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徐曉斌
該反應習慣上稱之為“酯交換反應”,因為從結果上看,酯中醇的部分與另一分子的醇發(fā)生了交換。對于該反應,首先必須明確斷、成鍵位置,有同學會認為是R′和R″直接交換位置,但這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酯基中碳氧單鍵斷裂,醇中氫氧鍵斷裂,發(fā)生取代反應,如圖1所示:
圖1
【分析】這個反應學生極容易出現錯誤,甚至有同學不會寫產物,本質上還是在于對取代反應的特征理解不夠透徹。事實上,酯交換反應可以這樣理解:首先發(fā)生“醇解”——醇的氫氧鍵發(fā)生斷裂,形成了—H和—OR″兩個部分,再以酯為研究對象,酯基中羰基碳與—OR″連接成鍵,酯基中—OR′與—H連接成鍵,如圖2所示。類比酯的水解,整個過程相當于酯的醇解。
圖2
本題中,甲醇斷裂氫氧鍵得到—OCH3和—H,分別在酯的羰基碳上連接—OCH3,氧上連接—H,即可得到聚乙烯醇,同時每一個鏈節(jié)在反應時都會生成一分子的CH3COOCH3,所以總反應會生成n個CH3COOCH3,如圖3所示。
事實上,羧酸及其衍生物(酯、酰鹵、酸酐、酰胺)都可以和醇反應生成酯。
①酸和醇酯化
②酯的醇解
③酰鹵的醇解
例如,雙酚-A與光氣(又稱碳酰氯COCl2)經聚合反應制備聚碳酸酯(見下文)。
④酸酐的醇解
⑤酰胺的醇解
【例3】(2021年全國甲卷,36題節(jié)選)近年來,以大豆素(化合物C)為主要成分的大豆異黃酮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優(yōu)良的生理活性而備受關注。大豆素的合成及其衍生化的一種工藝路線如圖4:
圖4
(2)1 mol D反應生成E至少需要________mol氫氣。
(3)寫出E中任意兩種含氧官能團的名稱________。
【答案】(2)2 (3)酯基,醚鍵,羥基
【例4】(2021年河北卷,18題節(jié)選)丁苯酞(NBP)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藥物,臨床上用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ZJM-289是一種NBP開環(huán)體(HPBA)衍生物,在體內外可經酶促或化學轉變成NBP和其他活性成分,其合成路線如圖5所示:
圖5
回答下列問題:
(5)HPB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
由于生成酯的反應不止一種,因此合成聚酯的方法也不止一種。這些反應非常相似,可以與酸和醇形成聚酯的反應進行類比分析,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理解的難度。
1.二酸和二醇發(fā)生聚合
以對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發(fā)生聚合合成PBT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為例:
2.羥基酸發(fā)生聚合
以乳酸聚合生成聚乳酸為例:
(n-1)H2O
1.二酯和二醇發(fā)生聚合
以碳酸二甲酯和雙酚-A經過縮聚反應合成聚碳酸酯為例:
(2n-1)CH3OH
2.羥基酯發(fā)生聚合
以雙酚-A和光氣經縮聚反應合成聚碳酸酯為例:
圖6
(2n-1)CH3CH2OH
【例6】(2013年北京卷,25題節(jié)選)可降解聚合物P的合成路線如圖7所示:
圖7
聚合物P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
【答案】
(2n-1)HCl。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8所示:
圖8
①羧酸可以分別和SOCl2、胺、醇、羧酸反應,轉化成四種羧酸衍生物;相應地,四種羧酸衍生物也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羧酸。
②羧酸、酰鹵、酸酐、酯都可以和醇反應生成酯,稱為“醇解”;同理,羧酸、酰鹵、酸酐、酯都可以和胺反應生成對應的酰胺,稱為“氨解”。與成酯的反應類比,很容易得知,為了合成聚酰胺,可以設計二酸和二胺、氨基酸等體系進行聚合。
【例7】(2015年北京市西城區(qū)一模,25題改編)有機物E是制備鎮(zhèn)靜藥安寧G的中間體,合成路線如圖9所示。(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
圖9
(6)G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
(7)在一定條件下E還能跟COCl2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由G的分子式可知,F分子中碳原子的個數也是9,又結合E的結構簡式,可知1 mol E和2 mol COCl2反應生成F,對應“酰氯的醇解”:
F→G是“酰氯的氨解”,反應方程式為
【例8】(2021年山東卷,19題節(jié)選)一種利膽藥物F的部分合成路線如圖10所示:
圖10
(3)E中含氧官能團共________種。
【答案】3
【分析】由F的結構進行逆向推斷,根據結構相似(如圖11中畫虛線的部分),
圖11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一方面補充知識和方法,另一方面提升學生進行類比分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高中所能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高考是新情境、新問題,考查的范圍是“無限”的。面對這樣的矛盾,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所有知識全都學完,更重要的是提升思維水平,面對陌生題目應該冷靜思考,從題目中提取有效信息,通過邏輯分析進行解決。
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開放、包容、嚴謹的科學精神,遇到問題不主觀臆斷,利用信息合理推斷,進行縝密邏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