程度等生理活動造成影響。妊娠分娩過程中,因子宮、胎兒等因素的影響,可導致女性陰道出現松弛情況,盆底結構發(fā)生改變,盆底肌張力出現下降情況,加大壓力性尿失禁等妊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者還會出現膀胱膨出、子宮脫垂等癥狀[7,8],嚴重降低產婦的生活質量。因此,產后康復對于產婦意義重大,是幫助產婦恢復盆底肌正常結構和功能的關鍵。
但是盆底肌肉鍛煉的效果往往受患者的依從性影響,出院后患者常缺乏鍛煉的自覺性,加上沒有醫(yī)護人員從旁指導,其鍛煉時會存在姿勢不規(guī)范、不標準的問題,直接影響了盆底肌肉鍛煉的效果。有研究者指出,侵入性操作會對患者的盆腔神經造成損傷,阻礙其傳導,出現神經性膀胱麻痹,中斷骶排尿反射,逼尿肌反射變差,因此,術后可采用電刺激對其神經功能進行干預,以改善神經傳導功能,達到加快患者康復的目的[8]。生物反饋電刺激在產后康復中,主要是通過將測壓裝置置入產婦的陰道中,對陰道收縮程度進行評價,識別產婦特定的肌群情況,評估產婦產后盆底肌受損情況,從而對盆底肌訓練治療方案進行設計。同時根據產婦盆底肌的反饋信號,給予合適的電刺激,促進引導收縮,加強盆底括約肌群活動,從而促進盆底肌肌力恢復,預防尿失禁的發(fā)生。電刺激通過在患者陰道內置入電極,設置相應適當的電流強度和頻率,便可對盆底肌肉與神經產生刺激,借助儀器轉換盆底肌肉的生物信號為聽覺、視覺信號[9]。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的尿失禁量均較治療前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可以減輕子宮摘除對患者機體功能的不良影響。究其原因,懸吊聯合生物電刺激反饋治療可以改善盆底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盆底肌筋膜的韌帶張力,促進盆底肌力功能改善;電刺激可以有效改善神經肌肉的電生理改變情況,通過刺激神經肌肉接頭,促使神經的感覺傳導通路興奮性增強,肌纖維活力得到激活,盆底肌力便會增強,從而改善盆腔器官脫垂情況,減少對機體結直腸、排尿的影響[10]。盆底肌電信號可反饋出患者機體的神經肌肉舒適收縮功能,其中,表面肌電活力值表示肌肉收縮時的平均強度,最大峰值表示最大強度,功值則是活力值×時間,有研究指出,存在盆底功能障礙的患者,其表面肌電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均比健康群體低,盆底肌電信號的高低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11]。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盆底肌肉肌電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懸吊聯合生物電刺激反饋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電信號水平。因為電刺激可將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縮活動轉為肌電圖,具有直觀性,醫(yī)護人員可對患者的電聯效果進行動態(tài)掌握,并及時對其錯誤方式予以糾正,從而喚醒肌肉感應神經,并啟動生物電生理反饋,確保盆底肌力鍛煉達到理想效果,從而促進其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12-16]。
排尿是一種生理過程,主要由神經反射及膀胱相互作用而完成,反射弧中產生的任何障礙、損傷及膀胱周圍結構的變化、膀胱損傷均會對排尿造成困難,而懷孕、分娩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傷患者的膀胱功能,導致發(fā)生尿失禁[17-2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尿失禁量少,原因在于,懸吊聯合生物電刺激反饋治療可刺激膀胱肌肉收縮,增強膀胱內壓;電刺激則通過電流刺激增強盆底肌的收縮力,促進尿道的控制肌群得到改善,進而促進盆底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22-25]。兩者結合不僅能增強患者控尿能力,還可增加膀胱的儲尿容量,使患者的尿失禁量減少[18]。此外,患者在進行盆底肌肉鍛煉的同時,對其采用電刺激干預,可以提高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對中樞神經產生刺激,使其大量傳送本體、運動感覺信息,感覺運動中樞就會建立新的感覺興奮痕跡,利于患者對靶肌肉運動功能進行正確控制,從而增強其性生活體驗,令性生活質量有所提高[26,27]。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性欲、性活動、性滿意度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懸吊聯合生物電刺激反饋治療在改善患者性功能方面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懸吊聯合生物電刺激反饋治療在改善產后盆底功能障礙中的應用,可促進患者盆底肌力恢復,減輕盆底功能的不良影響及困擾程度,減少尿失禁量,有助于患者性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