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職生剛入學時普遍存在適應困難問題,尤其以人際交往困難最為突出,有研究發(fā)現(xiàn)社交焦慮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通常來說,個體在人際交往情境中表現(xiàn)出特別的焦慮和恐懼,甚至逃離人際交往情境即為社交焦慮,存在社交焦慮的個體通常內向、敏感、羞怯、不善于表達。臨床上發(fā)現(xiàn)諸多社交焦慮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歷過創(chuàng)傷,右腦中印刻著很多災難圖景與情緒,美國心理學家Ley說“用左腦的鑰匙打不開右腦的鎖”[2]。繪畫心理治療技術是以大腦偏側理論和投射理論為基礎的一種藝術治療方法,可以提升社交技巧[3]。Hammond對兩名具有情緒管理問題的學生利用繪畫心理治療進行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我意識提升、情緒管理和社會化技能方面都有所改進,從而使他們獲得持久的友誼和社會支持。我國學者也對繪畫心理治療的干預進行了研究,崔建華和謝小璐對自閉癥兒童進行繪畫治療干預,結果證實參與治療的兒童在社交、認知、行為等方面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4]。李科生運用團體繪畫輔導的方式對工讀學生的攻擊性進行了3個月的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團體繪畫輔導能幫助工讀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自我控制,從而降低其攻擊性行為[5]。尚曉麗和周穎萍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集體繪畫過程中能不斷地學習介紹自己、了解別人,從而培養(yǎng)其人際交往的能力[6]。以上研究均證實了繪畫心理治療的有效性,但對高職新生的社交焦慮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此做出探討。
在某高職院校招募被試,然后進行量表測試和訪談,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被試40名。入組條件:第一,通過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測試和交往焦慮量表進行測試,被試確實存在人際交往困難的問題。第二,具有強烈動機想要改善自身人際關系,自愿并能認真、全程參與此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隨機抽取20名被試為干預組,剩下的20名為對照組。
2.1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由鄭日昌教授修訂,共28個條目,包含4個維度,交談能力、社會交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采用兩點計分,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總分28分,得分在0~8分之間表示與朋友相處上困難較少;得分在9~14分表示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得分在15~28分表示與朋友相處上的困擾程度較嚴重。
2.2 交往焦慮量表(IAS)
IAS用于評定獨立于行為之外的主觀社交焦慮的傾向。IAS包括15個題目,5級評分(1~5代表“一點也不符合我”到“與我極其相符”),從社交焦慮程度最低到社交焦慮程度最高的得分為15~75。IAS在8周后的重測相關系數(shù)為0.80,Cronbacha α系數(shù)0.87。
2.3.團體輔導效果評估問卷
研究團隊自編繪畫團體輔導效果評估問卷。該問卷共10道題目,每道題目有3個選項:非常喜歡、比較喜歡和不喜歡。根據(jù)參與者的作答情況,對繪畫團體輔導效果進行主觀評估。
3.1 研究設計
本研究使用2(前測vs后測)×2(干預組vs對照組)。在干預前一周對20名被試統(tǒng)一施測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和交往焦慮量表;分組后對干預組進行連續(xù)8周的繪畫團體輔導訓練,而對照組無團體輔導訓練;8次團體輔導活動結束之后,分別對干預組和對照組進行后測;組織教師和學生評價,總結本次團體輔導效果。
3.2 繪畫團體輔導方案
此次團體輔導活動持續(xù)8周,每周1次,可分為4個階段(見表1)。
表1 繪畫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3.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對前測和后測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和統(tǒng)計分析。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對干預效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干預組和對照組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和交往焦慮量表的前測得分進行獨立樣本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組和對照組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的交談能力、社會交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4個維度及交往焦慮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因此,在繪畫團體輔導活動中,可以把干預組和對照組視為同質性團體。
對干預組和對照組前測與后測分數(shù)分別進行配對樣本檢驗(見表2、表3),結果顯示,干預組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的交談能力、社會交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4個維度和交往焦慮量表上分數(shù)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對照組在前測和后測中除了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中的待人接物的得分出現(xiàn)了差異外,其余三個維度及交往焦慮量表得分差異均不顯著。
表2 干預組前測后測差異檢驗()
表2 干預組前測后測差異檢驗()
表3 對照組前測后測差異檢驗()
表3 對照組前測后測差異檢驗()
干預組全體成員對本次繪畫團體輔導活動的效果評估如下:90%以上的成員表示非常喜歡本次團體活動,對本次團體輔導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效果非常滿意,且認為較好地達到本次系列團體輔導活動的目標。80%的成員表示如果再開展類似團體輔導活動的,愿意繼續(xù)參加。
在訪談中了解到被試的人際交往退縮主要與自卑心理及自我否定相關。高職生的高考分數(shù)較低,近一半有留守經歷,且在他們初高中學習生活中經常受到忽視,逐漸習得性無助,害怕表達,進入大學這樣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增加了他們的人際焦慮和恐懼感。繪畫作為一種內心表達媒介,不僅可以增進溝通和表達,提供樂趣、掌控感以及成就感,作畫的過程也有助于心理問題的改善。所以根據(jù)高職生的心理特點,本次繪畫團體方案的設置上選擇了自我探索、情緒處理、表達自我與團隊合作等幾個主題。
從前后測的數(shù)據(jù)結果來看,連續(xù)8周繪畫團體輔導活動之后,干預組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的交談能力、社會交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4個維度和交往焦慮量表上分數(shù)差異均達到顯著性水平。而對照組除了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中的待人接物的得分出現(xiàn)了差異外,其余維度和交往焦慮量表得分差異均不顯著。由此說明,繪畫團體輔導活動不但緩解了高職新生的社交焦慮,而且提高了大學生交談、社會交際、待人接物、異性交往的能力。對照組在沒有參與繪畫團體輔導的情況下,待人接物的水平也有了顯著改變,這可能是因為被試進入大學后模仿學習周圍同學的言行,生活實踐過程中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這也說明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如果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專業(yè)輔導幫助,綜合素質會提升得更快。
3.1 繪畫有利于具有回避傾向的學生表達真實的自我,緩解社交焦慮,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繪畫作為一種“非言語”工具,可以將個體無法表達或者很難表達的東西形象化、客觀化,所以對于那些交談能力欠缺的同學可以用畫來表達自己,并且把潛意識的內容投射到畫里,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自己,也學會了用畫來處理情緒和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團體活動中鼓勵他們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并接納自己,在分享討論中反思和有所領悟,促進他們社會功能的提升,在與人合作中體驗到快樂與成就,增強了團隊意識。
3.2 繪畫團體輔導提升了高職生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感,自卑壓抑的情緒困擾得到改善
繪畫可以表達與宣泄平時所壓抑的情緒,將潛意識內容投射出來,隱藏的沖突外顯化,可以有效地緩解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在團體輔導過程中,沒有評價和指責,只有欣賞和反思。學生在對自己關注的東西反思時,其自我尊重感和自信心得到提高;同時與同伴交流作品時,共情能力提升;當一個團隊對某些思想達到共享時,團隊成員的自我價值感得到滿足。
3.3 繪畫團體輔導提升了高職生的社交技巧
目前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一直在家庭的寵愛與呵護中成長,與他人交往時,總是從自己的主張、立場出發(fā)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且應試教育模式,使部分家長、老師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忽視了學生內在素質的培養(yǎng),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能力這一必須具備的素質。繪畫團體輔導就以合作技巧的訓練為主題,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大學生們意識到了團體支持對個人的重要意義,學會了如何與別人合作,如何更好地接納別人,在和其他成員的交流過程中,看到了別人的友善和真誠,也明白了完成一個目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總之,繪畫團體輔導技術可以降低高職新生的社交焦慮,提升人際交往技能,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我認知都有很大幫助,可以對內心感受和想法做澄清,梳理與表達。而且采用繪畫團體的方式,操作成本低,形式活潑有趣,團體動力強,團隊成員容易產生信任,所以應用于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工作中是切實可行的,在高職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推廣前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