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
小悅是大家眼中最“n i c e”的同學,她幾乎從不拒絕周圍人的請求。雖然因此擁有了好人緣,但她也遇到過一些讓自己極度不適的事。小悅午休時愛聽音樂,因此隨身帶著音樂播放器,當有人開口借時,她忍住不情愿借給了對方。可好幾天過去了,對方還沒還回來,害怕引起不滿,小悅即便難受也沒有直接開口向對方詢問。直到后來,對方告訴小悅,音樂播放器在第二天就被水打濕了,出了故障。小悅又氣又煩躁,忍不住說了一句“東西借給你,你怎么這么不負責任”,沒想到對方瞬間沒了歉意,說“你以前也借給過別人啊,我又不是故意的”??嘈木S系的好人緣濾鏡因此碎了一地,小悅忍不住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將自己的需求遠遠地排在他人的需求之后,總是不自覺地想討好、取悅他人,力求得到每個人的肯定和喜歡,一旦有人對她不好,她就可能焦慮、痛苦——小悅很可能陷入了“討好者模式”,在背后操作一切的可能是“低自尊”。
伴隨著低自尊,我們可能會不斷加深對自我的偏見。當表現得不好時,低自尊者可能傾向于認為“我果然這么差勁”;當表現得還不錯時,低自尊者可能傾向于認為“只是運氣不錯罷了”。他們對于他人的贊美和肯定也難以接納,認為對方只是客氣或者對自己有“美好的誤解”。
負面的童年經歷很大程度上會形成“低自尊土壤”,缺乏愛與接納的家庭氛圍可能會讓人給自己的能力打上消極烙印?!安缓煤帽憩F,就沒人愿意跟你玩!”小悅深深記得爸爸說的這句話,也一直在爭取“好好表現”以獲得肯定和愛。由于常體驗“有條件的愛”,表現不好時,小悅可能會習慣性地以“討好”進行應對。
好在這并非無解的難題,直到成年后,與父母、朋友、戀人的互動模式都會持續(xù)塑造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在這些過程中,如果能被溫柔地接納和關愛,打破討好模式的惡性循環(huán),我們就可能被“治愈”。
深陷討好旋渦的低自尊者,長期處于將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忽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超負荷狀態(tài),常常感到精疲力竭。要做點什么才能讓自己走出討好的迷宮,恢復對生活的掌控呢?1.守住底線,建立邊界為自己建立一個健康的邊界是討好者走出迷宮的必修課。放心,邊界不僅不會讓你變得“不受歡迎”,反而會讓你和身邊的人都更覺輕松自在。一個頻繁觸碰他人底線和雷點的人不懂何為尊重,也不值得你一味去付出。
下一次,當感到不安和焦慮,忍不住想要突破自己的邊界時,不妨進行一些積極的自我對話練習:“我不必總是滿足他人的期待或要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選擇幫助某些人?!薄拔也⒉幌M麆e人喜歡我只是因為我?guī)退麄冏隽撕芏嗍拢蚁M蠹艺J可的是我這個人?!?h4>3.練習拒絕,堅定說“No”
不要立刻回復,而是為自己留出思考和選擇的時間:“我看看再回復你?!碧岢稣壑械姆桨?,而不是直接回復“Y e s”或“N o”:“明天我沒法幫你帶午餐了,要不我替你問問××吧。”把拒絕放在恭維話之后:“你上次寫的東西都被老師夸獎了,這次的我?guī)筒涣四懔恕!?h4>4.是時候取悅一下自己了
為自己準備一份“關愛自我活動清單”,列出至少十項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的小事,比如“看一場電影”“讀一本喜歡的書”“穿一雙彩色的襪子”等。當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出現時,及時拿出你的“關愛自我活動清單”,行動起來,學著像取悅他人一樣好好地取悅自己、照顧自己吧!
迪迦//摘自《課堂內外·高中版》2022年第5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