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錢敏
郵路名稱:“愛心郵路”
郵路亮點:幫扶關(guān)愛空巢老人
這是一條鋪滿暖意的愛心郵路——140名投遞員在忠誠履職的同時,義務(wù)為空巢老人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當(dāng)?shù)?35名黨員在節(jié)假日自愿與投遞員“結(jié)對子”,共同幫扶關(guān)愛空巢老人,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贊譽。2013年9月,中國郵政遼寧省盤錦市分公司啟動“愛心郵路”志愿服務(wù)項目。2022年3月,在2021年度全國學(xué)雷鋒志愿服務(wù)“四個100”先進(jìn)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愛心郵路”入選100個最佳志愿服務(wù)項目。
說到“愛心郵路”,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張東洋。“剛上班我就決定,在郵路上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力所能及幫助更多的人。”2010年12月,20歲的張東洋披上“郵政綠”,成為盤錦郵政一名基層投遞員。12年寒來暑往,在做好郵政普遍服務(wù)的同時,他主動幫扶郵路上多名空巢老人,用愛心擦亮“人民郵政為人民”的金字招牌。
老人拿他當(dāng)孩子一樣
剛上班不久,張東洋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他所負(fù)責(zé)的段道內(nèi)有一個老舊院子,院內(nèi)居住的退休職工每月會收到兩張匯款單,一張是工資,一張是煤糧補(bǔ)差款。但由于門牌標(biāo)注不詳,投遞時他完全無從下手。
看到院子里很多老人扎堆閑聊,張東洋主動上前打招呼:“請問你們是路橋三公司的退休職工嗎?”看到張東洋車身上“中國郵政”的標(biāo)識,問明來意的老人們紛紛給小張指路。張東洋說,這里面最熱心的要數(shù)馬寶祥大爺,每次去的時候,他都主動告訴匯款單對應(yīng)的家庭地址。
一來二去,張東洋與馬寶祥熟絡(luò)起來,了解到老人更多的家庭情況:馬寶祥的孩子都在外打工,沒在身邊;老兩口住的房子特別破舊,下雨時經(jīng)常會漏雨……“剛開始,老人不想給我添麻煩,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和我說?!睆垨|洋說。
有一次,張東洋去院子里送匯款單,正趕上馬寶祥拿梯子往房頂上爬?!按鬆敚蓡崮??”張東洋問。原來馬上要下雨了,需要給房子苫個塑料布。張東洋問用不用幫忙,大爺趕緊拒絕,他怕耽誤小張的工作。可一看大爺這么大年紀(jì),張東洋很不放心?!按鬆?,您下來吧!讓我來!”他把車往邊上一靠,趕緊跑去幫忙。
還有一次是2015年的一天夜里,初為人父的張東洋已經(jīng)入睡,突然接到馬寶祥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老人焦急萬分,原來老伴兒突發(fā)腦血栓,情況危急。放下電話,張東洋火速趕往馬寶祥家,把兩位老人送往醫(yī)院。排隊掛號、交費、辦理入院手續(xù),一切安頓好后,天色已經(jīng)泛白。這時,一夜未合眼的張東洋又馬不停蹄直奔工作崗位。
張東洋說,一開始馬大爺特別不好意思,總感覺像求人一樣,后來隨著交往越來越深入,他們相處得像家人一樣。“現(xiàn)在像繳水費、電費等,我?guī)退鼍托辛?。只要遇到難事,他基本上都會給我打電話,不會再像以前那么客套,總說‘謝謝’,就把我當(dāng)孩子一樣?!边@些年,馬寶祥家的一些零活,張東洋也都自然接手。
難忘那扇熟悉的窗戶
在張東洋志愿幫扶的幾位老人中,令他感觸最深的是劉淑芹。認(rèn)識時,她已經(jīng)89歲高齡。劉淑芹一生未育,一對收養(yǎng)的孩子也都年近古稀,各自跟隨兒女居住,長年不在身邊。對獨居的劉淑芹來說,有人陪伴就是最大的心愿。
“愛心郵路”活動的開展,讓張東洋結(jié)識了這位孤獨的老人?!霸谖倚闹校亲钚枰抑攸c幫助的?!睆垨|洋還記得通過社區(qū)介紹,初次到老人家中拜訪的情景,“一進(jìn)去,我心中特別不是滋味”。此后,每次路過劉淑芹家,張東洋都會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資,前去探望。
老人知道投遞員收入微薄,不止一次勸說張東洋不用買東西,說只要去看看她,就心滿意足了。每一次,老人都重復(fù)講述同樣的故事;每一次,小伙子都認(rèn)真傾聽,仿佛第一次聽說,興致盎然。
時間一久,老人對張東洋產(chǎn)生了濃得化不開的心理依賴。她習(xí)慣于站在三樓的窗戶旁,向下看。張東洋說,劉淑芹曾告訴他,只要看到郵政的綠皮車,就像看到他一樣,心里瞬間就踏實了。
遺憾的是,他們之間這段珍貴的緣分于2019年夏戛然而止。回憶這段過往,30歲出頭的大小伙子幾度哽咽?!八叩臅r候,電話旁還留著我的聯(lián)系卡片?!?/p>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盡管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但當(dāng)真正面對時,還是讓小伙子猝不及防。“那是一個陰天的下午,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天氣非常不好?!必膫鱽恚瑥垨|洋正在外投遞,放下電話,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皼]心情投遞了,滿腦子都是之前在老人家中與她相處的畫面。”
如今,3年過去了,但每當(dāng)路過樓下,張東洋仍習(xí)慣性抬頭,仿佛透過那扇熟悉的窗戶,還能看到慈祥的老人笑靨如昨。
珍藏在柜子里的字條
“有快樂,也有悲傷?!背蔀橥哆f員12年,參與“愛心郵路”活動近10年,張東洋見證了郵路上太多的悲歡。2019年,尤其令人悲傷,夏天送走了劉淑芹,冬天又送走了另一位老人——王積元。他是張東洋初入職場就認(rèn)識的一位老用戶,長年通過郵政訂閱報刊?;貞浧疬@位老人,張東洋肅然起敬。
入職不久,張東洋就碰到雨雪天。東北的冬天室外溫度極低,雨雪天對投遞員是個不小的考驗。那天,張東洋去給王積元送報紙,小區(qū)內(nèi)未及時清掃的路面上深深的車轍成了一道道路障,年輕的他不熟悉車況和路況,一會兒車輪被卡了,一會兒人又摔了,狼狽不堪。這一幕,把迎面走來的王積元嚇壞了:“哎呀!小張,慢點兒呀!”
王積元退休前在學(xué)校當(dāng)過校長,還在盤山縣某部門當(dāng)過領(lǐng)導(dǎo),通過報紙了解信息是他每天的“必修課”??纱蚰且院?,只要遇到快變天的情況,老人總會提前在報箱里放上一張字條,提醒張東洋不用天天給他送報了?!半m然天氣寒冷,但我心里非常溫暖?!睆垨|洋說,看到字條,他打心眼里覺得暖暖的。直到現(xiàn)在,老人親筆寫下的那些字條,還被張東洋一一珍藏在柜子里。
對王積元老人的敬重,還源于他是張東洋入黨的引路人。每天給老人送報、陪老人聊天,張東洋和王積元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作為一位退休老干部,王積元不但體恤張東洋的工作,還十分關(guān)心他的思想。張東洋說,和王積元聊天很有收獲,老人會講黨的光榮歷史,會激發(fā)自己向黨組織靠攏的熱情。在堅定入黨志愿方面,他深受王積元的熏陶。后來,在寫入黨申請書時,張東洋專門請教王積元。問及修改意見,王積元欣然命筆?!啊氵@小孩,好好干??!’聽說我入黨了,他高興壞了。”8年前的事,張東洋仍歷歷在目。
盤錦“愛心郵路”上涌現(xiàn)出許多先進(jìn)典型,“90后”小伙張東洋就是其中亮眼的一位——不僅是“遼寧省勞動模范”,還是“遼寧好人”;不僅是“全國勞動模范”,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鲍@得者。也許這,就是對故去老人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