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
奇葩程度:★
一句話吐槽:蝙蝠俠叫你把飛機還回去。
名稱:霍爾滕2-29轟炸機(HO 2-29)
國家:德國
1943年,納粹空軍司令要求工程師建造最高時速1000千米,航程超過1000千米,最大載重1000千克的轟炸機。1944年,HO 2-29橫空出世。如果真的達到以上標準,這架轟炸機可以從柏林飛到紐約轟炸再回航,其中不需要加油。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世界上首架擁有隱形性能的飛機,其特殊的造型和機體材料及涂層啟發(fā)了后世隱形戰(zhàn)機(如B2)的研發(fā)。
納粹工程師1944年3月首次制造并實地測試HO 2-29,只制造了3架原型機。大部分人認為,如果納粹覆滅的時間再推遲一點點,如果HO 2-29進行了量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局或許會有所不同。
戰(zhàn)果:未投入戰(zhàn)爭。
名稱:No.74黏性反坦克手榴彈
國家:英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坦克作為一個主要戰(zhàn)斗裝備被投放到戰(zhàn)場上,并且大放異彩。然而,從坦克誕生的那一刻起,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就沒有停歇過。起初的反坦克手榴彈是磁性的,但是磁性手雷需要士兵與坦克距離非常近才能吸附到坦克上,無法滿足投擲的需求。所以No.74黏性反坦克手榴彈就誕生了。
它由戰(zhàn)斗部和握柄兩大部分組成。戰(zhàn)斗部為球體形狀,有外殼包裹,打開后內部表面涂有高黏性物質,黏性足以使手榴彈附著在坦克外殼上。然而二戰(zhàn)時期經過長期作戰(zhàn)的坦克都太臟了,滿是灰塵,所以……是的,粘住坦克很難,反而是很容易粘在士兵的衣服上。
戰(zhàn)果:有記載的擊毀記錄是炸掉6輛坦克。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設計師肯定不是一個居家的人。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哪吒,你的風火輪丟了!
名稱:潘加朱姆重型火箭驅動爆破車
國家:英國
1939年,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高度機密的戰(zhàn)爭實驗室,主要負責設計研發(fā)新式武器。如此高機密的戰(zhàn)爭實驗室被稱為“國防部1號實驗室”,由時任首相丘吉爾一手操辦,也被形象地稱為“丘吉爾的玩具店”。丘吉爾深信科學技術能夠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巨大作用。他鼓勵科學家大膽設想和嘗試,哪
怕是一些聽起來荒謬可笑的想法。
火箭驅動車就是這些想法的其中之一,通過在輪子上安裝火箭的方式,讓爆破車能夠以一個很快的速度前進,從而通過中間的爆破筒摧毀敵方的堡壘。
戰(zhàn)果:未投入戰(zhàn)斗。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個子大真不方便。
飛機發(fā)射復合型誘餌彈
名稱:800mm K(E)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多拉炮)
國家:德國
1936年,希特勒為攻破法國人構筑的馬奇諾防線,下令研制超重型火炮,而要能夠在安全距離內攻破馬奇諾防線,這種火炮的射程要超過32千米,炮彈需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和2.5米厚的混凝土。于是,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這個怪物面世了。
它的全長為42.97米,寬7米,高11.6米,重1350噸,炮口徑為800毫米,通過特制的軌道列車才能移動到指定位置,到達位置后,需要1400人裝配3周才能安裝完畢。巨大的體型也讓它成為非常完美的靶子,四周需要部署高炮部隊、警戒飛機、步兵、巡警和警犬,在10千米范圍內24小時巡邏以保證它的安全。參與指揮、操作、警衛(wèi)鐵道炮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每顆炮彈最大重量為7.1噸,一天只能發(fā)射14發(fā)炮彈。
行動遲緩,人力、財力耗費巨大,目標明顯,是古斯塔夫的致命缺陷??赡苁沁B納粹自己都覺得不靠譜,所以最后他們并沒有押寶在“古斯塔夫”上,而是采用了繞過馬奇諾防線的方式進入法國。等到這個巨獸制作完成時,法國已經投降了。
戰(zhàn)果:這可能是本兵器譜里面戰(zhàn)果最顯赫的一個了,雖然也僅僅直接參與了兩次戰(zhàn)斗——1942年,它攻破蘇聯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同年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并未參與戰(zhàn)斗;1944年,在鎮(zhèn)壓華沙起義時,它幾乎將華沙夷為平地。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喂喂,你跑偏了!
名稱:伊號第四百型潛水艦(伊-400)
國家:日本
1943年1月18日,伊-400在吳海軍工廠開工建造,直到20世紀60年代核動力潛水艇誕生之前,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潛水艇,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潛水航母。其攜帶的燃料量足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作戰(zhàn)半徑可到達地球任何一個角落,可持續(xù)作戰(zhàn)4個月以上,也可同時搭載3架晴嵐(lán)強擊機。原計劃生產18艘,后來因為資源匱乏改為生產5艘,可直到日本投降也僅生產出3艘。
最奇葩的是該潛水艇由于需要搭載戰(zhàn)機,故內部空間吃緊,不得不采用不對稱的設計。在當時的技術水平支持下,導致了潛水艇時刻處于一個重心不穩(wěn)的狀態(tài),必須保持7度右舵才能直線前進。
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在廣播中宣讀了投降詔書,首次出航執(zhí)行任務并已經到達攻擊位置的3艘潛水艇中的船員對這個消息很震驚。最后戰(zhàn)隊司令決定遵從東京的命令:將自始至終一彈未發(fā)的潛水艇升至海面,掛起黑旗,銷毀了所有資料,發(fā)射了所有的魚雷,把全部的艇載機都拋進了大海。
戰(zhàn)果:參與戰(zhàn)爭,但未發(fā)生戰(zhàn)斗。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真為操作這款戰(zhàn)車的士兵感到難過,真不會有心理陰影?
名稱:MIAS型突擊車
國家:意大利
1935年意大利設計了一款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最小的戰(zhàn)車,分為兩款,一款搭載雙管機槍,另一款裝備擲彈筒。然而,該戰(zhàn)車最關鍵的問題在于,雖然它是戰(zhàn)車,而且的確是有動力系統的,但是設計師并沒有考慮到搭載士兵的問題。士兵必須以一個詭異的姿勢彎著腰或者蹲在地上才能正常操作MIAS型突擊車。而且它每小時5千米的“龜速”,造成了操作它的士兵往往走得比它還快。
可笑的是,作為戰(zhàn)車它并不能夠給士兵提供完整的裝甲防護,敵方用手榴彈、炮彈或者直接繞到身后攻擊,就可以輕松搞定它的操作士兵,想想就讓人覺得心疼。
戰(zhàn)果:未記載
名稱:KT-40飛行坦克
國家: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見識到飛機和坦克巨大作用的蘇聯紅軍認為:如果能夠讓坦克飛起來,輸送到各地去戰(zhàn)斗,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KT-40飛行坦克的研發(fā)就開始了。
最終試飛的KT-40飛行坦克由A-40坦克飛翼和一輛T-60輕型坦克組成。說是飛行坦克,其實更像是滑翔機,由拖載母機飛抵指定地點之后,進行分離,坦克通過滑行的方式落地。
雖然試飛成功了,然而飛行坦克問題不斷:首先,雖然T-60號稱輕型坦克,當時自重依然有5.8噸,而A-40坦克飛翼自重2噸多,加起來一共8噸。更重要的是,整套KT-40飛行坦克必須掛載在機艙之外,本身就已經過重的負擔加上坦克外殼造成的空氣阻力,即使是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輸機對此也倍感吃力,無法滿足長距離的運輸任務。
后來蘇聯試圖為T60“減肥”,降低重量,但是降低重量就意味著裝彈和裝甲能力的削弱,這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要么減少航程,要么降低戰(zhàn)斗力。然而這個武器本身就是仰仗于這兩項的,缺一不可。最終這個計劃被取消了。
戰(zhàn)果:未參加戰(zhàn)爭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這種東西可能不太適合“熱火朝天”的戰(zhàn)場。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做坦克,還是腳踏實地比較好。
名稱:“哈巴庫克”號冰航母
國家:英國
同樣出自“丘吉爾的玩具店”的一件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的U型潛艇對盟軍進行著殘酷的海上封鎖,僅僅1942年11月一個月時間,盟軍就有上百艘商船被擊沉,英國補給嚴重不足,倫敦的生活必需品供應甚至出現過僅能維持一個月的情況。同時,戰(zhàn)爭期間,英國資源奇缺,無法建造更多的艦艇來抵御德國“狼群”。為保護補給商船,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就此實施了。1943年3月,英國開始建造以“冰”為主要材料的航母艦艇。事實上,試驗機型的性能相當好,由于采用混合了木屑和其他成分制成的冰塊作為材料,無論是自然溫度下的融化速度還是硬度都滿足了需求。特別是冰航母的設計長度為600米,比當時任何一艘航母都要大,而且任何一種武器都無法擊穿其厚
達12米的飛行甲板。
然而,最終實施起來的時候,由于冰塊雖然在自然溫度下融化緩慢,但是在發(fā)動機的高熱下卻無法支撐太久的時間,最終這個計劃被取消了。
戰(zhàn)果:未參加戰(zhàn)爭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這玩意兒,真得看天。
名稱:風船爆彈
國家:日本
1944年夏,日本連連敗退,為了扭轉形勢,一位氣象學家建議:利用太平洋的西風帶,不用任何動力,完全靠氣流推動,將氣球改裝后裝上炸彈,從日本本土放出,以期達到轟炸美國本土的目的,行動代號“飛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飛象”只造成了極少數的人員傷亡,但是其可怕之處在于氣球同樣可以搭載生化或細菌武器,這對美國民眾的心理打擊是巨大的,一時間人人自危,對天空飛行的物體都產生了恐懼。
“飛象”計劃共制造了一萬個氣球,放飛了9300個。約有1000個氣球抵達美洲上空,大部分炸彈投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但覆蓋很廣,北至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的廣大地域,都發(fā)現了它的蹤跡。
美國政府對氣球飛抵美國的情報進行了嚴格的封鎖,讓日本誤以為沒有氣球成功到達,從而終止了這個計劃。
戰(zhàn)果:造成6名美國平民傷亡。
奇葩程度:★★★★★一句話吐槽:漠視生命者,“回天無力”!
名稱:回天魚雷、櫻花炸彈
國家:日本
之所以把這兩件武器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們已經超越了“奇葩”這個概念,完完全全體現了戰(zhàn)時(特別是戰(zhàn)爭末期)日本軍方對生命的喪心病狂的漠視。
1944年8月,日本節(jié)節(jié)敗退,為了逆轉形勢,日本軍方啟用了一種通過人來操作的自殺式魚雷。從“回天”這個名字就看出他們對這個武器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其實這種武器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就是普通的魚雷,但是同時在魚雷內部搭載一個軍人,操作這顆魚雷的方向,做到精確打擊的目的?;靥祠~雷共制造約400枚,實際發(fā)射106枚,至終戰(zhàn)為止接受過“回天”操縱訓練的海軍士兵共1375人,出擊與戰(zhàn)死者實際106人。也就是說,每使用一枚回天魚雷都預示著一個鮮活的生命的消逝。
由于回天魚雷體積過大,必須掛載在潛水艇外部,操作它的軍人需要在潛航之前就進入魚雷,我們實在無法想象,從潛航到作戰(zhàn)的這段時間里,在狹小的“鋼鐵棺材”里,這些注定赴死的軍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讓我們暫時先不談這個武器有多喪心病狂。其實在技術層面它也同樣存在著巨大的缺陷,首先魚雷操作極為困難——魚雷的速度導致了它并不如設想的那樣百發(fā)百中;第二,正如上面所說,軍人必須在潛航之前進入魚雷,也就是說,在作戰(zhàn)之前必須要有一個上浮、操作人員就位、再下潛的過程,這就大大降低了潛水艇的安全性,導致搭載回天魚雷的潛水艇經常成為盟軍海軍的目標。
而另一件武器“櫻花炸彈”也是同樣的道理,它是一種搭載在轟炸機上、由人操作的炸彈。其丑惡程度,讓人不想多言。
戰(zhàn)果:
回天魚雷:1944年11月20日擊沉油輪USS Mississinewa,1945年7月24日擊沉護衛(wèi)驅逐艦USS Underhill。
櫻花炸彈:1945年4月12日,日軍攻擊美軍艦隊,櫻花炸彈造成美軍驅逐艦一沉一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