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鈞
馮異
“大樹將軍”不計功
標簽
甘于奉獻
題記
馮異馳燕趙,出征屢建功。
凱旋藏樹下,美名記汗青。
馮異(?-34),東漢初將領。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自幼喜讀書,通曉《左氏春秋》《孫子兵法》等。曾隨從東漢光武帝劉秀長期在燕趙(今河北省境內)作戰(zhàn)。
西漢更始帝更始元年(23年),馮異隨從劉秀鎮(zhèn)撫河北,向劉秀建議,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恩澤。劉秀從其策,深得擁護。至邯鄲,馮異與銚期深入民間,訪貧問苦,宣揚劉秀的功德,并秘密了解地方官對劉秀的態(tài)度,上報劉秀。
更始二年(34 年),占據邯鄲自稱天子的王郎,一時勢力興盛,追捕可能成為勁敵的劉秀,馮異隨從劉秀自薊(今北京市西南)向南奔馳,以躲避追捕。至饒陽(今河北省饒陽縣)蕪萎亭時,天氣寒冷,饑餓疲勞,馮異找來豆粥,使劉秀饑寒俱解。至南宮(今河北省南宮市),遇大風雨,在道路旁邊的一所空房避風雨。馮異找來薪柴,給劉秀烤火取暖,又親自煮麥飯為其充饑,還找來一個兔肩為其保暖。再渡滹沱河至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區(qū)),馮異收河間(今河北省河間市、獻縣一帶)兵歸順劉秀,被劉秀封為偏將軍。后又隨從劉秀攻破邯鄲,剿滅王郎。因功被封為應侯。
馮異為人謙讓不爭,與諸將相逢,總是引車讓路。每當打了勝仗宿營休息時,諸將都并坐談論各自的功勞,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每逢此時,馮異卻是常常單獨隱蔽在大樹下,從不參與論功爭賞。因而,他被稱為“大樹將軍”。劉秀攻破邯鄲后,重新調整軍隊部署,下層將士皆愿劃屬“大樹將軍”麾下。
劉秀稱帝后,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隨從劉秀南征北戰(zhàn)10 多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年(34年)死于北平(今保定市滿城區(qū)一帶)軍中。劉秀得知后非常悲痛,賜謚號為“節(jié)侯”。漢明帝劉莊時,圖畫“光武中興”功臣,馮異被列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