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美
(福建省福州市水利局,350001,福州)
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一閘三線”工程)設計供水規(guī)模為250 萬t/d,受益人口580 萬人, 工程總體布局為 “一閘三線”。 “一閘”是在大樟溪建設莒口攔河閘蓄水,“三線”是閩江竹岐—大樟溪引水線路,大樟溪—福清、平潭輸水線路,大樟溪—福州、長樂輸水線路,線路總長181.58 km。 工程以大樟溪為主要引水水源、閩江干流作為枯水期補充水源,同時依托已建東張水庫、三溪口水庫和三十六腳湖作為調蓄水庫,向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福清市、長樂市、福州市南港片區(qū)供水,其建設對支撐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的經濟社會跨越發(fā)展、解決閩江口咸潮上溯危及閩江口城市群供水安全和優(yōu)化全省水資源配置格局等具有重大意義。
“一閘三線” 福州段工程為其在福州轄區(qū)內的建設內容,包含新建莒口攔河閘、莒口泵站、竹岐泵站及引輸水線169 km(其中隧洞長126 km,管道和頂管長43 km)。 福州段工程于2018 年陸續(xù)開工,2021 年年底完成莒口水閘、泵站、大樟溪—福清(東張水庫)輸水線建設,計劃于2022 年上半年完成大樟溪—福州、長樂輸水線路建設,2022 年年底完成竹岐—莒口引水線建設,2023 年第一季度完成福清(東張水庫)-平潭輸水線建設。
一是征遷范圍大、 涉及專業(yè)項目設施多。建設征用土地達1.1 萬畝(1 畝=1/15 hm2), 涉及專業(yè)項目包括交通、電力、通訊、軍用光纜、廣電、管道、水工程設施、縣級文物保護等,遷改審批程序多、要求高。 二是時間跨度長,變數大。 從設計階段的實物調查到征遷實施歷時近3 年,導致調查實物與征遷實物數量、規(guī)格等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增加了后期移民安置及補償難度。 三是各地征遷標準不一致, 執(zhí)行難度大。 工程涉及福清、永泰、閩侯等多個縣(市)區(qū),不同縣(市)區(qū)對同一類型建筑物、構筑物和地面附著物補償標準不一致,給征遷工作帶來較大困難。
福州段工程與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通訊管線、文物等設施交叉,開展各類專項論證審批達50 多項。 如工程與多條鐵路交叉或鄰近,根據鐵路部門規(guī)定有3 個輸水段工程(總長約5 km)屬于涉鐵工程,需開展涉鐵控制爆破安全風險評估、 監(jiān)控量測設計、施工圖設計及審查等工作,且需經鐵路部門審批立項后單獨招標施工。 因審批流程易受天窗點施工等因素影響,涉鐵工程易成為工期制約點。
一是爆破干擾多。 工程隧洞長度占總線路的2/3,火工品需求量大,爆破審批程序復雜時限較長,且在重大節(jié)假日、 重要活動期間火工品停供;另爆破施工會對周邊民房造成一定影響,需評估并賠償。 二是管道施工干擾多。 工程供水線路周邊情況復雜,尤其是福清—平潭輸水線,為節(jié)約用地, 將30 km 長管線與另一改擴建供水工程共用管廊,沿交通流量大的公路邊敷設,且部分共用管廊穿越居民密集鎮(zhèn)街段公路, 施工受交通、民房等多種因素干擾制約。
由于本工程線路長、地質復雜多變,線路穿過山地丘陵、平地、河流等多種地形地貌,施工過程不可預見因素多,部分輸水線工程施工難度大。
(1)特殊地質段隧洞施工
本工程隧洞Ⅳ~Ⅴ圍巖約達10 km,部分洞段地質特殊, 出現斷層破碎帶、淺埋層、穩(wěn)定性差圍巖、巖爆等情況。 如永泰—福清東張水庫有處輸水隧洞地質突變,圍巖類型從Ⅲ類直接變?yōu)槿L化巖層,引起隧洞塌方。 另工程隧洞大部分洞身處于地下水位以下,遇斷層段會出現較大滲水和涌水。 上述特殊地質洞段需采取支護等各項處理措施,施工工藝復雜。
(2)下穿烏龍江頂管施工
工程城門支線DN2000 鋼頂管下穿烏龍江1 138 m,進出土采用曲線頂進,下穿段地質結構復雜。 該段頂管涉及應巖頂管、超長距離頂管、豎曲線頂管、復合底層高水壓過江頂管,存在長距離頂管施工測量控制、 頂管機的姿態(tài)控制、頂力控制難等問題;另鋼管焊接工藝及其相關質量控制要求高,硬巖頂進設備刀具磨損檢測及更換的安全保障風險高,頂管施工技術難度極大。
工程建設過程因受征地、 地質、氣候、供電等因素影響,發(fā)生了莒口、竹岐取水泵站供電方案、莒口攔河閘導流方案、 大樟溪—三溪口水庫輸水線路、福清共用管廊段施工期替代供水方案、福清共用管廊段鎮(zhèn)街改線等變更。 工程變更需按水利工程和地方政府變更管理規(guī)定辦理相關審批手續(xù)。變更多、耗時長,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和投資。
福州市和相關縣(市)區(qū)成立“一閘三線”工程建設指揮部,市、縣分管領導擔任指揮, 相關部門為成員,負責組織協(xié)調推進項目建設工作。 采取項目業(yè)主、縣(市)區(qū)指揮部、市指揮部、市委市政府分級協(xié)調方式,全方位協(xié)調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征遷、阻工、移民安置、火工用品供應、管線遷改、交叉工程施工、用林用地審批等各項問題,全方位協(xié)調推進工程建設。
①實行責任清單制,明確各年度建設任務。 項目業(yè)主合理制定年度建設任務清單, 經市指揮部審定后下達,各縣(市)區(qū)、參建單位對照工作任務目標、時間節(jié)點,明確職責,按時完成各年度建設任務。
②加強監(jiān)督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各級水利部門嚴格開展工程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對未按合同規(guī)定履職、進度明顯滯后、工程建設問題較多的參建單位采取約談、信用扣分等方式,強化建設管理。
③提振精氣神,開展一線考核和勞動競賽。 福州市委組織部和人社局開展一線干部考核,市總工會、重點辦和水利局聯(lián)合開展勞動競賽,形成爭先創(chuàng)優(yōu)建設氛圍,提速工程建設。
一是解決施工期替代供水問題。因受2019、2020 年氣象干旱影響,福清段共用管廊替代供水方案無法實施。 各級水利部門立即組織技術論證,進行多方案比選,擬定保留現有老舊供水管道進行施工期供水的方案,并指導制定了施工保護方案和老舊管道爆管應急預案,確保工程建設和施工期周邊現有舊管道供水安全。二是指導隧洞塌方處理。 一都支洞出現隧洞塌方后水利部門領導及技術人員多次深入現場, 召開技術論證會,經論證采取超前注漿結合加強鋼拱架初期支護處理方案,施工單位結合觀測資料分析復核,優(yōu)化施工專項方案, 加密格柵拱架并加強連接,最終安全完成隧洞貫通。 三是指導解決下穿烏龍江頂管段施工難題。 下穿烏龍江頂管段因地質等各項因素影響,試頂出現問題,水利部門會同參建單位邀請國內知名頂管專家對頂管設備、施工工藝及頂管管線布置進行優(yōu)化調整,施工單位重新編制施工專項方案,頂管施工順利開展。
長距離、跨區(qū)域的引調水工程涉及多種征地標準,征地難度大,征地能否滿足工程建設需求已經成為工程按期完成的關鍵因素。 大型引調水工程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需明確實行“政府主導、分級負責、法人參與”體制,因地制宜、有序推進。 由屬地政府加強對征遷安置政策宣傳、嚴格工作程序、加強資金兌付管理、落實工作監(jiān)督檢查、依托行政手段和行政效力確保按時完成征遷安置任務;項目法人及時制定征地移民安置規(guī)劃和實施計劃,做好征遷補償資金保障和征遷進度跟蹤問題協(xié)調,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開展征遷。 項目法人積極與各級政府緊密溝通,分工協(xié)作,才能做好征遷和移民安置工作。
一是設計階段即考慮交叉施工影響設計。 工程設計時盡可能避開與重大工程交叉(如與鐵路等交叉),無法避開的需按照交叉建筑物管理規(guī)定提前做好相應設計方案。 二是施工階段盡早開展交叉工程建設。工程開工后參建單位需盡快全面摸排施工范圍內工程交叉情況(已建、在建、擬建),及時與對應部門溝通對接,按要求及時開展相關報告編制及報批工作, 同時全面考慮交叉工程的影響, 合理制定施工計劃,避免交叉工程成為工期制約因素。
福州段工程變更較多,對工程進度和投資控制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工程建設過程需加強變更管理,為減少設計變更需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加強設計階段現場踏勘。 設計階段應對擬建輸水線沿線進行認真細致調查,綜合考慮征遷等各項因素多方案比選,選擇最優(yōu)路線,尤其對影響工程的重大要素, 需周全考慮社會發(fā)展、特殊氣候等因素,避免重大設計變更。
②加強勘探。 加強敏感地段、特殊地段、不良地質段地質勘探的密度和精度,確保設計方案合理、確保工程可控。
③嚴把審批關。 審批部門應嚴格設計成果評審, 量化設計成果評價,通過評分考核制,將設計評分納入中介信用體系建設。
④采用施工圖招標。 大中型工程常采用招標圖紙進行招標,項目招標完成后再出具施工圖, 因圖紙設計深度要求不同, 常出現施工圖與招標工程量不一致的情況, 若施工圖工程量增加,會產生進度款撥付無法滿足工程實際投資的現象,影響工程建設。 因此工程初設批復后,宜盡快合理分標段, 按輕重緩急開展施工圖設計,盡可能采用施工圖招標,更好地實現工程建設管理。
引調水工程線路長、 工作面多、交叉工程也多, 建設管理任務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專業(yè)性強的單項、單位工程項目法人可采取直接管理、代建制、委托制等模式,擇優(yōu)選擇具備項目建設管理能力、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項目建設管理機構承擔工程的建設管理,可有效彌補項目法人建設管理資源不足等問題,減輕項目法人管理壓力, 優(yōu)化管理資源配置,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 “一閘三線”工程項目法人在建設過程中對一些專項工程采用了代建制,如涉鐵段輸水線工程委托地方鐵路公司代建,由地方鐵路公司與鐵路主管部門對接各項工作,暢通了對接溝通渠道,加快了建設進度;莒口、竹岐泵站供電系統(tǒng)委托電力公司代建, 借助專業(yè)建設管理力量,加快供電系統(tǒng)工程建設。
為確保引調水工程建成后順利投入運行、盡早發(fā)揮供水效益,在工程建設階段可同步謀劃工程運行管理各項工作。 一是編制信息化系統(tǒng)建設方案, 同步開展工程信息化建設,進行各類監(jiān)控、監(jiān)測設備布置,減少重復建設。 二是開展調研,制定水價方案。 工程水價確定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該工程效益的發(fā)揮和今后工程能否良性運營,建議建設期開展類似工程水價調研,提前研究制定工程水價方案,為工程后續(xù)運行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