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代祥,高春明,趙麗萍
(濱州學院山東省黃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3)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自然健康、回歸傳統”的生活理念,更加注重養(yǎng)生保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補沒有食補好,食補一般沒有副作用,能起到藥物起不到的功效,且方便實惠,人們易于接受。因此,食療食養(yǎng)的理念也隨之深入人心。藥用植物是指醫(yī)學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目前藥用植物的應用形式過于單一,食療價值沒有得到開發(fā)。本文通過查閱和整理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全國第四次中藥植物資源實地普查結果,探明山東省區(qū)域內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狀況,為區(qū)域藥食兩用植物的開發(fā)利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理論參考。
山東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地處北緯34°25'~38°32',東經114°36'~122°43'之間[1],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1~14℃,無霜期一般為180~220 d,植物生長期為260 d左右,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 mm,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具有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的特征[2-3]。加之山東省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形成了類型各異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采用野外調查和文獻資料整理相結合的方法,野外調查主要采用全國第四次中藥植物資源實地調查的方法、拍攝植物照片、采集植物標本,參考查閱《山東藥用植物志》[4]、《山東植物志》[5-6]、《山東植物精要》[7]及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調查文獻等相關資料[8-12],整理出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名錄,統計其科、屬和種,并對其進行多樣性分析。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共75科223屬349種(含變種、變型、栽培型),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屬6種,被子植物72科220屬343種(表1)。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有62科193屬300種,單子葉植物有10科27屬43種。被子植物科、屬、種,分別占科、屬和種總數的96.00%、98.65%和98.28%;裸子植物科、屬、種,分別占科、屬和種總數的4.00%、1.35%和1.72%。因此,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中被子植物占絕對優(yōu)勢。
表1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數量統計Tab.1 Quantity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的75科按種數統計(表2),科級多樣性水平[13]為:單種科最多,共有31科,占總科數41.33%,主要代表科有銀杏科(Ginkgoaceae)、胡麻科(Pedaliaceae)、姜科(Zingiberaceae)等,但所含的種數僅占總種數8.88%;寡種科有26科,占總科數34.67%,主要代表科有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其所含的70種占總種數20.06%;中等科有8科,包括錦葵科(Malv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蕓香科(Rut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五加科(Araliaceae)、莧科(Amaranth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和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占總科數10.67%,其所含的55種占總種數15.76%;大科有7科,包括傘形科(Apiaceae)、茄科(Solanaceae)、葫蘆科(Cucurbitaceae)、唇形科(Labiatae)、禾本科(Poaceae)、百合科(Liliaceae)和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占總科數9.33%,其所含的98種,占總種數28.08%;特大科有3科,包括薔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占總科數4.00%,其所含的95種占總種數27.22%;可見中等科、大科和特大科3種類型僅有18科,但其所含的248種,卻占了總種數71.06%。因此,它們是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
表2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科的統計Tab.2 Family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的223屬按種數統計(表3),屬級多樣性水平為:單種屬最多,共有155屬,占總屬數69.51%,主要代表屬有無花果屬(Ficus)、蒲公英屬(Taraxacum)、荸薺屬(Eleocharis)等,其所含的155種占總種數44.41%;寡種屬有62屬,占總屬數27.80%,主要代表屬有杏屬(Armeniaca)、苦苣菜屬(Sonchus)、黃精屬(Polygonatum)等,其所含的157種,占總種數44.99%;中等屬有6屬,包括蔥屬(Allium)、莧屬(Amaranthus)、百合屬(Lilium)、沙參屬(Adenophora)、蕓薹屬(Brassica)和蒿屬(Artemisia),占總屬數2.69%,其所含的37種占總種數10.60%;中等屬相對不發(fā)達且缺少大屬,可能與只統計藥食兩用植物種類有關。單種屬和寡種屬十分豐富,占總屬數的比例高達97.31%,說明屬的分化程度非常高,其包含的312種,占總種數的89.40%,是構成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的主要成分。
表3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屬所含種數的統計Tab.3 Genus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根據李錫文的中國種子植物科分布區(qū)類型[14],把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區(qū)系中75科的地理成分劃分為10個類型(表4),其中世界分布22科,占總科數29.34%,主要代表科有薔薇科、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百合科等;熱帶性質(2~7)的有32科,占總科數42.66%,主要代表科有茄科、五加科、葫蘆科等;溫帶性質(8~14)的有19科,占總科數25.33%,主要代表科有傘形科、十字花科、獼猴桃科等。中國特有科2個,銀杏科和杜仲科(Eucommiaceae)。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區(qū)系中科的熱帶成分明顯多于溫帶成分,但不能說明該區(qū)系是熱帶性質,因為一個區(qū)域植物區(qū)系的性質,是有組成這個區(qū)系的屬和種決定[15],但可以表明本區(qū)系與熱帶植物區(qū)系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表4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的科、屬分布類型[17]Tab.4 Areal-typ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根據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16],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區(qū)系中223個屬的地理成分可以分為15個類型(表4),其中世界分布26屬,占總屬數11.66%,主要代表屬有扁豆屬(Lablab)、堇菜屬(Viola)、荸薺屬等;熱帶性質(2~7)的有71屬,占總屬數31.84%,主要代表屬有馬齒莧屬(Portulaca)、姜屬(Zingiber)、香椿屬(Toona)、野苦荬屬(Ixeris)等;溫帶性質(8~14)有123屬,占總屬數55.16%,主要代表屬有山楂屬(Crataegus)、牛蒡屬(Arctium)、桔梗屬(Platycodon)、杏屬等。在本區(qū)系還有銀杏屬(Ginkgo)、蠟梅屬(Chimonanthus)和杜仲屬(Eucommia)3個中國特有屬的存在。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區(qū)系若除去世界廣布屬,溫帶性屬占有主導地位,占本區(qū)系總屬數62.44%;熱帶性成分占36.04%,在本區(qū)也有較大表現,這不僅說明了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區(qū)系的溫帶性質,同時也反映了其與熱帶植物區(qū)系關系密切,這與山東植物區(qū)系[2]和山東省鹽生植物區(qū)系[1]的性質完全一致。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資源有喬木類、灌木類、草本類以及藤本類四種生活型,其中喬木類有52種,占總種數14.90%,如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桑(Morus alba)、山杏(A.sibirica)等;灌木類有43種,占總種數12.32%,如等枸杞(Lycium chinense)、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等;草本類有235種,占總種數67.34%,如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冬瓜(Benincasa hispida)等;藤本類有19種,占總種數5.44%,如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葡萄(Vitis vinifera)、軟棗獼猴桃(Actinidia arguta)等。因而,草本植物生活型占有絕對優(yōu)勢。
山東省栽培的藥食兩用植物共有130種,占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總數37.25%,如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蘿 卜(Raphanus sativus)、萵 苣(Lactuca sativa)等;山東省野生的藥食兩用植物共有219種,占植物總數62.75%,如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二色補血草(Limonium bicolor)、刺兒菜(Cirsium arvensevar.integrifolium)等。本研究表明在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資源中以野生植物類型為主,所占比例較大。
由表5可知,根據食用部位不同可將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資源劃分為六大類:根莖類有47種,占總種數13.46%,如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白芷(Angelica dahurica)、石沙參(A.polyantha)等;嫩莖葉類有85種,占總種數24.36%,如地膚(Kochia scoparia)、馬齒莧(P.oleracea)、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等;鮮幼苗類有81種,占總種數23.21%,如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苦苣菜(S.oleraceus)、球果堇菜(V.collina)等;果實(皮)類有73種,占總種數20.92%,如無花果(F.carica)、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等;種子及種仁類有39種,占總種數11.17%,如胡桃(J.regia)、扁豆(L.purpureus)、待宵草(Oenothera stricta)等;花及花粉類有24種,占總種數6.88%,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木槿(Hibiscus syriacus)等。
表5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食用部位統計Tab.5 Edible parts statistics of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共75科223屬349種,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屬6種,被子植物72科220屬343種;優(yōu)勢科為菊科、薔薇科、豆科,優(yōu)勢屬為蒿屬、百合屬、蕓薹屬;植物區(qū)系性質屬于溫帶性質;植物生活型草本類占有絕對優(yōu)勢,其他依次為喬木、灌木和藤本;食用部位嫩莖葉類種類最多,其次依次為鮮幼苗類、果實(皮)類、根莖類、種子及種仁類、花及花粉類;山東省藥食兩用植物主要以野生為主,野生有219種,栽培有130種。
在群眾中廣泛宣傳藥食兩用植物的種類、營養(yǎng)功能和開發(fā)前景,普及有關藥食兩用植物的采集、識別和食用方法等常識,讓他們對藥食兩用植物是否有毒有初步的了解,改變群眾的傳統觀念,從而更合理的采食藥食兩用植物,減少資源浪費。
在已查明本區(qū)域藥食兩用植物種類的前提下,應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進一步深入調查,有效地掌握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的分布、生境、貯量、生態(tài)影響等各方面的科學基礎數據,為今后開發(fā)利用提供資料[18]。地方政府可以在資金、稅收和基地等方面給出優(yōu)惠政策,扶持起來一些龍頭企業(yè),讓其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幫助企業(yè)引進技術和管理人才,不斷提高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同時龍頭企業(yè)也要重視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的綜合性開發(fā),提高其利用率,并且利用好金銀花、桃仁、茵陳蒿等山東的道地藥材,擴大“沾化冬棗”、“陽信鴨梨”、“肥城桃”等品牌的影響力,多方向和多用途開發(fā)藥食兩用植物資源,還可以通過深加工,生產出系列化、多樣化并集食用、醫(yī)療、營養(yǎng)、保健于一體的高檔產品,拉長產業(yè)鏈,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科研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對藥食兩用植物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針對藥食兩用植物的特殊種類對人體的保健功能、生理活性物質和安全性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藥食兩用植物的規(guī)?;a和功能性食品開發(fā)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農業(yè)局等有關政府部門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市場調研,對迎合大眾口味、營養(yǎng)豐富、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而天然產量不足的藥食兩用植物種類,篩選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種類,聯合有關高校和科研結構進行科研攻關,模擬野生環(huán)境進行栽培試驗[19];在此基礎上,科研管理機構在科技推廣、科技培訓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廣大種植戶對藥食兩用植物的認識水平,增強其對藥食兩用植物栽植技術的運用能力,做到適地適栽、科學管理,使其在人工栽培件下保持其原有的藥理成分。
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合理開發(fā)利用藥食兩用植物資源,尤其瀕危的一些野生物種要合理開發(fā),嚴格禁止隨意開挖。開發(fā)要以保護為前提,注重長遠,實行有計劃地開發(fā)利用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確保生態(tài)平衡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延續(xù),使藥食兩用植物資源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