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美琳
從遠古狩獵、采集時代起,魚一直與人類關系密切,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人們除了將魚當作食物以外,還賦予了魚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從《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其中都有魚的意象。有意思的是,當魚搖擺著尾巴,出現(xiàn)在流行音樂當中時,它又被現(xiàn)代人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
中國人素來愛魚,民間傳說中有許多與魚相關的典故。如“鯉魚躍龍門”“臥冰求鯉”,宣揚的是積極進取、行善盡孝的傳統(tǒng)美德;“知魚之樂”“得魚忘筌”,體現(xiàn)的是早期的哲學思想。
除此之外,魚的意象還指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們自小熟讀的漢代樂府《江南》,其中寫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便是用魚在蓮葉之間的嬉戲來比喻青年男女的嬉戲追逐。
在古代傳說中,不僅“鴻雁”可以“傳書”,魚也可以傳遞書信。漢代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這樣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薄半p鯉”的典故便出自此,后來漸漸演變成古人對書信的稱謂。另外,古人常把絲絹書信扎在兩片竹木簡中,簡多刻成魚形,因此書信也被稱為“魚書”。就這樣,魚的意象與古人的思念深深地聯(lián)系在一起。魚與水的關系,總讓人聯(lián)想到戀人或者夫妻之間的難舍難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魚這一物種有了更多科學的了解。在流行音樂之中,魚有了與以往不同的寓意,更浪漫,也更現(xiàn)代。
比如流行歌曲《化身孤島的鯨》,就塑造了孤獨的鯨魚的形象?!拔沂侵换砉聧u的藍鯨,有著巨大的身影。”歌曲里的主角Alice 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它發(fā)出的聲音頻率是52 赫茲,而它的同類發(fā)出的聲音頻率只有15 到25赫茲。世界上沒有任何鯨魚能聽懂它的聲音,在同類眼里它就是個異類。
音樂人將Alice 的故事寫進歌里。在溫柔治愈的旋律中,那孤獨的藍鯨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其實,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孤獨的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用力地發(fā)出尋找同伴的信號,奈何卻得不到回應。這個時候,我們多希望遇到那個懂自己的人!因此,這首歌看似描寫孤獨,實際上表達了對愛和陪伴的向往:“直到那一天,你的衣衫依舊,而歌聲卻溫柔,陪我漫無目的地四處漂流?!?/p>
魚在水中游,自由自在,離開水后,卻無法生存。也許是因為這一點,魚在流行音樂中,承載的情緒多是悲傷的。
“我要忘了你的樣子,像魚忘了海的味道?!备枋滞踬E浪演唱的這首《像魚》,就像歌的名字一樣,借由魚的口吻,表達了“我”對故人的思念。據(jù)說,魚只有七秒鐘的記憶,七秒鐘之后,它就會忘記之前發(fā)生的事。“我”將自己比作魚,想和魚一樣只有七秒鐘的記憶,這樣就不會為“你”牽腸掛肚。然而魚每分每秒都在水中,它又怎么可能忘記水的味道呢?這首歌唱的正是我們面對逝去的感情時,想要忘記卻又刻骨銘心的矛盾。
類似的表達,我們在齊豫的《飛鳥與魚》中也可以聽到?!帮w鳥如何去愛,怎么會愛上水里的魚?”飛鳥與魚的愛情,是注定悲傷的相遇,特別是對于魚來說。飛鳥可以展翅高飛,也可以偶爾停在水邊或棲在水中樹枝上??墒囚~只能日復一日地在水中徘徊,等待飛鳥駐足。在這樣的故事里,魚只能被動地等待。這是魚的無奈,也是魚的悲傷。
音樂的歌詞從根源上說,脫胎于詩歌的文本。流行歌曲中與魚相關的作品,實際上也源于傳統(tǒng)文學對于魚這一意象的詮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流行音樂人對傳統(tǒng)詩歌和文學作品中的魚的意象進行取舍,將其中符合現(xiàn)代人心理需求的部分,比如快樂、悲傷、孤獨等,提煉出來,寫入流行音樂的歌詞之中。這樣,古老的魚在流行音樂中,也有了生機活力,也浪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