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從您的來信中可以看到,孩子遇上了和同齡人交往上的問題,您非常焦慮,很想幫孩子達成她單純的愿望:能讓她們不黏著我,又不得罪她們。
從您的描述來看,您的孩子是一個善良大方、人緣很好的少女,這和您對她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您教給孩子:“要善良,要不怕吃虧,要幫助他人,要做對國家有用的人?!笨傮w來說,這些要求都是以滿足他人或組織的需求為導向的。但如果在“幫助他人”上,沒有條件限制,既不限制他人的范圍,又不限制這種幫助是否會超越自己的能力、違背自己的意愿等,那么,這種幫助很有可能就會被利用甚至濫用。
作為軍嫂,您是孩子的主要撫養(yǎng)者,是她人生價值觀的第一任老師。您對她的教誨很可能被她毫無批判地吸收。限于認知發(fā)展和社會經(jīng)驗,她也無法像成年人那樣考慮周全,所以目前她在和同學的相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沒有底線地幫助他人。不會拒絕別人,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老好人”,寧可自己吃虧,也要滿足別人的需求。在老好人的心中,“我”是不重要的,“別人怎么看我”比“我怎么看自己”更加重要。
您的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似乎一jDHCi12oEPF4Rr3UlJzg4g==直沒有被看到和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她究竟是否真的喜歡和這兩個人中的其中一個做朋友呢?聽起來,她對兩人都是同情居多。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朋友的話,她是否有自己真正想要交往的人?我相信孩子本人心里是有感覺,有判斷的。
一個初三的孩子,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階段,需要思考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要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我未來的人生是什么樣的?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要靠她自己去探索,您不應(yīng)該也無法替代她作出決定。
如果是我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可能會這么回答她——
這兩個同學想和你做朋友,但她們之間存在一些矛盾,試圖把你放在一個只能二選一的位置上。這不是你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她們自己的選擇,因為真正的友誼不會建立在同情或恐懼的基礎(chǔ)上的。要和誰做朋友是你的權(quán)利,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明確堅定地告訴她們:你選擇誰做朋友,是基于對一個人的欣賞和喜歡,她們無權(quán)告訴你該和誰做朋友,不該和誰做朋友。她們可以選擇接受你擁有其他朋友,也可以選擇從此不再和你做朋友。如果她們不能接受有獨立判斷力的你,這樣的朋友是否適合交往,你倒是要慎重考慮。
在青春期,孩子會逐步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這個過程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每個少年都有自己的煩惱。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心疼或焦慮,甚至忍不住要給出一些建議,避免他們走彎路。但無論如何,人生是屬于孩子自己的,犯錯也是一種權(quán)利。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做孩子的安全港灣和支持基地。
(作者為北京物資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心理學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注冊心理咨詢師)
編輯/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