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chǎn)未予以分割,在分割時是否應當將雙方的合理花銷扣除呢?下面我們結合具體案例,一起學習法律。
陳先生與李女士于2007年6月22日登記結婚,婚后未生育子女。二人于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法院調解離婚,調解書確認:雙方離婚;登記在李女士名下的奧拓牌小轎車歸李女士所有,登記在陳先生名下的邁騰牌小轎車歸陳先生所有。但陳先生父母在2013年贈與陳先生67萬元,現(xiàn)在陳先生名下未分割,2013年,出售婚內購買的某小區(qū)103號房屋所得賣房款140萬,2015年出售婚內購買的1003號房屋所得賣房款83.6萬,以上賣房款共計223.6萬元,也未分割。因此,李女士起訴要求分割贈與款67萬元,賣房款223.6萬元。
被告陳先生辯稱,李女士訴訟請求主張的贈與款67萬元和賣房款223.6萬元是在二人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賣房款中有80萬直接打入李女士的銀行賬戶內。贈與款及售房款已花出,在離婚時已無剩余。自己手里的錢中,一部分被李女士轉移,一部分用于生活開銷,一部分用于給李女士償還信用卡、出國消費、還債、日常生活費、租房費用、購車費、保險費。以上開支應該予以抵銷,故不同意其訴訟請求。
庭審中,李女士主張其手中的80萬已花費無剩余,具體用途:購買陳先生名下的邁騰牌小轎車、購買保險,償還信用卡等。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本案中,贈與款67萬元及所得賣房款223.6萬元,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陳先生認可上述款項的真實性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性質,予以確認。上述夫妻共同財產(chǎn)在雙方離婚時未予處理,在扣除合理花費及債務后,可予分割。根據(jù)雙方花銷證據(jù)情況及雙方各自持有的款項數(shù)額、消費支出水平及經(jīng)濟狀況,本地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日常生活經(jīng)驗等因素,酌情確定陳先生應給付李女士財產(chǎn)補償款10萬元。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馬穎秋律師:
我國民法典及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繼承或贈與的財產(chǎn)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chǎn)、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另一方加以限制或者干涉。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fā)生效力。
本案中,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陳先生的父母對陳先生的贈與以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出售共同共有的房屋所得的款項,按法律規(guī)定屬于夫妻共同所有。但在取得共同財產(chǎn)后,無論是陳先生還是李女士,都有參加生產(chǎn)、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他們因此產(chǎn)生的花銷,比如購買轎車、購買車輛保險、償還信用卡、出國游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償還借款等,均屬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正常花銷,對夫妻雙方均發(fā)生法律效力,而消費了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部分,依法應當從共同財產(chǎn)中扣除。
所以,本案中法院將雙方的合理花銷扣除后分割剩余的款項,既符合法律規(guī)定,也符合常理。
在此,馬律師提醒,在離婚過程中,離婚雙方應當保存合理花銷的相關證據(jù)。
(摘自《勞動午報》)(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