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true that Shanghai is home to a myriad of undiscovered talents. I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Mr. Yang Xuefang for about 20 years. I often believe that I know him well. However, in sight of his recent ivory carvings, I find it difficult to have a holistic view of this master.
上海藏龍臥虎,此言不虛。與楊雪芳先生交往約有20年,自以為熟識之,但看了他新近的牙刻作品,方覺難窺其神龍首尾。
過去我所了解的楊雪芳先生是收藏家,老一代的滬上名畫家無不與之交好;也知道他曾是企業(yè)家,造過高冷藝術(shù)范的別墅;他給我看過幾張風景速寫,說那是陪老畫家出去寫生,一時手癢畫的;曾聽說他上世紀50年代就為人民大會堂創(chuàng)作了大型烙畫作品;上世紀70年代在常州創(chuàng)辦特種工藝廠,手把手培養(yǎng)出一批牙刻高手,開創(chuàng)了常州象牙淺刻“延陵派”,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也曾見到他的弟子們——現(xiàn)今的工藝大師們,見到他時恭恭敬敬的神情……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的牙刻作品。他說早年的作品不署名,都出口了,后來也不刻了。我暗自覺得遺憾,作為一個牙刻工藝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他,卻沒有作品流傳和被博物館收藏。
近些年,他有時會說將再次拿起刻刀。年逾耄耋的他,說做就做了。尤其今年,他離開上海,把自己關(guān)在常州,埋頭創(chuàng)作。
終于,前些天我第一次見到他的象牙淺刻作品時,可以用“嘆服”二字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他在象牙上摹刻的唐代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宋代趙佶,元代王蒙,明代文征明,清代王石谷、吳歷、揚州八怪之黃慎等書畫作品,乃至現(xiàn)代王子武畫的齊白石像等,時間跨度之大,風格變幻之多,就算是用毛筆在紙上臨摹到位也極不容易,何況他是用刀在象牙上刻。
齊白石像 獨角鯨 6.3cm×3.9cm
楊雪芳牙刻作品之難能可貴,乃在于其造詣不是單一途徑的培養(yǎng)和訓練可以造就。他少時的書畫童子功;后來工藝美術(shù)領域的磨煉和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驗;改行從商后他非但沒有脫離藝術(shù),反而與藝術(shù)更為融合——與畫家交友以及收藏經(jīng)歷使其藝術(shù)鑒賞眼力和審美品位有了跨維度式的提升。
楊雪芳先生的這些新作,是延陵派和海派象牙雕刻藝術(shù)的雙豐收,也是我們工藝美術(shù)界乃至藝術(shù)界的奇跡。
楊雪芳先生的成功,也證明了上海不僅是藏龍臥虎之地,更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地方。
山下民居 猛犸象牙 8.3cm×20.2cm
八十七神仙圖(第二部分) 猛犸象牙 8.2cm×16cm
艤舟亭 猛犸象牙 11.3cm×46cm
漁翁 猛犸象牙 15.3cm×7.7cm
李印泉像 猛犸象牙 16.8cm×8.3cm
梅花 竹簧 21cm×9.7cm
枯山水 木板 43cm×29cm
驢 木板 46cm×23cm
乳鴨游魚 木板 60cm×31cm
人物 木板 83cm×56cm
馬 猛犸象牙 6cm×10cm
秋山竹堂 猛犸象牙 19.4cm×8.1cm
石谷山水圖 猛犸象牙 20.2cm×7.6cm
花鳥 竹簧 21cm×9.7cm
花鳥 木板 25cm×22.5cm
貓頭鷹 木板 33cm×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