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回家,上樓梯的時候,剛好聽到二樓的一對小夫妻在吵架。女的在喊:“除了上班,你一天到晚都為這個家做過什么?”男的回答:“我整天上班,哪有時間洗衣做飯?”
這些話讓我突然思考一個問題:除了上班,我們還有時間嗎?
答案當然是有。英國博物學家、教育家赫胥黎說過: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我的理解是,同樣是一天24小時,如果安排得合理妥當,可以做出超過24小時價值的事來,而如果只是隨意浪費和蹉跎,那么可能擁有再多的時間也沒有意義。就像我們身邊,有些人習慣感嘆工作的忙累,感覺下了班便應該是輕松休閑的時間,卻忽略了哪怕只是輕松休閑,也應該有正確的打開方式。比如,比起下了班就捧著手機“躺平”消磨時間,不如去廚房給做飯的愛人搭把手,或者詢問一下孩子的功課,和孩子談談心,這肯定更有利于家庭幸福指數(shù)的提高。當你習慣了為家庭付出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上班,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你會頓悟,原來除了上班,還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當你叫嚷“沒時間”時,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不懂用好零碎閑暇的時間?是不是在休閑時捧著手機一玩幾小時?
高爾基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nèi)粢?,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鐘,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diào)、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
當你定下目標,然后行動起來,充分安排和利用好時間,尤其是零碎時間,并提高效率,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沒有時間,除了上班,你還有時間生活、學習、從事業(yè)余愛好,你時時有所奔赴,生活不再單調(diào)和沒有生氣。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想,你就能找到時間。
(易荷薦自《東方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