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丘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農業(yè)農村局 616500)
牛腐蹄病在我國發(fā)生較為嚴重,有關資料表明,南方和中部省份的多雨季節(jié),舍飼牛群中腐蹄病發(fā)病率高者可達到30%~40%,腐蹄病占牛肢蹄病的40%~60%,患腐蹄病牛的淘汰率占總淘汰率的19%。腐蹄病常導致奶牛產奶量降低,發(fā)情延遲或停止,治療費用增加,過早淘汰,給牛養(yǎng)殖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深受人們的關注。
牛腐蹄病是養(yǎng)殖場中的一種高發(fā)病,其病發(fā)原因主要包含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飼料管理問題,很多養(yǎng)殖場在進行飼料購置、使用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養(yǎng)殖場牛只的實際生長情況,容易出現(xiàn)飼料營養(yǎng)配比不科學、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降低養(yǎng)殖質量,如一些養(yǎng)殖場,為了加快牛的成長速度,精料配比過高,影響了牛體內酸堿平衡值,降低了其對細菌、真菌的抵抗能力[1]。第二是牛場環(huán)境濕熱,奶牛蹄部長期處于臟、亂、差、潮濕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或溫度較高的條件下尤其容易發(fā)生腐蹄病。在雨水較多的夏秋時節(jié),還有南方特有的梅雨時節(jié),均易形成炎熱潮濕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若此時未能及時清理牛舍內的糞便、尿液,圈舍濕滑,衛(wèi)生條件差,有害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牛只長期處于這種條件下,會導致角質變軟,蹄部組織疏松腐爛,引起腐蹄病的發(fā)生。
藥浴是現(xiàn)階段較為常用且較為普遍的一種疾病治療方案,操作方便、效果良好,其中常用到的藥浴溶液有福爾馬林、高錳酸鉀、硫酸銅等。其中具有一定的腐蝕性,頻繁使用會增加對牛蹄部的傷害,因此必須保證配置濃度適宜,使用時要注意濃度控制維持在5%~10%,使用頻率應是10 日1 次,在使用過后可再為患牛涂抹青霉素干粉,提高治療有效率[2]。高錳酸鉀溶液也是一種殺菌較好、刺激性較強的溶液,因此多使用在感染較重有化膿表現(xiàn)的患牛身上,在清創(chuàng)完成后可使用該溶液進行沖洗。5%硫酸銅溶液的在藥浴藥劑選用中較為常見,具有價格低廉、制備簡單、刺激性低的的優(yōu)勢。使用該溶液進行治療時不僅可以破壞腐敗組織,達到較好的殺菌效果,促進痂皮生長,使蹄殼變的干燥且堅硬,幫助患??焖倏祻汀R话憧刹捎昧蛩徙~溶液對患牛蹄部進行每日1 次的藥浴,一直到疾病痊愈。
對于程度較重或反復經藥浴治療均無好轉跡象的患牛,可以考慮采用手術方案進行治療。在進行手術治療時,要做好麻醉干預,減少手術過程對病牛造成的刺激感。其病灶位置進行觀察,運用手術刀挖除腐敗組織,然后采用高錳酸鉀溶液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潔沖洗,使用沾有苯酚的無菌紗布進行擦拭,然后包扎。在實際情況下,切除患牛感染處后,還可使用大蒜粉調制的藥餅對患處進行填充,進行抗感染治療,每天2 次換藥;也可結合實際情況用棉花進行封堵并安裝鐵騎。在手術治療后,應將患牛轉移至比較干凈、干燥的牛舍進行飼養(yǎng)[3]。
牛腐蹄病疾病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相關的致病菌較多,因此在治療時采用單一抗生素進行治療,無法保障長遠效果,使用多種抗生素又容易增加細菌的抗藥性,所以為提高治療方案的整體性,可采用中醫(yī)方劑進行輔助治療,以克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常用的中醫(yī)方劑去腐生肌散、雄膽礬散等。其中去腐生肌散主要發(fā)揮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藥劑中用到的冰片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以很好緩解腫痛癥狀;乳香、血竭則具有較好的活血功能,可以幫助患牛提高代謝能力,促進病患處的恢復。雄膽礬散與去腐生肌散功效相似,也具有較好的止痛、祛腐作用,方劑整體藥物選用以清熱為主,在消炎、止痛方面作用明顯。
牛腐蹄病在牛養(yǎng)殖中非常常見,因此對于牛腐蹄病的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預防方法一是用防腐劑定期對牛進行蹄浴,對腐蹄病的發(fā)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牛場最常使用硫酸銅溶液進行蹄浴以預防腐蹄病。浴蹄后,牛蹄需要干燥,通常一周1~2 次即可。二是定期修蹄。牛修蹄分護理性修蹄和治療性修蹄兩種方法,每年必須進行護理性修蹄2 次,一般是在每年春秋兩季修蹄一般應在雨后進行,此時蹄質變軟,較易修剪。三是在牛飼養(yǎng)過程中添加適量硫酸鋅,是預防腐蹄病發(fā)生的有效措施。
腐蹄病是對反芻動物牛羊危害性很大的一類疾病,特別是奶牛業(yè)。在平時的飼養(yǎng)中,做好預防工作,如可對牛蹄定期進行蹄浴,飼養(yǎng)人員應注意飼養(yǎng)管理,運用合理的飼料配方,做好牛舍的日常清潔工作。在出現(xiàn)病牛后,及時依照其受傷情況選擇合理的處理方案,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