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波
(龍巖市永定區(qū)林業(yè)局,福建 龍巖 364100)
木材是生態(tài)型傳統(tǒng)材料,是現代四大基礎材料中唯一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huán)的綠色材料。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目前已成為第二大木材消耗國,第一大木材進口國,木材對外依存度高達50%。進入新世紀,國家實施以生態(tài)建設為主的林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森林質量有所提高,但距離滿足經濟發(fā)展和百姓生活改善對優(yōu)質木材的剛性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凸顯。同時開放性經濟不斷壯大,資源多元配置難度加大,轉型期森林資源總量增長,質量結構亟待優(yōu)化。營造和培育的工業(yè)原料林、鄉(xiāng)土樹種、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國家儲備林,符合我國木材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的現實需要,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的生動詮釋,是推進林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工程,對推進林業(yè)現代化建設、建設生態(tài)文明具有重要意義。龍巖市永定區(qū)2013年以來承接了以國有林場為國家儲備林基地的建設任務,目前已建國家儲備林基地4個,面積1300.4hm2。本文通過實施2015年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開展國家儲備林基地營建與實施效果評價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林集約栽培的儲備林,8年生年均蓄積量生長量為0.92m3/667m2,是對照(一般造林)的3.8倍;現有林改培的儲備林,17年生年均蓄積量生長量為0.83m3/667m2,是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的3.1倍,投入產出比1:7.6,效益顯著。實施林分質量精準提升措施,營造和培育多功能國家儲備林,森林資源總量增長,質量結構得到優(yōu)化。
永定區(qū)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理坐標:北緯24°23′~25°05′、東經116°25′~117°05′。地貌屬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區(qū),海拔多在350~800m。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濕潤溫和,年平均氣溫18~21.1℃,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霜期10d,年降雨量大都在1435~2019㎜。林地土壤以紅壤為主。在全國植被區(qū)劃系統(tǒng)中,永定區(qū)屬中國東部濕潤森林區(qū)常年溫暖照葉林帶,南嶺東部常綠楮類林區(qū),閩西博平嶺常綠楮類闊葉林小區(qū),植物繁多,資源豐富。永定區(qū)下轄24個鄉(xiāng)(鎮(zhèn)),282個村(居)民委員會。土地總面積22.2萬hm2,有林地面積16.57萬hm2,森林覆蓋率75.2%??側丝?7.4萬人,財政總收入17.25億元,全區(qū)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萬元。屬經濟欠發(fā)達的革命老區(qū)。但各類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
2.1.1 試驗地
試驗地為2015年金豐國有林場營建的儲備林基地,面積289.47hm2,其中人工林集約栽培106.67hm2,現有林改培182.8hm2。
2.1.2 主要造林樹種
本著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我區(qū)氣候、林地立地質量、樹種造林技術的成熟度及苗木來源難易等因素,選擇杉木、馬尾松、木荷和閩楠等。
2.1.3 苗木來源與質量要求
本項目苗木來源于上杭白砂國有林場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苗木規(guī)格與質量執(zhí)行福建省地方標準《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DB35/T517-2004)要求,嚴格選用生長健壯、無病害的合格Ⅰ級全冠苗上山造林(表1)。
2.2.1 對比類型選擇與技術措施設計
集約人工林栽培類型為金豐林場大斜工區(qū)116林班02大班080小班2015年營造的集約人工林;對照(一般造林)為相鄰湖雷鎮(zhèn)淑雅村032林班03大班010小班,林分類型一致,立地質量等級Ⅲ級、人工起源、年齡8年、樹種組成7馬3闊?,F有林改培類型為金豐林場圓頭山工區(qū)125林班06大班040小班,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為相鄰城郊鎮(zhèn)龍門村010林班07大班050小班,林分狀況及技術措施設計見(表2)。
表2 木材戰(zhàn)略儲備林基地試驗地技術措施類型表
2.2.2 調查方法與內容
2021年12月,每個對比試驗地按上、中、下坡位(3個重復)進行小樣圓(半徑3.26m)調查株數、樹種組成、郁閉度、胸徑、樹高等調查因子。根據3個樣圓比例成數求算平均胸徑和平均樹高,根據《立木二元材積表》求算單位面積蓄積量,并進行對比分析。
儲備林基地與對照(同類林分)情況(表3)。
3.1.1 國家儲備林基地集約人工林栽培與對照(一般造林)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8年生的集約人工林的林分郁閉度達0.6,是對照(一般造林)的林分郁閉度0.4的1.5倍;集約人工林的林分平均胸徑達12cm,是對照(一般造林)的林分平均胸徑7.2cm的1.7倍;集約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樹高達8m,是對照(一般造林)的林分平均樹高5m的1.6倍;集約人工林的林分年均蓄積量生長量為0.92m3/667m2,是對照(一般造林)林分年均蓄積量0.24m3/667m2的3.8倍。可見營造國家儲備林,實施集約人工林技術措施,能夠明顯促進林木生長。
表3 2015年永定區(qū)儲備林基地與對照(同類林分)情況表
3.1.2 國家儲備林基地現有林改培與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比較
9年生同類中齡林現有林改培,17年生的林分郁閉度達0.8,是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的林分郁閉度0.6的1.3倍;現有林改培的林分平均胸徑達16.8cm,是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的林分平均胸徑10.2cm的1.6倍;現有林改培的林分平均樹高達13m,是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的林分平均樹高9m 1.4倍;現有林改培的林分年均每畝蓄積量生長量為0.83m3/667m2,是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的林分年均每畝蓄積量生長量為0.27m3/667m2的3.1倍??梢姞I造國家儲備林,實施現有林改培技術措施,能精準提升森林質量,促進林木快速生長。
3.2.1 經濟效益評估
從投資額和木材產量的經濟效益評估。經測算,2015年營建國家儲備林基地289.47hm2,集約人工林投入2275元/667m2,現有林改培投入800元/667m2,管護費22元/年·667m2,總投入920萬元(不含利息),預期林木蓄積量11.7萬m3,預期評估值7020萬元,投入產出比1:7.6(表4),效益顯著。
表4 2015年國家儲備林基地投入產出情況表
3.2.2 社會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評價
項目建設對區(qū)域涵養(yǎng)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同時能為建設單位提供一定的生態(tài)產品,實現資源資產價值增值。項目建設實現森林的可持續(xù)經營,保障國家的木材安全,同時,推動項目區(qū)人口、經濟、社會、生態(tài)、資源的和諧發(fā)展,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同時,項目建設造林撫育、林木管護需投工投勞等,可增加就業(yè)崗位,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1)永定區(qū)營造和培育的工業(yè)原料林、鄉(xiāng)土樹種、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國家儲備林基地,符合我國木材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的現實需要,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的生動詮釋,是推進林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工程,對推進林業(yè)現代化建設、建設生態(tài)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2)人工林集約栽培的儲備林,8年生年均蓄積量生長量為0.92m3/667m2,是對照(一般造林)的3.8倍;現有林改培的儲備林,17年生年均蓄積量生長量為0.83m3/667m2,是對照(同類林分一般管護)的3.1倍,投入產出比1:7.6,效益顯著。實施林分質量精準提升措施,營造和培育多功能國家儲備林,森林資源總量增長,質量結構得到優(yōu)化。
(3)實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一是因技術措施要求高,各個環(huán)節(jié)投資成本增加,建議要創(chuàng)新融資模式,引入多樣化融資工具,籌措儲備林建設資金;二是供地受林業(yè)采伐政策影響,無法實施大規(guī)模連片林地集約人工林栽培建設基地。建議要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以家庭林場和合作社參與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模式。三是要創(chuàng)新管護模式,引入無人機巡航測系統(tǒng),加強對林業(yè)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工作,防治有害生物蔓延。同時提高護林防火效率。
(4)利用國家儲備林發(fā)展林下經濟,發(fā)展林下特色產業(yè),增加收入,進而加大儲備林基地投入,促進人工林大徑材培育,推進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