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您好!
在我7歲的時候,我有了一個弟弟。自從弟弟出生以后,媽媽感覺很開心,但也很疲憊。媽媽不再陪我睡覺,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常常抱我親我,而是更多地抱弟弟、親弟弟。我知道弟弟還小,需要媽媽照顧,我也覺得弟弟有時很可愛,但是我心里還是非常非常痛,尤其是媽媽陪弟弟而無法陪我的時候,覺得媽媽的愛被分走了,媽媽不像以前那樣愛我了。有時候我無論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覺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好想把媽媽的愛全部奪回來啊,可是也無能為力,感覺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我該怎么辦?
同學(xué):
你好!
作為一名心理老師,近半年來我也接待了不少和你有同樣困擾的同學(xué)——感覺弟弟妹妹分走了父母的愛,內(nèi)心悲傷、痛苦而無助。我現(xiàn)在最想做的,是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摸摸你的頭,聽你訴說煩悶。
研究發(fā)現(xiàn),從一孩到二孩的角色轉(zhuǎn)變往往讓父母感到不適應(yīng),難以滿足兩個孩子的照顧需求。父母忽略了你的需要,沒有做到公平對待你們,你對他們當(dāng)然會有不滿,但我希望你在充分表達和宣泄你的情緒后,冷靜地告訴自己:你和父母處于同樣的境地,弟弟的出生對你和你的父母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理性而全面地分析問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你在敘述中提到的核心問題是你媽媽對待你和弟弟存在差別,你感受到媽媽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情感等投入弟弟身上。實際上這樣的情況不是只在你家出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父母會因為考慮到二孩年齡較小,需要更多的照料,對二孩分配更多的情感投入。而你已經(jīng)因為父母的這種舉動影響到情緒狀態(tài)和日常生活了,所以有必要做出改變。
想做出改變,先要充分觀察和探索現(xiàn)狀。請你先澄清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具體方面,比如,在哪些情況下你會感覺媽媽不愛你了,除了你提到的媽媽不陪你睡覺、更少親你抱你,還有其他情況嗎?你感覺不舒服是因為覺得媽媽偏心、嫉妒弟弟,還是其他什么原因?媽媽照顧弟弟時,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悲傷、憤怒,還是其他情緒?你在哪段時間感覺最不開心,是晚上媽媽和弟弟睡覺時,還是其他什么時候?
當(dāng)你梳理清楚這些具體事實和情緒感受后,你就可以試著和父母說出這些事實和感受,表達你渴望陪伴的需求。
即便你的需求和建議父母沒有采納,但你對情緒的梳理和表達也讓你的煩悶有了一個出口,以后無論遇到什么困擾都可以用這個分析思路來幫助自己。
接下來,我會給你一些更具體的建議。
你可以向父母爭取更多的特權(quán)。因為你的年齡相對大些,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你可以跟父母商量在課余時間有更多的自主安排。比如,你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義工,或者發(fā)展你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是和同學(xué)玩耍。
二胎家庭的心理學(xué)研究也推薦使用一種補償模式,父母的一方與老二相處時間更多的話,另一方可以多和老大相處。或許你可以和父母溝通,媽媽花較多時間照顧弟弟,讓爸爸多和你聊天或者帶你出去玩,你期望的有儀式感的肢體語言也可以由爸爸來做。
上述兩個策略都需要你和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最終達成共識?;蛟S這樣的“家庭會議”更多是由父母召開,但我覺得你也可以嘗試去組織。我從你的敘述中感受到你是一個心思細(xì)膩、熱愛家庭的好孩子,你有能量去做出改變,而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你的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系統(tǒng)中的其他人,進而改變他們的觀念與行為。
最后我特別想跟你聊聊你和弟弟之間的關(guān)系。你和弟弟之間的人際紐帶是家庭中的同胞關(guān)系。同胞關(guān)系有四點特別之處:與生俱來,持續(xù)時間長;無法自主選擇,非努力所能得;具有相對平等性;擁有共享或非共享的經(jīng)歷,促成了同胞之間的相似性與獨特性。
雖然弟弟的出生給你帶來很多困擾,但正如你所說,弟弟有時也很可愛,你們今后可以是相互扶持一輩子的親密好友,所以你要擺正對弟弟的心態(tài)。我的學(xué)生里就有因為父母對弟弟妹妹照顧更多,忍不住對弟弟妹妹很兇的哥哥姐姐,他們的父母會更多地責(zé)備哥哥姐姐,心疼弟弟妹妹,造成惡性循環(huán)。
我想告訴你:媽媽對弟弟更多的照顧,并不是弟弟在搶奪媽媽的愛,不要把不滿轉(zhuǎn)移到弟弟身上,沖突激化影響的還是你自己,甚至還有你的未來。
你也可以勇敢地找你的親戚或者老師等信任的人,面對面地溝通。我相信他們可以通過父母、孩子、老師的面談,更直接高效地解決問題。
(黃彬彬:《青年文摘》特邀成長導(dǎo)師,北京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碩士,高中心理健康與生涯教育專職教師,多家媒體特約作者)(范李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