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recent decade, various types of jewelry materials have greatly met the market demand. However, jewelry designers are always exploring new materials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expression and bring wider imagination potentials to people.
中國古代珠寶,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內(nèi),主要是24K金,與一些比較粗糙加工的蛋面切割寶石,外加點翠的天下。
到了當代,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貴珠寶的材質(zhì)有了豐富的發(fā)展。主要使用的金屬材質(zhì)有24K金、18K金;另有鉆石、紅藍綠寶石、歐珀、翡翠、和田玉等等貴重寶石;以及十余年來新興的沙弗萊、海藍寶、摩根石、月光石等等半寶石;還有母貝、水晶、瑪瑙、孔雀石、綠松石、青金石等等石材的雕刻。另外,琺瑯作為一種人工燒制的材質(zhì),也在珠寶領域有一些應用。
近年來,這些豐富的材質(zhì)已經(jīng)極大滿足了市場的需求。然而珠寶設計師們總在探索一些新的材質(zhì),實現(xiàn)個性化表達,也給人們帶來更寬廣的想象空間。
這其中最出名的是鈦金屬。另外,大漆也開始有一些應用。從2022年9月起,筆者開始用瓷來做珠寶元素的嘗試。其他一些小眾的新材料應用,比如說電鍍鋁,甚至樹脂,也有一些珠寶設計師在應用,本文也會略加介紹。
目前在珠寶中應用的鈦金,是純鈦線材和板材。
鈦是一種硬度較高的金屬材質(zhì),莫氏硬度達到6,而18K金硬度介于莫氏硬度2.5~5.5之間(指甲與小刀之間)。這樣的材質(zhì),使得它做成珠寶成品的效果,相當堅固,不易變形,很符合人們對珠寶作品的天然需求:耐久性。
同時,它的重量又非常輕,密度僅為4.5g/cm3,相比于18K金的密度16.65g/cm3,前者做成耳環(huán)、胸針等作品后,讓人佩戴感受分外輕盈舒適。
另外,鈦金有優(yōu)越的耐腐蝕性,和黃金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不相上下,這無疑能滿足珠寶行業(yè)對材質(zhì)的特殊要求。
鈦金氧化色板在珠寶領域的主要應用顏色
JAR鈦金珠寶作品
鈦金珠寶作品 趙心綺
鈦金還有一個對珠寶制作來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表面氧化效果絢麗多彩。鈦金在加熱到不同溫度時,可以通過表面電解表現(xiàn)出紅橙黃綠藍靛紫幾乎全可見光譜的顏色,雖然紅色方面偏紫色,黃色方面偏綠色,并不是很完美的正色,也算是少見的絢麗金屬。相比于前兩個特性,鈦金的這一特質(zhì)在珠寶設計時卻是一柄雙刃劍。作為審美范疇的特質(zhì),眾口難調(diào),有人喜歡作品彩虹般多彩,有人不喜歡一件作品中顏色太過紛繁。另外,鈦的電鍍色雖然是金屬本身變色,但卻只有表面薄薄一層,在設計中應用不得當?shù)脑?,就難免會被摩擦刮損,造成作品顏色不合適的變化。這兩個問題,都需要設計師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趨利避害,酌情使用。
鈦金是一種“年輕”的金屬,它作為固體材料被開采冶煉與使用,只有100年左右的時間,遠低于人類開發(fā)使用的其他金屬,比如金銀銅鐵。
由于它優(yōu)越的性能(強度,輕量,耐腐蝕,親生物性等)和高昂的生產(chǎn)成本,它從1940年代開始,一直主要作為國防軍工航空醫(yī)療等方面應用的高級材質(zhì)。
鈦作為珠寶類日常消費材質(zhì)使用,則更晚了。目前大眾所知的最早鈦金在奢侈品中的應用是1970年,由西鐵城推出的一款鈦金手表X-8Chronometer。從此,鈦金開始躋身奢侈品設計制作,成為各大品牌與設計師的座上賓。
然而擁有如此多優(yōu)良性能的鈦金,直到今天,依然不是珠寶領域的主流材質(zhì)。有些設計師使用它做出了令人震撼的作品,大獲成功,也有些作品卻鮮有人問津。更多創(chuàng)作者面對它的態(tài)度頗為搖擺。
人們對于鈦金使用如此糾結,主要是因為鈦金的冶煉比較難,并且冶煉之后,再進行加工的工藝更加困難。當壓力作用其上,它就容易粘連在模具上。它的硬度,又會讓一般的珠寶制造工具迅速磨損,雖然硬度高,拋光時又無法獲得更柔軟的K金那樣的光亮完美表面。而且有很高的記憶性,要把它作為鑲爪固定到精確的位置上不彈回去,又不能用力過猛傷害到珍貴的主石,對師傅的手工能力要求極高。這些難度特性,使得鈦金在珠寶領域的運用存在高門檻,生產(chǎn)成本高昂,甚至超過材料本身價格,使得它在大面積商業(yè)推廣上沒有優(yōu)勢,始終只是小眾頂尖領域的參與者。這也對設計師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望著靠鈦金的名氣蹭熱度使用,而不是靠它本身對設計成品的添彩,恐怕無法獲得客戶穩(wěn)定的滿意。
較易查知的最早的使用鈦金的設計師是JAR(Joel Arthur Rosenthal)。這位設計師1943年出生于美國,從1978在法國開店設計制作珠寶。
從不晚于20世紀80年代,JAR就開始在他的作品中使用電解著色的鈦金屬。由于這位設計師一貫天馬行空的思路,他并不把鈦金應用作為一個噱頭,對這一先鋒應用,就像他應用的所有其他材料一樣,既不宣傳也不鼓吹,只有它對設計整體效果有用時才會加以應用,最后效果渾然一體,并不會專門突出鈦的存在。以至于,我們幾乎無從得知他對鈦最早的應用到底是什么時候,從哪一件作品開始。
鈦金珠寶作品 陳世英
鈦金珠寶作品 李瑛瑛
大漆珠寶作品 李瑛瑛
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設計思想,正是JAR作為一代大師所顯現(xiàn)出的自然特質(zhì)。這是由設計師本人豐富而有力的內(nèi)在核心支撐起來的,無法模仿。
另一位廣為人知的使用鈦的珠寶設計師是陳世英(Wallace Chan)。陳先生出生于1956年,相比于JAR的低調(diào),他對鈦的應用是極其奪人眼球的。大面積彩色鈦金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成為一種極具個人風格的表現(xiàn)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大師深諳鈦金的特性,在使用大面積鈦金光金的部位,通常會將金屬表面做成密集起伏不規(guī)則的形態(tài)。這樣至少有兩個好處:
1,由于鈦金著色對于角度和光影的敏感,這樣的表面形態(tài),使得這件作品上只需電出一種單色,最終就能表現(xiàn)出豐富的顏色質(zhì)感,比光滑平整的表面能呈現(xiàn)出的顏色效果更有魅力。這樣,不需要在一件作品上電太花哨的顏色,就可以避免人眼容易厭倦的單調(diào)。
2,鈦金電色層非常薄,大面積光金上使用這種電色工藝,難免隨時間出現(xiàn)磨損。這種密集起伏的表面形態(tài),使得緩慢的磨損,反而呈現(xiàn)出一種不尷尬的輕微做舊質(zhì)感。相比而言,一大片拋光光金上的顏色磨損,就會過于明顯,影響美觀。
還有一位當代珠寶設計師對鈦金的應用比較具有標志性,那就是趙心綺(Cindy Chao)女士。這位著名的華人珠寶設計師,每一件大件作品幾乎都是鈦金打造,成為把鈦金珠寶推向華人世界的重要力量。
她對鈦金的應用,主要取其輕便之意。因為她的代表作品幾乎都是大件滿鑲,這樣的尺寸,如果用K金,顯然非常影響舒適度。事實證明,鈦金確實與她的創(chuàng)作理念相得益彰。
由于她杰出的密鑲工藝,滿滿的寶石始終是作品的主角,鈦金的絢爛多彩這一點,倒不成為特別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最多為同色寶石鑲嵌作加強作用,比如祖母綠密鑲的地方,用鈦金底的電綠來加強祖母綠的綠色。甚至在某些作品中,即使同色寶石下面,也沒有使用鈦金電色工藝,似乎是由于鈦金并不能做出如寶石純正的顏色,而寧愿棄之不用。比如下面這件蝴蝶結胸針,紅寶石下面就使用了鈦金原色。
從2016年開始,筆者嘗試使用鈦金作為珠寶創(chuàng)作材料。取其色,取其輕,正是筆者最喜歡的鈦金應用原則。
大漆工藝是中國首創(chuàng)的一種裝飾藝術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期。制作大漆的材料主要來源于漆樹的分泌物,經(jīng)過復雜的工序,和礦物質(zhì)顏料的添加,最后得到耐久又絢麗的器物表面效果。
大漆的作品,作為有機物,無毒無害,可以做成食器,顏色艷麗持久,耐磨耐腐蝕,防腐防蟲。從出土的諸多漆器文物,幾千年后依然光鮮如新,就可以感受到大漆的優(yōu)點。
大漆的這些優(yōu)點都是契合珠寶的需求的,除了在硬度上略有缺失。因此,選擇一些不太需要抗磨的部位,把大漆作為珠寶設計的元素應用,是很合適的。如果再配合一些螺鈿的應用,會使得大漆部分表面更加華麗,具有珠寶感。
大漆在當代珠寶設計中還是比較先鋒的元素。其因為極具東方特色,在國外設計師中并不常見。國內(nèi)珠寶設計方興未艾,對這一材料細加應用的設計師也不多見。近年來僅見過青年珠寶設計師豐吉偶爾采用過這一材料。鮮艷的紅色與愛心形的設計主題相得益彰。
受到青年漆器藝術家田雪的推薦,筆者也在2019年嘗試過用大漆加入到珠寶創(chuàng)作中。
紅色作為大漆最傳統(tǒng)的顏色之一,與中國人的天然審美契合。大漆溫柔的質(zhì)地和純正的紅色,正與筆者心目中的辣椒相互呼應,于是制作了一對辣椒耳環(huán),品味生活的趣味。
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tǒng)稱,從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開始制作出粗獷的陶器。陶,是以黏性較高、可塑性較強的黏土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細微氣孔和微弱的吸水性,擊之聲濁。瓷是以黏土、長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蝕,胎質(zhì)堅硬緊密,叩之聲脆。
陶瓷作為近一兩千年來,世界對中國的印象物之一,無疑是極具東方特色的材質(zhì)。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將陶瓷作品作為頂級藝術品的文化傳統(tǒng)。“縱有家財萬貫,不及汝瓷一片?!边@句民間俗語,就體現(xiàn)出汝瓷這種宋代名瓷的價值地位。頂級瓷器,其價值遠遠超過一般珠寶。
陶瓷中的瓷,特別是一些新型陶瓷種類,尤其堅硬,耐磨持久。比如現(xiàn)代新型陶瓷中的氧化鋯陶瓷,莫氏硬度甚至能達到9以上,僅次于鉆石。加上它亮澤通透的質(zhì)感,豐富的顏色表達,耐高溫,化學穩(wěn)定性高的特質(zhì),作為珠寶材料的資格已經(jīng)具備。
燒制失敗的陶瓷原件上的裂縫
從本世紀初(2001年)開始,西方幾個主要珠寶大牌就開始在他們的入門級系列中使用精細陶瓷,顏色以簡單的黑白為主,突出作品的時尚性。到目前為止,在珠寶設計中,瓷的應用仍然較少。今后希望能看到更多這種源自中國的材質(zhì)出現(xiàn)在優(yōu)美的高級珠寶作品中。
法國品牌香奈兒(Chanel),從2001年開始,在其貴珠寶入門級Utra與山茶花系列中,應用了新型陶瓷材質(zhì)。
意大利老牌珠寶品牌寶格麗(BVLGARI),在其入門級B.Zero1系列中,運用了精密陶瓷。
法國著名珠寶商卡地亞(Cartier)也不甘落后,開始在其入門級系列Trinity中使用陶瓷。
法國新秀珠寶設計師Emmanuel Tarpin,近年來開始使用陶瓷作為珠寶創(chuàng)作素材。潔白的啞光面,在他的作品中展現(xiàn)出陶瓷寧靜素凈的風骨。
出于對陶瓷與大漆這兩種中國特色設計元素的喜愛,筆者于近日開始創(chuàng)作一件融合這二者的作品,為了減輕重量負擔,又一次使用鈦金作為金屬結構的材料。大漆與鈦金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驗,但在陶瓷這方面,對于筆者來說尚屬于首次探索。
目前,新型陶瓷在珠寶中使用的技術難點,主要是燒制過程中容易有裂縫,成品率較低。其硬度與韌性,倒是出乎意料地高。
其他新型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鋁與樹脂。鋁的表面氧化顏色比鈦金更加豐富,比如能燒出正色的大紅,和各種溫柔甜美的粉色,只是鋁金屬的硬度較低,純鋁比黃金硬度還略低一點,只有莫氏硬度2~2.9,即使加熱硬化之后,也沒有特別高,這就對設計師的設計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使如此,還是有一些比較前衛(wèi)的珠寶設計師成功將它們運用在高級珠寶定制領域。
樹脂作為先鋒材質(zhì),其實也有高級珠寶設計師在運用它,那就是JAR。這位魔法師般的設計師,在其近些年的作品中,大膽使用了樹脂這種材質(zhì),來制作一些對于他的作品來講,不算昂貴的作品(售價幾千美元)。這種藝術的探索精神,心態(tài)的開放平和,更值得珠寶設計師與品牌學習。
珠寶設計師,當然可以使用任何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然而珠寶作為人類日用品中的頂級裝飾品,其最高價值,就是為人們帶來精神享受。因此,不管是為了契合哪一類人的審美需求,最終仍然應該以美與舒適為作品的評價標準。這就要求設計師盡量化自己之精神美,融入作品的表現(xiàn)中,更要考慮佩戴者的各種切身感受,提供盡量輕松舒適的佩戴體驗。切勿盲目跟風,或者靠炒作某種材質(zhì)的形式主義,來強行賦予作品價值。畢竟,潤物細無聲,是美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