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接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回家,正準備坐下來吃午飯時,她忽然跟我說:“今天老師問我們,這幾天留的作業(yè)需要在家里錄視頻,你們的爸媽有沒有嫌麻煩?我就舉手對老師說,我媽媽覺得很麻煩……”
女兒的這位老師一向非常嚴肅,家長跟她說話,都得抱著小心翼翼的態(tài)度。我不善言辭,本來就擔心跟老師溝通不好,沒想到女兒又給我捅了一個大婁子,居然在課堂上說出這樣的話來。我立刻火冒三丈:“你的智商有問題嗎?怎么能跟老師這樣說話?老師布置的課后拍視頻作業(yè) ,我哪次沒幫你錄好?你為什么這樣說媽媽?”
“我,你……”因為我平時很少這樣大聲呵斥,女兒嚇得語無倫次,“前幾天拍視頻時,你明明說‘真麻煩’……”我想起來了,那次老師留的作業(yè)是讓孩子區(qū)分左右,讓一個家長站在物品的中間,由孩子說出它們的位置,再由另一個家長來拍攝。那天我的手機不知出了什么問題,拍出來的視頻總是模糊不清,只好換了一個手機重新拍,浪費了不少時間??赡墚敃r我隨口說了一句抱怨的話,沒想到竟被女兒記在心里了,而且直接向老師打了“小報告”。
我越想越氣,跟女兒說:“因為手機出了問題我才覺得麻煩,當時不過是隨口一說,你不該告訴老師??!我以前教過你,比如到別人家去吃飯,可能有一道菜做得不好吃,你可以不吃它,但不要跟主人直接說菜難吃,因為那樣會讓對方很尷尬,回家之后悄悄告訴我就行了……今天這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就算我真的說了什么,你也不應(yīng)該告訴老師!”
女兒委屈地哭了:“你不是一直讓我聽老師的話,做個誠實的孩子嗎?老師當時也說了,誰的家長說了,一定要跟她說實話……”面對孩子的反問,我頓時啞口無言了:是啊,讓孩子誠實的是我,不讓孩子說出真話的也是我,她不過是一個7歲的孩子,又怎能分辨得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呢?
我為自己責備女兒太狠而懊悔不已,趕快抹去她臉上的淚珠說:“你沒有錯,是媽媽錯了,我不該抱怨幫你完成作業(yè)太麻煩,更不該責備你說了實話……”
事后,女兒很快就把這件事給忘了,高高興興上學去了,我卻不由反思了好久:如果我沒有向孩子道歉,承認她沒有錯,這件事又會對孩子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也許她就認為,以后對老師可以撒謊?對老師撒謊成了習慣,慢慢地也會對我撒謊,這不是在縱容她養(yǎng)成壞習慣嗎?還好,我及時表達了歉意,這一次孩子真的沒有錯,錯的是我,無論何時,在孩子面前說話都不能自相矛盾,做言行一致的家長才有資格當孩子的榜樣。
(摘自《家長》)(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