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仕霞 曾云濤 徐鵬 張敬文(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南昌 330004)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頑固性疾病,在中醫(yī)學中失眠又被稱為“不寐”,《黃帝內經》關于失眠的記載有“不得臥”“目不瞑”[1]。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患此病者多因情志所傷而氣機不暢、勞逸失調、病久體質虛弱、飲食不節(jié)等引起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失衡、氣血失和;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脾、腎、膽、胃等臟腑有關。目前,治療失眠的方法包括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藥物治療失眠常用鎮(zhèn)靜藥(苯二氮?類),這類藥物會導致運動失調,嚴重時會產生認知障礙或順行性遺忘等副作用,另外長期服用此類鎮(zhèn)靜藥會導致反跳性失眠、藥物依賴和撤藥反應[2]。因此,對于失眠的治療應以非藥物療法作為首選方法[3]。運動療法也屬于非藥物療法的一種,具有方便、省時省力、無副作用、易被大眾接受等優(yōu)勢,長期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運動可顯著改善睡眠質量,所以運動療法成為治療失眠的補充療法[3]。形神莊融合了醫(yī)學氣功和武術氣功中的動功,屬于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可強身壯力、養(yǎng)形全神、和暢氣機,可作為治療失眠的運動療法。
形,可指有形的實體,也可指形成人體生命的實體物質,是有機生命進行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例如五臟六腑、精、血脈、津液、筋、骨、肌肉等。氣,是構成人體生命的非實體“場”性物質,分布于人體內外,是生命體進行對外活動的動力。如《醫(yī)學讀書記》言:“元氣是生來便有……為一生盛衰之本?!痹偃纭肚f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庇纱说弥?,氣能維持生命活動,氣聚則成形,氣盡則燈枯。神,有廣義的神和狹義的神之分,形、氣、神三位一體生命觀所言神的概念指狹義的神,泛指精神意識活動?!端貑枴毭握摗吩唬骸胺泊讨?,必先治神”;《靈樞·官能》云:“用針之要,勿忘其神”;《靈樞·天年》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這些都表明了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
形既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氣運動變化的場所[4]?!端貑枴ご讨菊摗吩唬骸皻鈱嵭螌?,氣虛形虛,此其常也?!毙误w凋敝導致氣機萎靡,脾氣虛弱,水谷不化,形體得不到充養(yǎng)而虛弱?!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费裕骸靶螝w氣……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形與氣息息相關,氣不可脫離形而單獨存在,形無氣的驅使就失去行動的能力。神依附于形體,是人體生命的主宰。《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形體不敝,精神不散”。這表明了形體破散,神無庇護之地,因而“無形則神無以附,故發(fā)病”。神主導人體生命活動,能夠引導氣機的運動和變化。《素問·舉痛論》言:“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睔馀c神相互影響,人體氣機不暢,也會導致神出現(xiàn)異常。這說明形、氣、神是構成人體生命的三個要素,三者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協(xié)調統(tǒng)一于人體生命機能活動,三者協(xié)調統(tǒng)一才能完善生命自身狀態(tài)[5]。
失眠不論是虛證還是實證,癥狀表現(xiàn)都與心神相關?!毒霸廊珪るs證謨》指出:“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毙纳癜捕ǎ难渺o,陽能入于陰則寤寐正常;反之,心神不寧,心血不靜,陽不入陰而致不寐,思維意識活動過于活躍會影響睡眠。思慮太過傷及心脾,氣血生化不足,心不得濡養(yǎng),神不守舍。《景岳全書·不寐》云:“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寐?!痹偃纾额愖C制裁·不寐論治》所云:“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
氣虛和氣機不暢皆可導致失眠?!蹲C治要訣·不寐》曰:“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不寐?!毙臍馓搫t神不內守,膽氣虛則少陽之氣失于升發(fā),故遇事易驚,神魂不安,可致不寐。氣機升降平衡,則寤寐有常;若氣機升降出入平衡被打破,則發(fā)為不寐。正如《素問·大奇論》所言:“肝雍,兩肋滿,臥則驚?!备斡魵饽?,肝臟疏泄功能異常,進而影響脾胃之氣的升降功能,故“胃不和則臥不安”。
人體的精、血、津液等生理物質均屬形的范疇,這些生理物質是保證正常睡眠的物質基礎。如《景岳全書·雜證謨》所云:“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毙钠商撝禄床蛔?,導致血虛,血虛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安;久病勞傷,腎精耗竭,水不濟火,心火亢旺,耗傷心陰,虛火擾神,神明不安,故致不寐。
由上可知,形、神、氣三者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三者密不可分,任何一方出現(xiàn)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不寐。因此,可以從調形、調氣、調神這三方面入手,使之三位一體,三者協(xié)調統(tǒng)一從而調整失眠狀態(tài)。
形神莊是當代較為流行的中醫(yī)健身功法,因其良好的健身效應而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6]。形神莊,顧名思義,形,指形體;神指精神意識,是通過神合形,形受命于神,以形引氣,意與氣合鍛煉和調控形、氣、神合一的功法。人體生命可以通過氣功的鍛煉實現(xiàn)自我組織、自我調整、自我優(yōu)化,從而有效地抵御外邪干擾,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形神莊從鍛煉人體生命的三個基本要素(形、氣、神)入手,使之和諧統(tǒng)一于人體生命活動。正如李清庵所說:“身心合一,神氣混融”,形神相合,神氣合一,三者相輔相成才能構建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
3.1 調形 形神莊協(xié)調形、氣、神從而改善睡眠質量的機理在于它獨特的動作和招式。形神莊的每招每式都有相對應的臟腑、經絡等形態(tài)組織。如形神莊第三節(jié)—立掌分指暢經脈,通過對手少陰心經的牽拉激發(fā)經氣,引動經脈氣血,心脈氣血和暢,心安神靜,睡眠安穩(wěn)。第五節(jié)—俯身拱腰松督脈,鍛煉腰部肌肉、筋膜和脊柱韌帶等的收縮功能,此節(jié)可強化腰腎功能,腎精充足,水火相濟,陽能入陰,則寤寐和安。形神莊諸多動作涉及到下肢的經脈,共同鍛煉足部三條陰經和陽經,如第九節(jié)—彈腿翹足描太極,主要動作有翹足、提膝彈腿、蹬足、旋踝。其中,提膝彈腿運動足陽明胃經,翹足尖運動足少陽膽經,蹬足引動足厥陰肝經,肝膽之氣得到升發(fā),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使得“胃和則臥安”。旋踝可調節(jié)陰陽蹺脈的氣血,陰陽蹺脈經氣盛衰影響寤寐的生理狀態(tài),《靈樞·大惑論》載:“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陰陽蹺脈功能正常,則陰平陽秘,神有所安,陰陽平衡則失眠自愈。
3.2 治神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對人的生命功能活動調控尤為重要。形神莊不僅注重形體上的筋脈、肌肉、皮、骨,還注重內在的“精、氣、神”,氣功鍛煉外在形體,內修精神神志,從而達到“全形以養(yǎng)神,形神兼修”。在習練本功法過程中,始終要求習練者的精神意志要專注于身體的動作要領,注意氣息與形神的配合,達到“專一心念”,從而起到“神意照體,周身融融”的效果。形神莊從意識上要求形體動作要“勻緩和柔”,使得全身放松,經脈開啟,氣血流注順暢,日夜灌輸周身,環(huán)流不息,運行不滯,久久習之,可使身心舒暢。形神莊的特點就是寄神于動作,寄神于關竅,逐步使神(精神)形(形體)合一。《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持心情舒暢、節(jié)省心神少勞事,恬淡虛無,失眠談何有之?
3.3 調氣 形神莊的要求是“身形合度,姿勢合法,神注莊中,氣隨莊動”,引動氣機的過程之一就是以形引氣,通過外在肢體動作引動人體內在的氣機變化。如第四節(jié)—氣意鼓蕩臂肋間,該式是利用丹田之氣上沖兩肋,升發(fā)肝膽之氣,調節(jié)脾升胃降功能。中醫(yī)學認為不寐根于營衛(wèi)失調和陰陽失和,氣屬陽,血屬陰,陰陽失和可理解為氣血失調[7]。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運化功能良好,五臟安和,氣血調和,可從根本上解決失眠問題。再如第六節(jié)—轉腰涮胯氣歸田,通過扭胯、運動尾閭等動作,為開拓丹田之氣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把真氣引歸,貯存于丹田,丹田之氣充實,能調動真氣在全身循環(huán)流行不絕,可溝通心腎,調節(jié)陰陽,陰精內守,衛(wèi)陽護外,陰陽協(xié)調,則神志安寧,從而調理失眠。其二是以意引氣,通過人體內在的精神意識引導氣機變化。第十節(jié)—回氣歸一轉混元,此節(jié)意識與形體緊密結合,由意識支配肢體動作,使人體內外之氣歸一。形神莊整體的招式通過調整人體氣機升降,以氣引血,恢復氣血平衡,氣血流通順暢,心靜神寧,亦幫助改善失眠。
綜上所述,在運動療法中對全身鍛煉較為全面的功法—形神莊,可對人體形、氣、神三要素進行有效鍛煉,通過讓患者積極主動地運用意識調控自我,主動調動意識進行自我醫(yī)治,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失眠患者從三者失調的狀態(tài)中,重新恢復至和合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對疾病的治療與康復起到積極的作用[8]。因此,形神莊作為科學、安全、有效的運動療法,使形、氣、神和調統(tǒng)一,優(yōu)化生命自身狀態(tài),對改善失眠質量有明顯優(yōu)勢,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