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農業(yè)農村局(413100) 曹滌環(huán)
百合屬百合科多年生鱗莖類草本植物,以收獲地下鱗莖為種植目的,各地均有栽培。能引起百合葉片發(fā)黃、干枯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立枯病和灰霉病,在辨別時應仔細區(qū)別,以便對癥用藥?,F將其發(fā)病癥狀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感病癥狀該病主要為害百合葉片,也可為害莖、花、芽和鱗莖。感病癥狀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頂部葉片叢簇型,即葉片著生密度大,葉片向下卷。二是花葉型,即葉片黃綠相間,色澤斑駁。三是蕨葉型,即葉片皺縮不平。其中花葉型更易出現黃葉現象,感病后葉片受害部分葉綠素遭受破壞,葉片發(fā)黃或出現黃色斑點、黃色條斑,形成花葉,導致百合急性落葉,植株萎縮矮化。
2.防治方法一是防蟲傳毒。病毒病主要是通過蚜蟲傳播,在高溫、空氣干燥情況下尤其要防治好蚜蟲,可用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二是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注意交替用藥并遵守安全間隔期。
1.感病癥狀幼苗感病,其基部變褐枯死;成年植株感病后葉片自下而上變黃,嚴重時全株枯死。發(fā)病初期,土壤中的鱗莖、葉片有暗褐色不規(guī)則斑點,影響植株生長,嚴重時可導致百合抽芽緩慢,幼葉及生長點受害。感病后期,植株基部近土表處凹陷,阻礙植株礦物質營養(yǎng)和水分的運輸,使百合生長緩慢,開花不良。
2.防治方法一是做好種球消毒處理。播種前用1∶500福美雙溶液浸種15分鐘。二是加強栽培管理。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增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及時拔除田間病株,清除地面殘留,并帶出田外集中燒毀,病株拔除后,用50%石灰乳對病穴進行消毒。三是藥劑防治。田間一旦發(fā)現病株,立即用代森鋅、多菌靈、農用鏈霉素或波爾多液等藥劑中的一種進行噴霧防治。
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又稱葉枯病,主要為害百合葉片,也可侵染莖、芽、花和地下鱗莖。其菌絲或菌核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次年產生分生孢子成為初次侵染源,可隨風、雨、水、氣流、土壤及耕作傳播。連作地及帶菌種苗,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氮肥過多及田間排水不良均可導致發(fā)病。
1.感病癥狀發(fā)病后葉片上產生扁圓形褐色水漬狀病斑,病斑邊緣呈淺紫紅色,表面有灰褐色霉層,后形成橢圓形黑色小菌核,病斑處軟腐。發(fā)生在葉、莖、花部位時易引起干枯,地下鱗莖受害干縮僵化易折斷。
2.防治方法選用無病斑的新鮮種莖作種,最好易地換種。在播種時,每667平方米用5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2千克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0.5千克拌細黃土4~5千克,均勻施入播種溝內,然后播種蓋土。生長過程中可噴灑藥劑進行預防,一般7天噴施1次,連用3~4次,如使用甲基硫菌靈等。及時清除田間病葉、病莖,并帶出田外集中燒毀,減少病源。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