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波
(河南宏力醫(yī)院有限公司 長垣 453499)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以黑便、嘔血、頭暈等為主,若不及時采用有效措施進行止血治療,可導致患者死亡[1]。ANVUGIB發(fā)病率較高,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ANVUGIB患者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總數(shù)的80%~90%[2]。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保守治療ANVUGIB止血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現(xiàn)再出血,影響預(yù)后[3]。近年來,隨著胃鏡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胃鏡下給藥治療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ANVUGIB患者的臨床治療,可達到快速止血的效果,備受好評[4~5]。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NE-B)是ANVUGIB患者治療常用藥物,療效確切,但關(guān)于其給藥方式尚未形成統(tǒng)一意見[6]。本研究探討ANVUGIB患者胃鏡下NE-B不同給藥方式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77例ANVUGIB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A組38例和B組39例。A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29~67歲,平均(48.27±5.17)歲;發(fā)病原因,胃潰瘍15例,十二指腸潰瘍18例,糜爛性胃炎5例;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2例,中度24例,重度2例。B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27~69歲,平均(48.76±6.02)歲;發(fā)病原因,胃潰瘍14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糜爛性胃炎4例;病情嚴重程度,輕度10例,中度25例,重度4例。兩組病情嚴重程度、性別、年齡及發(fā)病原因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ANVUGIB診斷標準[7],且通過內(nèi)鏡檢查確診;年齡18~70歲;臨床資料完整;依從性好,配合隨訪調(diào)查。(2)排除標準: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合并心、腦、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異常及惡性腫瘤患者;上消化道惡性病變、膽道疾病及不明原因?qū)е碌纳舷莱鲅?;需采用外科手術(shù)或內(nèi)鏡緊急止血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擴容、補液、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禁食、補充營養(yǎng)等基礎(chǔ)治療。A組采用胃鏡下噴灑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61021666)治療,將NE-B與冰生理鹽水按照8:100比例混勻后,在胃鏡下通過注射器對準出血部位進行加壓噴灑,15~20 ml/次,共噴灑3次。B組采用胃鏡下注射NE-B治療,將NE-B與冰生理鹽水按照1:10 000比例混勻后,在胃鏡下距離微小病灶3 mm進行分點注射,1~2 ml/次,無出血傾向后停止注射。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治療3 d后評估,大便隱血檢查結(jié)果連續(xù)3 d為陰性,治療2 d內(nèi)頭暈、嘔血、黑便等癥狀消失,治療2 d內(nèi)胃鏡下可見出血病灶愈合,治療2 d內(nèi)胃管無血性引流物為顯效;大便隱血檢查結(jié)果連續(xù)3 d為陰性,治療3 d內(nèi)頭暈、嘔血、黑便等癥狀消失,治療3 d內(nèi)胃鏡下可見出血病灶愈合,治療3 d內(nèi)胃管無血性引流物為有效;治療3 d后仍可見出血為無效。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2)相關(guān)臨床指標。記錄兩組輸血量、止血時間、住院時間。(3)凝血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d后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凝儀檢測D-二聚體(D-D)、血漿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4)免疫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 d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含量,并計算CD4+/CD8+。(5)不良反應(yīng)。記錄兩組眩暈、腹部不適、血壓降低等發(fā)生情況。(6)再出血情況。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調(diào)查,記錄兩組再出血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輸血量、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凝血功能指標及免疫功能指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治療效果、不良反應(yīng)、再出血率)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B組總有效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相關(guān)臨床指標比較 B組輸血量低于A組,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guān)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相關(guān)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n 輸血量(ml) 止血時間(h) 住院時間(d)A組B組38 39 t P 828.74±195.14 456.95±115.87 10.197 0.000 29.41±6.27 22.57±5.12 5.250 0.000 7.57±2.08 5.29±1.49 5.541 0.000
2.3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凝血功能各項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 d后,兩組D-D、PT、APTT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F(xiàn)IB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B組治療后D-D、PT、APTT水平低于A組,F(xiàn)IB水平高于A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D-D(μg/L)治療前 治療3 d后APTT(s)治療前 治療3 d后A組B組FIB(g/L)治療前 治療3 d后PT(s)治療前 治療3 d后38 39 t P 2.11±0.76 2.06±0.81 0.279 0.781 1.32±0.59*0.79±0.47*4.366 0.000 2.12±0.51 2.21±0.48 0.798 0.428 2.53±0.55*2.92±0.57*3.054 0.003 15.07±0.76 14.93±0.67 0.858 0.394 13.24±0.50*11.61±0.63*12.555 0.000 33.57±1.57 33.79±1.72 0.586 0.560 30.56±1.34*27.52±1.57*9.128 0.000
2.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 d后,兩組CD4+、CD4+/CD8+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CD8+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B組治療后CD4+、CD4+/CD8+水平高于A組,CD8+水平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CD4+(%)治療前 治療3 d后CD4+/CD8+治療前 治療3 d后A組B組CD8+(%)治療前 治療3 d后38 39 t P 35.61±4.12 35.89±4.23 0.294 0.770 39.88±3.24*44.51±5.83*4.292 0.000 36.15±2.22 36.39±2.04 0.494 0.623 33.77±4.26*27.09±4.64*6.576 0.000 0.99±0.22 0.99±0.24 0.000 1.000 1.18±0.29*1.64±0.34*7.028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及再出血發(fā)生情況比較 B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再出血發(fā)生率分別為2.56%、5.13%,低于A組的21.05%、23.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及再出血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ANVUGIB主要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胃部、食管、膽胰及十二指腸等非靜脈曲張性病變導致的出血,具有發(fā)病急、進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點,病死率高達10%,若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則死亡率更高[8]。ANVUGIB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主要與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道潰瘍、食管胃底靜脈破裂等有關(guān)。現(xiàn)階段,胃鏡下給予NE-B是ANVUGIB患者常見治療方式,止血效果較好。NE-B是一種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通過促進全身小靜脈、小動脈血管收縮,發(fā)揮快速止血的效果,且在胃鏡的幫助下,可準確將藥物作用于出血部位,進而提高止血效果[9~10]。但關(guān)于NE-B的給藥方式尚存爭議。以往,臨床多采用胃鏡下噴灑NE-B治療ANVUGIB,具有一定療效,但對于出血量較大的患者,止血效果不佳,且再出血率較高,不利于預(yù)后[11~13]。
近年來,胃鏡下注射NE-B被逐步應(yīng)用于ANVUGIB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不僅止血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受到廣大患者及臨床醫(yī)師的好評[14~15]。王艷艷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胃鏡下注射NE-B治療ANVUGIB可有效減少輸血量,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B組總有效率(94.87%)較A組(76.32%)高,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再出血率(2.56%、5.13%)較A組(21.05%、23.68%)低(P<0.05),提示胃鏡下注射NE-B治療ANVUGIB療效確切,可有效縮短止血時間與住院時間,降低再出血率,且不良反應(yīng)少。分析原因在于,胃鏡下噴灑NE-B僅作用于黏膜表面,并不能直接對出血病灶組織起作用,導致止血效果不佳。而胃鏡下注射NE-B,可直接作用于病灶組織內(nèi)部,促進病灶周圍血管收縮,加速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進而發(fā)揮止血作用。同時,胃鏡下注射NE-B,可使病灶周圍組織發(fā)生腫脹,壓迫病灶周圍血管,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臨床發(fā)現(xiàn),ANVUGIB患者由于大量出血,凝血因子丟失,容易誘發(fā)凝血功能障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3 d后,兩組D-D、PT、APTT水平均降低,F(xiàn)IB水平升高,且B組改善幅度更大(P<0.05),表明胃鏡下注射NE-B,可有效改善ANVUGIB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原因可能與胃鏡下注射NE-B促進病灶周圍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進而調(diào)節(jié)凝血功能有關(guān)[17]。ANVUGIB患者由于大量出血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而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身體康復。因此,提升ANVUGIB患者免疫功能,對于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yù)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治療3 d后,兩組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且B組改善幅度更大(P<0.05),表明胃鏡下注射NE-B,可有效改善ANVUGIB患者免疫功能,促進身體康復。分析原因可能與胃鏡下注射NE-B止血效果好,抑制病情進展有關(guān)。但由于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量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臨床可擴大規(guī)模進行深入探討。
綜上所述,與胃鏡下噴灑NE-B治療相比,胃鏡下注射NE-B治療ANVUGIB療效更高,可有效縮短止血時間與住院時間,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再出血率,且不良反應(yīng)少,優(yōu)勢較為明顯,可進一步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