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密
在我的記憶里,高中的最后一個學期過得兵荒馬亂。疫情出乎意料地出現(xiàn),打亂了所有計劃,按時開學變得遙遙無期。2月到3月再到4月,我的心情從一開始的輕松慢慢變得焦慮——在學校都能從第一節(jié)課一下子睡到大課間的我,在家更是毫無顧忌了,不是一覺睡過早上的語文課,就是趕在政治老師結(jié)束課堂的前幾分鐘在線上教室刷個存在感。
戰(zhàn)線拉得太長了,2月能堅持兩天模擬完一次考試,到了3月就變得無所謂了。手機上的娛樂軟件都卸載了,但我還是忍不住用瀏覽器搜索,接著去看娛樂熱點。我的自制力好像化成了一攤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指縫間流失了,可自責還是會時不時地纏上我。
后來3月過去了,武漢的櫻花開了,大家終于誠惶誠恐地等到了那個以為永遠不會到來的春天。全國的學子陸續(xù)返校,我期待了很久,但為了疫情防控,我們省是最后宣布返校的。4月回到學校,口罩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從早起開始戴口罩,一直到午休吃飯時才敢摘下。悶熱的天氣下,臉上出油越來越多,在口罩下的臉不能自由呼吸,導致我長了很多青春痘。
而和臉上的青春痘一樣肆意生長的是學習的壓力。學校的新政策下,按照成績重新分班。我僥幸進入優(yōu)秀班級后才知道,班級后15名會被除名,返回原來的班級。大家都在拼命學習,沒有人希望作為失敗者被淘汰。
省去晚飯換來做一道英語完形填空的時間,可我的英語成績還是100分上下,怎么也不見起色。做兩節(jié)晚自習的數(shù)學題,在最后一節(jié)晚自習問老師問題時卻不自覺地走神。學業(yè)不順心,朋友關(guān)系也沒好到哪里去。和好朋友怎么也說不出真心話,嫉妒好朋友的新朋友,對好朋友無意識的忽略也不好意思抱怨。兩個人不斷拉扯,卻沒有人走出第一步,去講清楚所有誤會。
所有的掙扎,所有偷偷落淚的不眠的夜晚,所有偷偷給姐姐發(fā)消息說“考不上大學也沒關(guān)系的吧”的瞬間,所有想放棄、想逃離、想停下的時刻,都隨著高考的到來變成了“流浪的狗狗也是狗狗,不拯救世界的超人也很有用”的自洽。畢業(yè)倒計時5天。全班嘰嘰喳喳地拍了合照,班里放著傷感的《那些年》,男生們在高潮部分嘶吼著唱出那句“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不知道唱的是歌詞中的青春,還是歌詞外的自己。
最后大家聚在一起,老師們站在人群的最中間。隨著相機的“咔嚓”聲,3年的青春落了幕。大家穿著紅色短袖,在講桌前拍了那張照片。沒想到那張照片成了我們最后的合影——那年沒有拍畢業(yè)照。
畢業(yè)倒計時4天。一向超級兇的美女歷史老師小丁在晚自習時突然叫一個男生陪她拿快遞,兩人回來后,小丁打開箱子。原來里面是她買的冰棍,酸奶藍莓味的冰棍酸酸甜甜的,替小丁說出那句“再見”。
畢業(yè)倒計時3天。班里的空調(diào)壞了,頭頂?shù)碾娚缺恢貑?,一圈一圈悠著夏日里青春的躁動。下午,大家守著敏敏老師上英語課,期待她能放部電影??墒敲裘糁皇悄贸霰蝗霉墓牡男〖t包,一人發(fā)了一根棒棒糖,笑著拒絕了大家看電影的請求。我們象征性地哀嘆一聲過后,背誦英語知識點的聲音混雜著夏日的熱風,成為高三的我們對最后一課的所有印象。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那段日子。
小丁常常怨我們不爭氣,每次都讓她在教師會議上被批評,但是她對我們說:“你們是我?guī)У牡谝粚脤W生,如果我以后不想做老師了,你們就是我的唯一;如果我繼續(xù)從事教育行業(yè),你們就是第一,你們對我太重要了,所以我對你們的期望很高。雖然我常批評你們,但在我心里,你們都很棒。”
我們那時候常常調(diào)侃敏敏的小紅包像個桶。她大大方方地告訴我們,這是她家拿來放飯盒的保溫袋,被她拿來當背包使用。
高中的時候,我天天攛掇著各科老師上課前放音樂,其實也沒別的想法,只是感覺聽了歌,大家聽課時就會更清醒一點、更開心一點。敏敏課上放的那首英文歌,我到畢業(yè)都記不住叫什么名字。只記得那時全班都是安靜的,做試卷的筆停了下來,大家都低著頭聽歌。
這年高考延期了一個月,7月的天氣太過炙熱,柏油路上的空氣被蒸騰出“氣波”,小丁穿了一條全是錦鯉的裙子,我們照??洫勊痢N腋嬖V她,高考前一天我去洗澡,好朋友迷信地告訴我“洗澡可以,別洗頭,洗頭會考不好的,據(jù)說腦袋會進水”。她笑得花枝亂顫,拍拍我的肩膀,告訴我:“沒關(guān)系的,洗了頭你也行?!?/p>
2020年在我作文中寫的“庚子年,人心惶惶,戰(zhàn)疫情,眾志成城”中落幕了。高考生們在“地理題好難”“猜了一年的‘青年‘疫情,怎么就全國卷一不考呢”的抱怨中開啟了快樂夏日。
2020年的夏天,我有好多遺憾:遺憾英語聽力多改了幾個選項,遺憾沒和好朋友和好。又有好多圓滿:平時成績最差的數(shù)學最后考了100分,吃到了在學校里心心念念的炸雞和蛋糕,去了一個不錯的地方上大學。所以好像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你們也別著急,我在這里等你們。你們慢慢來。
陳佳言//摘自《哲思2.0》2022年第5期,本刊有刪節(jié),稻荷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