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香
中學(xué)語文作文題目主要分為三大類: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其中,材料作文近年來成為了考試的熱點。從一則材料中提煉出觀點,然后再進行寫作,這種方式想必同學(xué)們也很熟悉了,的確,準確提煉觀點已成為中學(xué)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可是,同學(xué)們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困局:立場不清晰,寫著寫著就跑偏了;觀點大眾化,難以走出思維定式。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觀點既準確鮮明,又新穎深刻呢?老師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小技巧,那就是將自己代入不同人物,或讓自己身處不同立場。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我們可以假設(shè)自己是材料中的某個人物,站在相對應(yīng)的立場,設(shè)法讓對方(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這就解決了觀點不明確的問題。當然,立場不同,態(tài)度自然也會不同,多轉(zhuǎn)換幾種視角,就會看到事情的不同方面,觀點大眾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以《愚公移山》為例,看一看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提取不同觀點。
1.愚公角度。愚公“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可見,愚公非獨斷專行之人,反而善群策群力;愚公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見,愚公是一個有長遠眼光、不畏困難、有頑強毅力的人。通過揣摩整則寓言呈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看出,愚公名雖為“愚”,卻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根據(jù)寓言的結(jié)尾,愚公其誠,感天動地,兩山被移,遂心愿達成。那么如果站在愚公的立場寫作,可將主題定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智叟角度。在智叟看來,愚公之舉實在愚蠢:年且九十,竟有移山之舉,“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但縱觀全局,可見智叟并非智慧之人,反而是安于現(xiàn)狀、目光短淺之人。他名為“智叟”,實為“愚公”。若是從這一角度立意,可將主題定為“自以為是,人之大忌”。
3.妻子角度。當愚公提出移山,妻子獻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問題既出,雜然而曰,遂解。從該角度看,可將主題定為“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4.鄰人角度。聽聞愚公移山是為解決出行難這個大問題,鄰人、孀妻、遺男皆助之。一個人一份力,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鄰人的幫助給予了愚公更大的力量,這也是最后移山成功的原因之一。所以,通過分析鄰人的形象,可將主題定為“眾人拾柴火焰高”。
5.操蛇之神角度。操蛇之神乃山中之神,竟會懼怕一介凡人,聽聞愚公子子孫孫皆以移山為己任,“懼其不已也”。當弱者對上強者,勝負也不一定顯而易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比自己強大的人。就此分析來說,可將主題定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6.天帝角度。聽聞愚公移山的事情,天帝與操蛇之神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他“感其誠”,并命夸娥氏二人助愚公移山,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天帝是善良、正義的化身,他雖為神,卻沒有“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能設(shè)身處地為凡間百姓著想,哪怕愚公是那么渺小,哪怕愚公的愿望看似不可實現(xiàn),他也沒有置之不理。這樣說來,可將主題定為“要胸懷一顆仁愛之心,不能‘何不食肉糜”。
綜上所述,一則材料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只要多變換幾個角度,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fēng)景。就寫作而言,觀點不是唯一的,希望同學(xué)們能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的側(cè)面,用心體悟,發(fā)散思維,讓自己的作文成為“活水”,既讓人眼前一亮,又經(jīng)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