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櫻姝
隨著年齡的增長,近年來周圍不愛運動的朋友屈指可數(shù),仿佛運動才是主流,尤其是愛跑步的朋友,多得簡直鋪天蓋地。跑步,算是外界受限最小的一項運動,抬腳可跑,便于實現(xiàn)。只要一刷朋友圈,肯定能看到誰跑步多少公里、堅持跑步第N天的打卡截圖。以前讓人覺得高不可攀的馬拉松,現(xiàn)在好像都成了稀松平常之事。
跑步愛好者多是長跑者。短跑有天賦的成分,不是人人都能操作的;但長跑就不一樣。長跑者終極目標就是跑馬拉松,怎么著也得來個“半馬”或者“歡樂跑”,好像這樣才能證明自己人過中年并非油膩。
回想起我也曾有過兩段跑步的日子,不過僅是跑八百米的中學(xué)生水平。中學(xué)生時代,我對跑八百米就非常怵,每次體育及格都很勉強。所以這個在馬拉松跑者眼里幾乎被忽略不計的距離,卻被我拿來當(dāng)了鍛煉的標準。
第一段跑步經(jīng)歷發(fā)生在我剛上大學(xué)時,那時脫離了中學(xué)時代只顧學(xué)習(xí)不顧外在形象的生活方式,我也得把自己微胖的體重減一減。于是跟著宿舍的姐妹們大冬天去操場跑步。不過我意志力不夠,跑不了多少米就自動切換成了走路模式。操場邊上有一排排梧桐樹,在瑟瑟寒風(fēng)里已凋零成了禿枝,我邊走邊想象梧桐樹秋天的夜雨、夏日的濃蔭、春天的飄絮。在行走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操場邊角處不懼嚴寒的那些談戀愛的青年男女,感覺自己就是只夜行的貓,他們都是出洞的老鼠。
第二段跑步,是我結(jié)婚后為了備孕增強體質(zhì),我制訂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運動方式,偶爾晚上八九點會出現(xiàn)在附近學(xué)校操場上。400米一圈的跑道,我只跑兩圈,從不貪多,嚴格把控,而且也沒野心要挑戰(zhàn)自己,多跑那么一丟丟。
在跑這區(qū)區(qū)800米的過程中,我還得不斷勸慰自己,用意志力來應(yīng)對枯燥。我體會到了運動對人毅力的激發(fā),未嘗不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收獲。晚上跑步視線不好,尤其到了冬天,但操場上運動的人們鍛煉熱情不減,有時還會遇到大冷天還一身短裝打扮的跑者,再一瞧,人家還是老年人,我就更不好意思了。
堅持跑了一段日子后,體質(zhì)不知是否增強,但在控制體重方面,還是有所幫助。只是自從我懷孕生子后,個人時間被孩子擠壓得所剩無幾,跑步的事暫就擱置一旁了。
不跑步就改走路吧,比跑步還容易。但要想通過走路達到鍛煉效果還是有一定要求的,不是隨便走走就行的。我是遛娃時順帶走,我的節(jié)奏得跟著娃走,眼睛也是在娃身上打轉(zhuǎn)。
與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那70歲的老媽。雖然她老人家在廣場舞、馬拉松、爬荒山野嶺方面毫無建樹,但她飯后一定要散步。老媽散步時步伐輕快,心無旁騖,完全不是遛彎的悠閑狀態(tài),她是要把散步當(dāng)作鍛煉的。
看看愛動的老媽,再看看懶散的我,我只有羞愧、羞愧、羞愧!雖然我知道不運動的種種弊端以及運動的諸多好處,但想那么多不如真正行動起來。這就是為何有些人困惑:讀了很多書、懂了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思想過程猛如虎,回神發(fā)現(xiàn)原地杵。只有動起來,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