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經(jīng)·小雅》之《雨無正》《角弓》《小旻》《菀柳》為中心"/>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周王室大夫怨刺平王與攜王“二王并立”組詩考論*
        ——以《詩經(jīng)·小雅》之《雨無正》《角弓》《小旻》《菀柳》為中心

        2023-01-03 13:05:18
        中州學(xué)刊 2022年12期

        邵 炳 軍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宗周(即西周都邑豐京與鎬京,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灃水東西兩岸)為犬戎所占,王室舊臣虢公翰等人擁立幽王庶子王子余臣于攜邑(即今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zhèn)之“王城”)為王,史稱“攜王”(清華簡《系年》作“惠王”)[1]。于是,攜王與早已在西申(姜姓國,在今寶雞市眉縣附近,位于宗周以西)僭立為“天王”的廢太子宜臼(平王),形成“二王并立”的政治格局,長達十二年(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60年)之久①。這種不同政治營壘之間的“二王并立”,是兩周之際周王室內(nèi)部發(fā)生的重大政治事變,更是西周與東周分界的標志性歷史事件,自然會對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深刻影響。其中,《詩經(jīng)·小雅》中周王室大夫所創(chuàng)作的《雨無正》《角弓》《小旻》《菀柳》等組詩②,從不同角度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二王并立”政治格局的基本狀態(tài),表達了詩人對形成這一政治格局的始作俑者——平王與攜王的不滿情緒,以及對攜王前途命運之憂患意識。

        一、《雨無正》——攜王侍臣憂平王與攜王兄弟相爭之作

        《雨無正》全詩如下:

        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旻天疾威,弗慮弗圖。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無罪,淪胥以鋪。

        周宗既滅,靡所上(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為惡。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邁,則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爾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訊。聽言則答,譖言則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

        維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無言不疾。昔爾出居,誰從作爾室?③

        “昊天”“旻天”“天”,即“蒼天”“皇天”“上帝”。唯“以體言之”者,稱“蒼天”;“尊而君之”者,稱“皇天”;“元氣廣大”者,稱“昊天”;“仁覆閔下”者,稱“旻天”(《詩·王風(fēng)·黍離》毛《傳》)。足見所謂“昊天”“旻天”“蒼天”“皇天”,皆為周人從不同層面對“天”的尊稱。在周人眼里,天是一種有意識的人格神,更是一種至上神——上帝。因此,在西周青銅銘文中“帝”“上帝”“皇上帝”“皇天上帝”“皇天王”“昊天王”“天”等名稱開始是混用的,至西周后期“天”的稱謂越來越多。在稱謂變化的同時,周人也逐漸改變著至上神的神性,反映了殷周兩代人對宗教性質(zhì)理解上的差異:從“上帝”到“天”的轉(zhuǎn)變,反映了人對宇宙統(tǒng)一性認識的提高;至上神身份從“上帝”變成了“天”,人格性特質(zhì)減少,抽象性與自然性特質(zhì)增強。降及厲幽之際,宗周滅亡前后,人們對于天,不再像西周鼎盛時期那么寅畏虔恭,而是持懷疑態(tài)度,開始“怨天尤人”了。在兩周之際,天國大廈的思想根基已逐漸為新思想因素所搖撼。可見,自西周初期至末期(約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近三百年間,周人的宗教情感思維本身在逐漸發(fā)生著深刻的變遷,即由“敬神畏天”向“怨天尤王”的巨大變化④。

        關(guān)于“周宗”,清代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二十曰:“《詩》‘周宗’當為‘宗周’傳寫誤倒?!盵2]623-624我們知道,周人所表現(xiàn)出的宗教情感思維,自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指向,即借宗天思想體現(xiàn)出宗周傾向,在《周頌》之《時邁》《大雅》之《思文》《蕩》《文王》《大明》《思齊》以及《小雅》之《巧言》《雨無正》等作品中便是如此[3]。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必然會引起人們政治思想的變化,周人的宗天思想、宗周傾向自然會使其將周王室都邑豐鎬乃至西周王室之名以“宗周”來代稱。在攜王與平王“二王并立”初期,攜王居于豐鎬以東王畿之攜地,平王居于豐鎬以西之西申國,宗周則為戎狄所占。戎狄撤出宗周后,攜王與平王為了爭奪王位繼承之正統(tǒng),自然以奪取宗周為首要任務(wù)?!队隉o正》的作者出于對幽王立讒人而廢卿士、棄聘后而立內(nèi)妾、御侏儒而法不昭、幸嬖女而以為后、立伯服而黜太子以致西周滅亡的積怨,自然希望居于西申的平王能夠盡快自西申東遷宗周以繼大統(tǒng)。因此,宋代范處義《詩補傳》卷十八曰:“‘周宗既滅,靡所止戾’者,謂幽王既死于犬戎之禍,宗姓皆流離無有定止。曰‘既滅’,猶言靡有孑遺,甚之之辭也?!盵4]

        全詩共七章,詩人在首章一開篇所寫的十句詩中,就展現(xiàn)出天命觀念從周初之興到周末之衰的演變軌跡——原來至高無上的天命觀念,遭遇到痛切的失望、深刻的懷疑和激烈的否定;次章在總敘“周宗既滅”政治背景之后,便開始分敘“靡所止戾”的具體表現(xiàn);第三章責王不聽正言,大臣不畏天命;第四章言外患與饑饉日甚,諸臣不敢諍諫,只能獨自憂傷憔悴;第五章以能言者與不能言者對比,諷刺王惡忠臣而好讒佞;第六章言出仕之危與諍諫之難;卒章言勸說出居者遷回王都而被拒[5]。不過,我們還應(yīng)看到,在該詩“怨天尤王”主題中,前者為次,后者為主;“怨天”只是激烈的宣泄,“尤王”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明代季本《詩說解頤·正釋》卷十八曰:“此平王時詩也。周室東遷,平王不能自強于政治,賴衛(wèi)武公、鄭武公相之,而得以立國。及二公去位既久,王至晚年,失道滋甚。正大夫離居,群臣莫肯供職,其暬御之臣獨以為憂,故作此詩以責留者之怠事,去者之棄君。蓋朋友規(guī)誨之辭。其憂幽深,其言切直,可以為忠矣?!搜灾芗葨|遷,群臣解體,而王心猶不知用善自懲,乃反出而為惡,威虐愈甚也?!盵6]

        在平王與攜王“二王并立”的初期,兩個王權(quán)對立的政治集團涇渭分明:站在平王一方的為申、呂、許等姜姓國及依附申國的繒國和西夷犬戎,僅僅占有從郿至宗周的渭河以北狹小地帶;而站在攜王一方的有以虢、芮、虞、晉、魯、衛(wèi)為首的姬姓諸侯和嬴姓秦國①,他們占據(jù)著華山以北河南、河?xùn)|及河西部分土地,完全控制了宗周、驪戎通往東都雒邑(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的交通要道。后來,由于平王改變了對敵對勢力的態(tài)度,封秦襄公為諸侯并賜以岐、豐之地,又與東方的姬姓諸侯實現(xiàn)和解,使晉文侯、衛(wèi)武公、秦襄公、鄭武公轉(zhuǎn)而支持平王,雙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平王一方的實力增強,而攜王一方的力量減弱。一直到平王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攜王被晉文侯所殺,“二王并立”的政治局面終告結(jié)束,平王方成一統(tǒng)??梢?,正是這一特殊政治環(huán)境,才使得“正大夫離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對“正大夫”“三事大夫”“邦君諸侯”等“靡所止戾”之怨憂情緒,是周人天命觀念由尊天敬神向怨天尤人轉(zhuǎn)變的具體表現(xiàn),導(dǎo)致這一巨變的直接動因便是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政治格局的出現(xiàn)。當然,“二王并立”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西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又是引發(fā)驪山之難、導(dǎo)致西周覆滅的導(dǎo)火線。它不僅說明兩周之際的王權(quán)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重要變化,更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的內(nèi)部矛盾、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因此,平王自西申東遷宗周以繼大統(tǒng)之后,“外迫戎翟之禍,內(nèi)畏攜王之逼”[7],其東遷雒邑是大勢所趨。

        二、《角弓》——周大夫刺平王與攜王兄弟相殘之作

        《角弓》全詩如下: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矣。

        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巳(已)斯亡。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關(guān)于“兄弟昏姻”,毛《傳》缺,鄭《箋》泛言“九族”“骨肉之親”,此說不確。《小雅·沔水》毛《傳》:“兄弟,同姓臣也?!薄锻躏L(fēng)·葛藟》鄭《箋》:“兄弟,猶言族親也?!币饨晕幢M?!陡鹚壭颉粪崱豆{》:“九族者,據(jù)己上至高祖,下及元孫之親。”孔《疏》:“此古《尚書》說,鄭取用之?!懂惲x》:‘今戴禮、尚書歐陽說云:九族,乃異姓有親屬者。父族四:五屬之內(nèi)為一族,父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為一族,己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為一族,己之子適人與其子為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為一族,母之母姓為一族,母女昆弟適人者為一族;妻族二:妻之父姓為一族,妻之母姓為一族。’”《顏氏家訓(xùn)》卷一《兄弟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親焉,故于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盵8]此化用《葛藟》,正取“人倫篤重九族”之義。從詩中“兄弟”與“昏姻”并提可知,此“族親”,皆指父系九族;則“兄弟”,乃指同姓兄弟,即王族,亦即王室同宗族人。因此,清代段玉裁《毛詩故訓(xùn)傳》卷六曰:“《禮·喪服》曰:‘小功以下為兄弟?!醒浴值堋?,自其親疏言之,謂于王疏也?!秵史吩唬骸サ堋?、曰‘從父昆弟’、曰‘從祖昆弟’、曰‘族昆弟’,雖疏,必曰‘昆弟’,親親之辭也。此詩自稱曰‘兄弟’,謂王曰‘昆’,不敢以其戚戚君而循九族之稱也?!盵9]同姓為兄弟(父系九族),異姓為昏姻(母系三族與妻系二族),此連類相及,皆謂兄弟。

        《焦氏易林·升之需》:“商子無良,相怨一方。引斗交爭,咎以自當?!盵11]此化用《詩》之義。據(jù)《史記·周本紀》,周王室在恭王之后只有懿、孝二王為兄弟相及,但他們與此詩無關(guān)。故《升之需》引《詩》以“商子”代“民”,則詩中所謂“商子”者,當為“二王并立”時的幽王之廢太子宜臼與庶子余臣。故“受爵不讓”之“爵”,應(yīng)指代王位。在詩人筆下,萬民所“胥效”的兄弟,“相怨一方”,“如蠻如髦”,勢不兩立,正與“二王并立”時事相合:宜臼借助西申侯之力,依靠西戎之師,弒父而滅宗周,兄弟相及,互相殘殺;此事不僅為萬民所知曉,而且亦為萬民所效仿,諸侯乃至國人自然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兩大政治營壘,這種狀況使詩人憂之。因此,清人胡承珙《毛詩后箋》卷二十二曰:“謂王視骨肉如夷狄然,是詩人之所憂也。”[12]1180

        三、《小旻》——攜王大夫刺攜王斗筲用事之作

        《小旻》全詩如下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謀猶回遹,何日斯沮?謀臧不從,不臧覆用。我視謀猶,亦孔之邛。

        我龜既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fā)言盈庭,誰敢執(zhí)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為猶,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jīng);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關(guān)于“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毛《傳》:“馮,陵也。徒涉曰馮河,徒搏曰暴虎?!薄稜栄拧め層?xùn)》:“暴虎,徒搏也。馮河,徒涉也?!薄墩f文·馬部》:“馮,馬行疾也?!倍巍蹲ⅰ罚骸按笋T之本義也。展轉(zhuǎn)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蚣贋闇K字,如《易》《詩》《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俗作憑(憑),非是?!盵13]466《水部》:“淜,無舟渡河也。”段《注》:“淜,正字;馮,假借字?!盵13]555《攵部》:“夌,越也?!倍巍蹲ⅰ罚骸敖褡只蜃鳒R,或作凌,而夌廢矣?!盵13]232清代陳奐《毛詩傳疏》卷二十五:“馮、陵疊韻?!昱c夌通?!盵14]4071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二十曰:“馮者,淜之假借?!瓬K通作馮,猶‘百朋’作‘百馮’也?!盵2]632可見,“夌”與“陵”“淩”“凌”為古今字,故通用;“馮”與“陵”二字疊韻,皆有“涉”“渡”“越”之義,故同義;而就其“徒涉”,即“無舟渡河”之義項而言,“馮”“夌”“陵”“淩”“凌”諸字,皆為“淜”之假借字,而“淜”才為本字。

        全詩共六章,首章總言當時國策邪僻不正;次章言無正確國策之危害:事前不能辨別國策之善惡,臨事不能決斷國策之依違;第三章言國策不定而無人敢于負責之危害;第四章言制定國策無遠見,但憑淺近之言,必無成功之望;第五章言治國之賢臣難以受到重用;卒章以“暴虎”“馮河”“臨淵”“履冰”反復(fù)設(shè)喻,比喻王或執(zhí)政無國策,或有國策而不能掌控⑦。

        由此可見,全詩以“謀猶回遹”一句為綱貫穿全篇,詩人言“國雖靡止”的原因,正是朝中無能臣,才使攜王斗筲用事、治亂乏策;詩人謂即使國小民寡者,亦有才智之士,王可與之決策圖功,莫使共同失敗,暗含何況我王有如此廣土眾民之泱泱大國者。此正寫當為扶持攜王余臣的虢國翰死后的情景,反映了攜王朝斗筲用事、治亂乏策的現(xiàn)實,暗示了攜王終將覆亡之結(jié)局。因此,宋代王質(zhì)《詩總聞》卷十二評之曰:“此詩多及‘謀’,猶當是與圖事者,君子之言不用,小人之言是從。故君子為憂?!盵16]

        四、《菀柳》——攜王侍臣怨己有功卻獲罪之作

        《菀柳》全詩如下: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邁焉。

        有鳥高飛,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兇矜!

        關(guān)于“有菀者柳”,《白孔六帖》卷一百引作“有苑者柳”。“菀”,毛《傳》訓(xùn)為“茂木”,鄭《箋》從之;“苑”,《白孔六帖》卷一百訓(xùn)為“茂皃”,則以“菀”與“苑”字異而義同。

        關(guān)于“上帝甚蹈”,毛《傳》未釋“上帝”,鄭《箋》將“上帝”訓(xùn)為“幽王”,宋代朱熹《詩集傳》卷十四:“上帝,指王也。蹈,當作神,言威靈可畏也?!盵17]清代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十二:“‘上帝甚蹈’,《戰(zhàn)國策》《荀子》作‘上天甚神’。古人引《詩》類多字句錯互,學(xué)者宜從本書,不必言矣;然其解釋則可以依之。如以‘上帝’為‘上天’,則上帝指天也?!盵18]248“上帝”本指至高無上之神明,這里則以“上帝”之地位、權(quán)勢來影射周王[19]。

        全詩三章,首章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這一客觀事象起興,反喻朝王將有不測之禍;次章以“有菀者柳,不尚愒焉”這一客觀事象起興,亦反喻朝王將有不測之禍;卒章以“有鳥高飛,亦傅于天”這一客觀事象起興,喻不朝王亦將有不測之禍,暗示既讓我治理政事,又將我置于兇險之地⑧。因此,清代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十二評之曰:“(首章)興也?!?次章)興也。……(卒章)喻得淡,妙?!d而比也。”[18]247-248

        我們結(jié)合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知,詩中的“上帝”,即影射攜王。因此,《菀柳》當為攜王近侍之臣所作,這位近侍之臣應(yīng)為有功之臣,然因故獲罪后作了這首怨刺詩。

        綜上考論,《雨無正》為攜王侍臣憂平王宜臼與攜王余臣兄弟相爭之作,《角弓》為周大夫刺平王與攜王兄弟相殘之作,《小旻》為攜王大夫刺攜王斗筲用事、治亂乏策之作,《菀柳》為攜王侍臣怨己有功卻獲罪之作。此四詩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詩人對造成兩周之際第三次“二王并立”政治格局始作俑者——平王與攜王的不滿情緒,以及對攜王前途命運之憂患意識。由此可見,盡管這些詩篇非一人所作,但為同一時期表達相同主旨的組詩。

        注釋

        ①具體論述參見邵炳軍的文章《兩周之際三次“二王并立”史實索隱》(《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01年第2期)與《論周平王所奔西申之地望》(《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1年第4期)。②關(guān)于《詩經(jīng)》中保存有“組詩”的相關(guān)論述,可以參看郭晉稀《風(fēng)詩蠡測》(《甘肅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81年第4期)?!对姟ば⊙拧分队隉o正》《角弓》《小旻》《菀柳》四首詩的創(chuàng)作年代大致在平王元年至十一年(前770—前760)之間,具體論述參見邵炳軍的《〈詩·小雅·雨無正〉篇名、作者、作時探微》(《上海大學(xué)學(xué)報》2003年第2期)《〈詩·小雅·正月〉〈雨無正〉〈都人士〉〈魚藻〉創(chuàng)作年代考論》(《廣東社會科學(xué)》2012年第1期)與《春秋文學(xué)系年輯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8、69—75頁)。③本文所引《毛詩正義》《春秋左傳正義》《爾雅注疏》,皆據(jù)中華書局2009年影印清嘉慶二十至二十一年(1815—1816)江西南昌府學(xué)刊刻阮元??笔?jīng)注疏本,不再逐一標注。④具體論述參見陳志信、靳無為《〈詩經(jīng)〉中天(帝)的探討》(《臺州師專學(xué)報》1990年第2期)、郭杰《從〈詩經(jīng)〉看周代天命觀念之興衰》(《江海學(xué)刊》1999年第2期)、羅新慧《周代天命觀念的發(fā)展與興變》(《歷史研究》2012年第5期)。⑤呂,在今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zhèn)、呂曲一帶,東及蒲阪,非位于今南陽市西三十里呂城之呂國。許,在今渭南市大荔縣東北許原一帶,非位于今許昌市東三十里許城之許國。郿,在今寶雞市眉縣境,為周宣王遷申伯餞行處。事見《詩·大雅·嵩高》。芮,在今渭南市大荔縣東南。虞,在今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境。參見:《春秋地名考略》卷九、卷十二、卷十三,《春秋地理考實》卷一、卷二。⑥具體內(nèi)容參見范處義《詩補傳》卷二十一、嚴粲《詩緝》卷二十四、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卷十二與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第816—821頁)。⑦具體內(nèi)容參見范處義《詩補傳》卷十八、嚴粲《詩緝》卷二十一、季本《詩說解頤·正釋》卷十九、錢澄之《田間詩學(xué)》卷七、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第676—680頁)以及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588—594頁)。⑧具體內(nèi)容參見蘇轍《詩集傳》卷十三、王質(zhì)《詩總聞》卷十五、梁寅《詩演義》卷十四、錢澄之《田間詩學(xué)》卷八與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第820—821頁。

        亚洲男女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公司杨|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zozo另类人禽交|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欧美日韩性高爱潮视频| 国产精品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无码视频 | 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中文字幕中乱码一区无线精品|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免费观看91色国产熟女|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丰满老熟女性生活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五十路熟久久网|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免费看|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射精专区一区二区朝鲜| 青草福利在线| 国产免费99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午夜群交多人轮换|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97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在线播放免费播放av片|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