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蟲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來謙稱自己寫的詩作或文章。那么,為什么說是“雕蟲小技”,而不說“雕鳥小技”或“雕魚小技”呢?這么說,當然是有緣由的了!
原來,“雕蟲”最早指的是書法,“雕蟲”的“蟲”,并不是某一種蟲子,而是秦朝時“秦書八體”之一的蟲書?!墩f文解字》記載:八體為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和隸書。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春秋戰(zhàn)國時已有蟲書,多用于兵器,漢朝印章中也有發(fā)現(xiàn)。蟲書作為一種字體,它的裝飾意義大于表意功能。
李渾是北齊大臣,很有學問。文宣帝高洋命他組織一些人,制定新的法律法規(guī)《麟趾格》,并特意讓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魏收參與《麟趾格》的制定。李渾自視甚高,有些看不起魏收,有一天對魏收說:“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p>
李渾對魏收的評價意思很明顯:寫那些環(huán)環(huán)繞繞的“蟲書”,我不如你;但是,制定國家的典章制度,你可就比不上我了??梢?,李渾很看不起魏收。
從此,“雕蟲小技”這個詞被傳播開來,特別是到了唐朝,李白給韓朝宗寫了一封求推薦自己的信《與韓荊州書》,使用了“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更是將“雕蟲小技”發(fā)揚光大,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