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迎合年輕人,我行我素地過活絕對是更好的選擇。
日本社會“優(yōu)待老年人”的制度正在形成,這種做法背后的目的也許是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經濟活動。除了我們已經熟知的電影票、飛機票有高齡折扣,最近許多普通的餐館也打出了“65歲以上的老人享受10%的優(yōu)惠”等標語。社會上大多數(shù)老年人都很吃這一套,然而我一看到這類宣傳,立馬會覺得十分厭惡。
作為一個日本老年人,我自己開始刷新認知,認同自己是個老年人也就罷了,憑什么要被你們隨意當成老年人對待?對此,我覺得很有違和感,甚至很不能接受。
在這種制度化的優(yōu)待下,我仿佛被強行裹挾進了要求“老年人要像個老年人”的社會壓力之中。特別讓我生氣的是地鐵與公交車上的愛心座椅和老年專座。它們只是在宣稱著“我們要重視老年人”的社會謊言,并且企圖將其冠冕堂皇地制度化。
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雖然我們平時也會大聲喊著“老頭子”“老太婆”,但作為年輕人,默默為老年人讓座卻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在那個時代,我們雖然言辭惡劣,但基本的品行和禮儀還是有的。
然而,如今完全沒有那時的感覺了。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由于自己坐的不是老年專座,即便是老年人站在面前,也壓根兒沒有讓座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上述行為屢見不鮮。其實,無論這個座位是不是老年專座,我們都應該給面前的老年人讓座,這才是優(yōu)待老人的正確態(tài)度。
“我們?yōu)槭裁匆獌?yōu)待老年人?”面對這一關鍵問題,當今的日本社會默不作聲。
我在年輕的時候也用過許多“欺負老年人”的搞笑包袱,而我現(xiàn)在也成了一位老年人。老年人并非生來就是老年人,他們跟我一樣也曾經年輕過。正因為他們數(shù)十年地辛勤工作、認認真真地繳納稅費,才有了今天的日本。我們現(xiàn)在可以方便地乘坐地鐵,可以拿著叫作智能手機的文明利器享受社會發(fā)展的成果,究其根本都是老一輩們辛苦勞動得來的。我們把這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的,我們正在遺忘老年人作出的貢獻。更有甚者認為“老年人太多了,導致財政虧空”“老年人阻礙了社會改革的推進”,他們已經把老年人當成了社會的禍害。
正因如此,當老年人開始說“你們應該感謝我們”時,反倒遭受了年輕人的無情嘲笑。輕則被嘲笑思想過時,重則有被貼上“老禍害”標簽的危險。
說完這些,我覺得可以定論:目前的日本社會在優(yōu)待老年人方面是沒有任何改善的。
對于老年人來說,最要緊的是不要期待來自年輕人的關心。相反,我們可以這么想:“誰稀罕你們的關心!”在地鐵和公交車上,如果遇到給我們讓座的人,我們完全可以這樣拒絕他們:“別把我當老年人!”“我比你們身體健壯多了!”
我們不僅要拒絕讓座,還可以進而對他們說教一番??v使這種做法使我們討人嫌,但那也比逆來順受的老年人酷得多。我們完全可以重新定位自己,活成我導演的電影《龍三和他的七人黨》中的“不良老人”那樣。
不過話說回來,以“不良老人”為目標也是一種逞強。但是,我們只能這樣做,否則就很難達成不必迎合任何人、輕松自在地生活的目標。比起迎合年輕人,我行我素地過活絕對是更好的選擇。無論被周圍多少人當成傻子,我也敢說隨心所欲的活法肯定更開心。我就是這么想的。
(摘自四川文藝出版社《北野武的孤獨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