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燕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 蘇州 215621)
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試題調(diào)研(2022年第8輯物理)》有一道最新原創(chuàng)試題,內(nèi)容如下:
A.該電動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為90km/h
B.該車以額定功率行駛時最長行駛時間為10h
C.若從完全沒電到充滿電用時9h,則充電電流約為4.96A
D.放電時電池可輸出的理論最大電荷量為9×104C
表1 某款電動汽車的參數(shù)
該試題正確選項為C.參考解析中利用能量關(guān)系U充I充t充=U放Q放,即336 V×I充×9 h = 60 V×250 A·h.可得充電電流約為4.96 A,對此求解方法學生并無異議.但較多學生和老師卻提出疑問:為什么不能用“Q=It,I= 250 A·h ÷9 h = 27.8 A”去計算呢?對此,筆者結(jié)合生活實際應用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需要明確,如果直接施加給電池的充電電壓太高,會造成電池嚴重發(fā)熱甚至爆炸,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實際生活中廠家規(guī)定的充電電壓,都只能略高于電池輸出電壓.例如平均輸出電壓為3.7 V的鋰離子電池的最高充電電壓約為4.2 V,輸出3.8 V的聚合物鋰電池最高充電電壓約為4.35 V,輸出12 V的鉛蓄電池最高充電約為14.4 V,本題中的60 V電池其最高充電電壓約72 V(具體會因電池種類及容量而略有變化,但一般不會超過75 V)[1],是不能直接用336 V對其充電的.
也就是說,題中的336 V充電電壓其實是充電器(充電樁)輸出的間接充電電壓,實際上還需要經(jīng)過“直流降壓模塊”降低到略高于60 V(如果不考慮充電損耗和實際充電策略,理想情況下可認為等于60 V)才能施加于電池.同時為了確保充電功率,在降壓的同時也會增加電流,其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高壓充電原理圖
題中給出的充電電壓336 V(即U1)其實是充電器輸出電壓,那對應求解的充電電流也應該是充電器的輸出電流,即圖中的I1=4.96 A.故選項C是正確的.
如果用“Q=It,I= 250 A·h ÷9 h = 27.8 A”計算得到電流27.8 A,這是經(jīng)過降壓后且不考慮充電損耗時直接施加于電池的充電電流I2,該直接充電電流I2是對應直接充電電壓U2(即60 V)的,和題中的U1=336 V并非對應關(guān)系.此處的直流降壓增流模塊在效果上和交流降壓變壓器相類似, 經(jīng)過降壓后輸出電流是顯著大于輸入電流的.故流入降壓模塊(即充電器輸出)的電荷量Q1=I1t,是小于降壓模塊輸出的電荷量Q2=I2t(即250 A·h)的.也就是說,如果要用Q=It求解和336 V對應的充電電流,還需要知道充電器輸出的電荷量Q1,該電荷量是明顯小于電池的容量250 A·h的.
由Q=It可知,為了實現(xiàn)快速充電,需要提高直接施加于電池上的充電電流,這就對充電接口和充電線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本題為例,如果充電樁直接用較長的電纜輸送60 V / 27.8 A(生活中的主流電動汽車的直接充電電流甚至達到幾百安培)的大電流給電池,這就需要很粗的導線,對應的充電接口的允許極限電流也需要做得很大,這在技術(shù)上和成本方面的要求是比較高的[2].另外大電流通過導線也會引起比較嚴重的發(fā)熱損耗.而如果充電器(充電樁)改為輸出336 V/4.96 A的較小電流,那么就可以采用較細較長的電纜連接汽車,對汽車上充電口的極限電流要求也可以放低,對應的線路損耗也較小.而降壓增流模塊是直接內(nèi)置在汽車內(nèi)部,甚至和電池整合在一起的,它和電池距離很近,可采用很短的粗導線連接,成本較低,發(fā)熱較小[3,4].
提高充電功率和間接充電電壓、同時降低間接充電電流,這種“升壓降流快充技術(shù)方案”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除了電動車,在手機和手提電腦等數(shù)碼產(chǎn)品中也廣泛使用.以筆者所用的紅米note9手機為例,其電源適配器參數(shù)如圖2所示.
圖2 某款手機充電器參數(shù)
可以發(fā)現(xiàn),該充電器可以根據(jù)設備支持的不同充電協(xié)議,充電電壓可以調(diào)整為5 V,9 V,12 V,其中用5 V標準電壓充滿手機(內(nèi)置電池容量5 000 mA)需要接近2 h,而采用9 V和12 V快充,雖然間接充電電流變小了,但充電時間反而明顯變短.
部分手機之所以也采用“升壓降流”充電方案,主要原因也是受到了充電接口和充電線路的限制.手機的充電接口,主要由Micro USB接口(老款安卓接口)、USB Type C接口、蘋果Lightning接口,都是非常迷你小巧的,其內(nèi)部的單個金屬觸點寬度不到1 mm,遠小于家用電器的電源接口,是不適用于大電流的.同時手機充電線也比較細軟,其內(nèi)部一般設計了4根導線(2根供電、2根傳輸數(shù)據(jù)),故其中的供電導線的截面積是非常小的,同樣不適合大電流通過.所以采用較小的間接充電電流,對充電線和充電接口的要求就可以降低,還可以兼容早期的充電接口和充電線.當然,較小的間接充電電流進入手機內(nèi)部后,同樣還需要經(jīng)過“降壓增流”(核心是電源管理芯片)才能直接施加于電池進行充電.物理是和生產(chǎn)生活、科技前沿聯(lián)系非常密切的一門學科,中學物理教師也需要及時關(guān)注科技熱點和了解物理知識的最新生活應用,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