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甜,王捷虹
(1.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功能性便秘是排除其他原因(如腸道及全身器質性因素、藥物等)導致的便秘,且不同于腸易激綜合征的一種功能性腸病,臨床上常表現為排便費力、排便次數減少、排便不盡感等[1]。從1項對社區(qū)人群所進行的慢性便秘現況數據分析來看,我國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6%[2],且年齡越大,人群患病率也越高[3]。西醫(yī)多以促胃腸動力藥、導瀉劑、微生物制劑等治療,但效果不理想,或停止用藥后癥狀復現,影響遠期療效[4]。
王捷虹,主任醫(yī)師,教授,陜西省名中醫(yī),陜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其從事醫(yī)教研工作數十年,積累了多年治療便秘的寶貴經驗,認為功能性便秘患者以脾胃濕熱證多見,以清熱化濕、導滯通便為治療原則,方選三仁湯加減,根據個人體質與病證調整用藥,臨床收效良好。筆者有幸跟診左右,獲益匪淺,現將王捷虹教授運用三仁湯的經驗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功能性便秘可歸于中醫(yī)“便秘”范疇,在古籍中有“大便難”“脾約”“秘澀”“秘結”等描述,該病致病因素有飲食、情志、年齡、外邪等。便秘不通之病機,究其原因主要為熱結、氣滯、寒凝、血瘀、體虛等導致腸道不能正常傳導?!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大便難。”《濕熱病篇》云:“陽明為水谷之海,太陰為濕土之臟,故多陽明太陰受病。”王捷虹教授認為,現代人們便秘多與脾胃濕熱相關。脾胃濕熱型功能性便秘的病機關鍵為脾胃先傷,復因濕熱阻滯氣機,腸道傳導不利而致大便秘結[5]?,F代社會人們不僅生活節(jié)奏快,而且有較大的就業(yè)壓力,生活方式多有不當,如熬夜、吸煙、飲酒,且飲食選擇多樣,食生冷油膩等易影響脾胃功能。脾胃位于中焦,為倉廩之官。胃主受納,脾主運化,納運相協(xié);胃順降,脾氣升,氣機暢通;胃喜潤,脾喜燥,燥濕相濟,脾胃共同為機體提供營養(yǎng)物質。脾胃一旦受損虛弱,功能失調,全身氣機不暢,濕邪不能運化,久而郁結于里,形成濕熱。加之關中地區(qū)人群的飲食習慣以面食為主,副食簡單,蔬菜種類較少,食物原料和加工方式簡單,飲食口味偏咸辛辣[6]。飲食偏嗜易損傷脾胃,稽留濕熱,濕熱下趨腸道,腸道閉塞不通,穢濁蘊結,可見大便溏滯不爽,氣味穢臭,甚至數日不大便也無明顯便意,舌苔濁膩,脈沉滑數,此為濕熱稽留脾胃的征象。
2.1 非理氣不能治濕熱 臨床中,脾胃濕熱型功能性便秘多與脾虛便秘相混淆,常以益氣健脾法治療,療效欠佳,甚至加重病情。王捷虹教授著眼于“濕熱”,認為脾胃濕熱、大腸傳導失司是脾胃濕熱型功能性便秘的關鍵,而理氣是治療濕熱的重點。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焦篇·濕溫》中指出“徒清熱則濕不退,徒祛濕則熱愈熾”,并認為“氣化則濕化,小便利則火腑通而熱自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胃為陽土,喜潤惡燥,喜順降,其生理功能為受納、腐熟水谷。胃氣順降,則濁氣向下,食物中不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殘剩渣滓會隨腸道向下從而形成糞便,并在機體整體調控下規(guī)律排出。若胃失通降,濁氣不能向下,胃脘腸腑皆會受累,導致脘腹脹滿,甚至大便不通等。脾為陰土,喜燥惡濕,脾氣主升,其生理功能為運化水液。脾氣不升,水谷精微等營養(yǎng)物質不能正常輸散,易積聚生濕生痰,濕邪阻遏氣機,又會影響胃的通降及水谷精微的輸布。加上飲食辛辣,濕邪久郁,濕熱二邪于脾胃相合,熱邪雖無形,卻能以有形之濕邪為依托,濕為陰邪,重濁黏膩,濕熱膠著不解,纏綿難化,氣機升降失司,納運失常,燥濕不濟,導致津液轉輸,布散失常,濁邪壅滯,腸道傳導失司,糟粕內停不出故大便不暢,穢濁蘊結不泄則黏膩不爽。過濕傷陽,過熱耗陰,導致疾病后期虛實錯雜,遷延反復[7]。因此,王捷虹教授強調,調理脾胃氣機是治療脾胃濕熱型功能性便秘的重點。脾胃氣機調暢則濕熱可化,濕熱化則大便通,氣機出入有序,脾胃納運協(xié)調,燥濕相濟,才能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的生理功能,保持機體的健康狀態(tài)[8]。
2.2 用藥經驗 三仁湯出自《溫病條辨·上焦》第43條,功效為清熱利濕、宣暢氣機。此方乃清·吳鞠通創(chuàng)立,主治濕溫病,原方由杏仁五錢(15 g),飛滑石六錢(18 g),白通草二錢(6 g),白蔻仁二錢(6 g),竹葉二錢(6 g),厚樸二錢(6 g),生薏苡仁六錢(18 g),半夏五錢(15 g)組成,可宣上、暢中、滲下,通利三焦,清熱化濕,導滯通便,切合脾胃濕熱型便秘病機。王捷虹教授認為,苦杏仁味苦性微溫,可宣利上焦氣機,尤其是肺氣,開水之上源,進而調節(jié)一身之氣;豆蔻辛溫芳香,辛可行氣,溫可化濕,水濕化則脾氣健;薏苡仁味甘淡涼,可利水滲濕、健脾。此三味苦辛淡滲,能宣通三焦氣機,破滯利濕,故為主藥。淡竹葉、通草皆為甘淡寒品,可滲利濕熱。半夏、厚樸辛開苦降,行氣除滿,有理氣除濕之功?;院陡实?,可清熱滲濕利竅,善祛下焦?jié)駸?。芳化、苦燥、淡滲皆有體現,表里之濕向內外同時分解;宣上、暢中、滲下共同作用,濕熱自三焦分路同消。祛濕不忘理氣,滲利又合清熱,方證切合,氣機暢,濕邪祛,則大腸傳導正常,大便自通。臨床上王捷虹教授用藥組方不拘泥于此,靈活選藥,隨證加減,因人而異。如調理氣機多用厚樸、枳實、苦杏仁、豆蔻;濕重多用薏苡仁、滑石、澤瀉、半夏、蒼術、白茅根;熱重多用黃芩、黃連、黃柏,同時用太子參、麥冬、石斛固護胃陰,白術、茯苓等升健脾氣?,F代藥理學研究顯示,三仁湯可以加快脾胃濕熱證、濕偏重證大鼠胃的蠕動,并促進胃泌素的分泌[9]。童瑤等[10]給予濕熱壅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三仁通便湯口服治療后,發(fā)現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無明顯不良反應,總體治療效果滿意。
2.3 起居調攝 飲食調整或膳食纖維補充治療可用于藥物治療之前或與藥物治療聯(lián)合應用。對于便秘患者,醫(yī)院就診服藥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想便秘情況切實好轉,平時飲食起居方面的自我干預也必不可少。首先,便秘患者應多飲水,每日飲水量應在2 500~3 500 m L。其次,在平時飲食中,應增加膳食纖維在每餐的體積質量,減少精米、白面及油炸食物的占比,平衡攝入人體需要的各類營養(yǎng)元素。膳食纖維作為一種多糖,可增加胃腸道蠕動,如燕麥、水果、蔬菜等都是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最后,適量的體能運動也很重要。另外,調暢情志也必不可少,保持平和安靜的心態(tài),有利于便秘情況的好轉。
患者,男,52歲,2020年10月5日初診。主訴:便秘1年余,加重伴口中黏膩1周?,F病史:1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便秘,排便不爽,質軟臭穢,1~2 d一行,呈間斷性發(fā)作,故未經系統(tǒng)治療。1周前,患者因進食油膩,便秘加重,伴口中黏膩,特來求診。刻下癥:排便不暢,大便不爽,質軟臭穢,2~3 d一行,伴口中黏膩,無明顯胃脹胃痛,稍有口干口苦,小便顏色發(fā)黃,眠差,多夢,眠淺早醒,舌紅,苔黃厚膩,脈沉滑。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中度),反流性食管炎(A級),胃多發(fā)性黃色素瘤。既往體健。西醫(yī)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中度),反流性食管炎(A級),胃多發(fā)性黃色素瘤。中醫(yī)診斷:便秘。辨證:脾胃濕熱證。治法:清熱化濕、導滯通便。給予三仁湯加減治療。處方:薏苡仁15 g,苦杏仁10 g(后下),厚樸15 g,滑石15 g(先煎),豆蔻8 g(后下),清半夏12 g,蒼術10 g,白茅根20 g,合歡皮15 g,麥冬10 g,白術30 g,枳實15 g,黃柏10 g,澤瀉10 g。7劑,水煎,每日1劑,早晚各1次。
2020年10月12日二診:患者自述口中不再黏膩,便秘好轉,日行1次,仍有不暢,納食尚可,睡眠質量較初診已有所改善,舌紅,苔黃厚,脈沉滑。上方加石菖蒲以化濕和胃,柏子仁以養(yǎng)心安神,囑服7劑后復診。
2020年10月19日三診:患者自述排便較前通暢,日行1次,量質均可,睡眠質量提高,納食好,舌紅,苔黃厚,脈沉滑。近日稍有口黏,故改石菖蒲為瓜蔞以清熱滌痰。繼服14劑后而愈。
按語:《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大便難?!薄稖夭l辨》言:“脾主地氣,屬太陰濕土,濕氣太過,反傷本臟化氣,濕久濁瘀,至于下焦,氣不唯傷,而且阻矣。氣為濕阻,二便不通?!北景富颊弑闶侨绱耍慌蓾駸嶂?,大便黏膩,排便不甚順暢,2~3 d一行,苔黃厚膩,證屬脾胃濕熱。濕邪阻滯大腸,日久郁熱,燥化不行,故便秘而不暢;濕郁中焦,氣滯不通,故口中黏膩,膽氣郁熱,故口干口苦;苔黃厚膩、脈沉滑均考慮源于濕熱。胃多發(fā)性黃色素瘤也提示脾胃濕熱郁結。故選用三仁湯清熱化濕,導滯通便。方中滑石清熱利濕,薏苡仁健脾利濕,二者相合,將濕熱自下焦祛除;苦杏仁宣利上焦之肺氣,豆蔻行氣寬中,水濕得化,脾氣自??;清半夏、厚樸、枳實化濕除滿,行氣和胃;蒼術、白茅根、澤瀉行滯祛濕;白術健脾利濕;黃柏清熱燥濕;合歡皮解郁安神;麥冬養(yǎng)陰防燥濕太過,清熱之時不忘固護胃陰,預后更佳。二診時,患者口中黏膩明顯好轉,而舌脈仍為濕象,初診方加石菖蒲理氣化濕,又能和胃,加柏子仁養(yǎng)心氣,安心神,助睡眠。三診時,患者口中黏膩明顯,石菖蒲力弱,改用瓜蔞清熱滌痰,同時潤燥滑腸,再添通便之功。
經典古方的生命力在于代代傳承,名老中醫(yī)臨床智慧的發(fā)揚在于與時俱進,王捷虹教授立足于經方的基本內涵,同時著眼于當地人群飲食特點,用三仁湯加減治療脾胃濕熱型功能性便秘,認為非理氣不能治濕熱,重視調理脾胃氣機在治療此型便秘中的重要作用,取得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