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加雷
總有“雅人”以戲說帝王為時尚,在下不才,戲說麻雀。
別看麻雀其貌不揚:一無孔雀開屏之美,二無黃雀清脆歌喉,三無仙鶴翩翩舞姿,四無鸚哥討好巧舌……可我對麻雀卻情有獨鐘。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在我看來,鳥類之中與人類最有緣分的,首推麻雀。房前屋后,院里墻外,麻雀與人不即不離。即使你身處逆境,“門前冷落車馬稀”之際,麻雀照樣登門:嘰嘰喳喳,免你寂寞;蹦蹦跳跳,逗你開心。如此仗義,毫不勢利,能不愧煞某些人也!
麻雀愛在檐下或墻洞筑窩,與人同一個屋頂遮風擋雨,朝夕相見,世代廝守,人雀兩旺,共享太平。人送昵稱“家雀”,關(guān)系何等親密!
麻雀天性活潑,從來不知愁滋味。一是好動:撲棱棱飛到東,撲棱棱飛到西,難得有個靜下來的時候;就連在地上走,也不會斯斯文文地邁方步,而雙爪一齊蹦。人們常用“雀躍”二字形容得意忘形者,傳神極了,妙!二是愛鬧:夏日午休,門窗洞開,麻雀登堂入室來做不速之客:或覓食殘渣剩飯,或窺人睡相酣態(tài)。吃飽了,窺夠了,嘰嘰喳喳,擾人清夢,淘!
天有不測風雨,雀有旦夕禍福。我們一度錯把麻雀列為“四害”之一,打了一場滅雀大戰(zhàn);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揮旗舞帚、彈打網(wǎng)羅、敲鑼擊鼓、燃放鞭炮、敞開嗓門喝……就連屋頂和樹上,也有人嚴陣以待。偌大神州不容麻雀有立爪之地??蓱z麻雀“疲于飛命”,飛著飛著,竟有老弱病殘者,一頭栽將下來一命嗚呼的,慘!戰(zhàn)后,麻雀銳減,害蟲猖獗,莊稼樹木連年遭災(zāi)。以萬物之靈自居者,破壞生物鏈,害雀如害己,蠢!
解剖麻雀證實:只在收獲的日子里,麻雀嗉囊中糧食稍多;長年累月則以草籽害蟲為食,實屬功大于過。此外,麻雀還飛來飛去,給莊稼果樹授粉,擔任著“紅娘”角色,為豐收創(chuàng)造條件,更是功不可沒。
最難能可貴的是,麻雀不計前嫌,與人相見泯恩仇,依然跟人親熱,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發(fā)生過。諺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又云“宰相肚里能撐船”。我說:“麻雀雖小,宰相度量!”
今日之雀,乃當年幸存者之后,寥落零丁,與生態(tài)平衡之所需相差甚遠,理應(yīng)倍加珍惜,促其繁衍。所幸恭逢盛世,麻雀時來運轉(zhuǎn),名正言順地進入動物保護名單。近來,又有權(quán)威人士呼吁:對于動物,特別是益鳥益獸益蟲,僅僅保護還不夠,還須適當?shù)亟o以福利待遇。我舉雙手擁護:好!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jié))
◆提煉
1.凸顯鮮明物性
作者用“蹦蹦跳跳”“嘰嘰喳喳”“撲棱棱飛”“雙爪一齊蹦”等語句把麻雀“好動”“愛鬧”的活潑天性表現(xiàn)得神態(tài)畢肖,如目見耳聞,特別是對麻雀這“不速之客”在“夏日午休”時“覓食”“窺人”的淘氣神態(tài)的描寫,風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有了對麻雀這些特征的描寫,文章中“物”“人”交融就有了馳騁聯(lián)想和抒情明理的基礎(chǔ)。
2.契合自然緊密
作者將人的性格、品性移于物,文中麻雀與人、與社會生活的結(jié)合自然緊密,運用的筆法多樣,或從正面切入,如借“麻雀愛在檐下或墻洞筑窩”,接通人際和諧親密相處;或從反面切入,如借“身處逆境……麻雀照樣登門”,抨擊社會上的“勢利眼”;或借麻雀“從來不知愁滋味”,勸導(dǎo)人們養(yǎng)成樂觀健康的生活心態(tài);或聯(lián)系麻雀的“旦夕禍?!?,告誡人們必須樹立生態(tài)理念。文中還用“最難能可貴”一句推出兩句諺語,亮出“契合”的新視角——“不計前嫌”“宰相度量”,“物”與人的契合如此自然緊密,又富有情趣,真是神來之筆!
3.抒寫多樣情理
“物”與人的自然契合必須有情與理的介入,才能顯示立意的豐贍和深刻。作者以“情有獨鐘”領(lǐng)起全文,以四個“無”作為襯托,由麻雀的動物屬性生發(fā)開去,贊美“仗義”“相見泯恩仇”的寬容等品質(zhì),特別是兩個贊——“妙”“淘”,直抒胸臆,言簡情深。借物明理,既有借昵稱“家雀”倡導(dǎo)“共享”意識,又以“慘”“蠢”發(fā)感嘆,反思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結(jié)尾一個“好”字又洋溢出時代氣息,彰顯當代綠色發(fā)展理念,更是情與理交匯的妙筆,堪稱豹尾。
4.善用多種句式
除了上述“一字句”外,文中還有形式整齊、鋪排有力的排比句,如“一無孔雀開屏之美,二無黃雀清脆歌喉,三無仙鶴翩翩舞姿,四無鸚哥討好巧舌”;具有對稱美的對偶句,如“嘰嘰喳喳,免你寂寞;蹦蹦跳跳,逗你開心”“覓食殘渣剩飯,窺人睡相酣態(tài)”等,提升“物”“人”交融的契合度和含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