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燒餅黃又黃哎,黃黃燒餅慰勞忙喲;燒餅要用熱火烤哎,新四軍要靠老百姓來幫?!边@首歌是小時候母親教給我的,現(xiàn)在我又口口相傳,教給了我的外孫女。
在我心目中,母親是一名平凡而高尚的新四軍老兵,她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人格影響,她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楷模。
我的母親汪子珍,1918年2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舒城縣城關鎮(zhèn)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就讀于安徽省安慶女子職業(yè)學校。1938年她參加舒城縣抗日動員委員會工作團,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四軍第四支隊進駐舒城時,母親曾承擔大量工作。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決定在蘇北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母親隨新四軍轉移到蘇北,歷任蘇北東臺縣潘?區(qū)委組織部長、區(qū)委書記;臺北縣區(qū)委書記,縣組織部、宣傳部部長等。
新中國成立后,母親歷任蚌埠市安東區(qū)委書記,蚌埠市委工廠部黨委書記、部長;建筑工程部北京建筑設計院第三設計室主任、副院長,建筑工程部綜合院副院長,國家計委設計局副局長,中國建筑學會理事、建筑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等。
父親馮舜華與母親當年同為新四軍,兩人相識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45年春結為伉儷。父母相伴走過50多年,歷經風雨,相愛一生。我們兄妹5人,我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長。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是一個沒有閑暇的人。孩童時期我在幼兒園全托,節(jié)假日陪她“上班”成為我童年最大的樂趣。我總是一路小跑地跟在她身邊,聽她講故事,其中“和孤單做朋友”留給我的印象最深。
到了母親單位,她和同事們開會、討論問題,我在一邊玩糖紙、畫片,困了就在小沙發(fā)上迷糊一會兒。當母親把我叫醒時,天已經黑了。叔叔、阿姨們夸我懂事、乖巧,我總是自豪地說:“我學會了‘和孤單做朋友’?!边@是母親最初教給我的如何與自己、與外界相處的方式。
1958年,40歲的母親作為調干生進入天津大學建筑系學習。她克服了重重困難,與不到20歲的同學們一起上課、生活,順利完成了4年的本科教育。
母親畢業(yè)后工作更加忙碌了。20世紀60年代,建筑工程部從北京、上海和陜西西安等部屬設計院抽調一批精兵強將,組建綜合設計院,并因國家需要而去了西北大漠深處。在這里,他們不僅要面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還要克服遠離城市及家人的落寞與孤獨。
工作條件十分艱苦。很多工程缺少資料、沒有圖紙,有時為選擇一個合適的基地,往往要頂著風沙烈日,在缺水缺糧的茫茫戈壁,一跑就是數(shù)天。身為綜合設計院副院長的母親就像一位大姐姐一樣,以勤奮的鉆研、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和樂觀的心態(tài)、不懼艱險的大無畏精神,鼓舞和帶領大家,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而這批優(yōu)秀人才也被鍛煉成了國防建設的專業(yè)人才。
“文革”中,母親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有一次,母親接到開會的通知,沒想到卻是被押回北京“批斗”,并被隔離審查數(shù)月。
在那段不平靜的日子里,一次,四姐看到母親正在認真地打掃男廁所,氣不打一處來,奪過刷子就要扔。母親卻說:“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境遇,如何對待是由你的人生觀決定的,而不是別人對你的要求。我現(xiàn)在的工作是打掃廁所,就要用最好的方法把廁所打掃干凈?!?/p>
另一次,我看見幾個人拿著文件讓母親簽字,母親認真地批改后才簽了字。我不解地問她,何必還那么認真?母親嚴肅而堅定地回答:“在黨和國家利益面前必須忠誠,絕不能附加任何條件?!?/p>
雖然我當時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但從母親的眼神和人生態(tài)度里卻汲取了巨大的能量,讓我始終對生活和未來抱有堅定的信心。
20世紀70年代,母親不顧自己年歲已高、疾病纏身,又積極投入到國家的經濟建設之中。
1974年母親患上亞急性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連續(xù)多天高燒不退,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嚴重變形,心臟、腎臟等多臟器功能損傷……醫(yī)院下了病危通知。多虧遇到了一位醫(yī)術精湛的專家使母親轉危為安,但需長期服用湯藥保持病情穩(wěn)定。
1979年9月,中日兩國洽談首批貸款合作及無償援助項目,其中包括建設一所現(xiàn)代化醫(yī)院(即中日友好醫(yī)院),母親作為衛(wèi)生部顧問和籌建項目的領導成員,需要赴日本考察與洽談。母親毫不猶豫選擇帶病堅持,她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將湯藥制成藥丸隨身攜帶,才保證疾病沒出現(xiàn)反復。
回國后,母親參與了援建醫(yī)院總體規(guī)劃、設計及和日方的部分磋商談判等工作,在出色完成籌建任務的同時,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并為自己后續(xù)的工作思路轉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后,母親率先進入建設現(xiàn)代化旅游飯店的新領域。她通過到香港、澳門和美國實地考察,努力學習相關知識,很快成為專業(yè)型領導骨干。她還主動邀請美國女建筑師訪華團來上海、北京等城市訪問、交流,為“引進外資建飯店”出謀獻策,配合中國旅游管理總局出色完成了北京建國飯店、北京長城飯店的籌建、設計工作。
1983年,母親離休前,組織部門問她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和要求,母親回答:“參加革命40余年,我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條件和要求,今后也不會?!?/p>
離休后,她謝絕了好友的邀請,沒有利用原職位或人脈為自己謀取任何利益,過上了與花草為伴、與書畫為友的生活。生活中,她仍嚴格要求自己,從不給單位找任何麻煩,對身后事也明確表示: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作為子女,我們也確實遵從了母親的愿望。
母親于2010年去世,但她似乎從未從我的生活中離開。她堅定、樂觀、勤奮、慈愛的優(yōu)良品格深深影響著我,已融入我的血脈,扎根在我的心底,鼓勵我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定前行。
(本文由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研究會供稿。作者為首鋼特殊鋼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編輯/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