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琳,田 晶,易麗芳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湖南長沙410007)
先天性尿道下裂由外生殖器發(fā)育異常引起,主要表現為尿道口位置異常,在陰莖或者會陰部位排出尿液,同時還可出現陰莖向腹部彎曲的現象[1]。先天性尿道下裂是最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tǒng)畸形,主要在男性患兒中發(fā)生,尿道成形術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2]。但尿道成形術步驟復雜,術后常出現尿瘺、尿道狹窄等并發(fā)癥,因此圍術期護理十分重要[3]。遞進式目標護理主要設立最終護理大目標,將患者康復過程中的各個階段作為不同小目標,通過依次實現目標最終滿足患者康復需求[4]。隨著快速康復外科(FTS)理念的普及,采用多學科經實證醫(yī)學證實有效的優(yōu)化護理措施對患兒進行干預,可促進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5]。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FTS理念的遞進式目標護理,對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術患兒進行護理,旨在提高護理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行尿道成形術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先天性尿道下列診斷標準[6];②年齡1~12歲;③首次進行尿道成形術;④均為男性。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畸形的患兒;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的患兒;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將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0例作為常規(guī)組,年齡1~12(5.31±1.24)歲;疾病類型:會陰型23例,陰囊型46例,陰莖型91例;手術方法:Snodgrass術71例,Onlay術32例,Duckett術57例。將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60例作為目標組,年齡1~12(5.40±1.16)歲;疾病類型:會陰型18例,陰囊型39例,陰莖型103例;手術方法:Snodgrass術74例,Onlay術30例,Duckett術56例。兩組年齡、疾病類型、手術方法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里倫理委員會通過,并且患兒家屬知情。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純盒g后轉入病房后,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同時進行健康教育、醫(yī)療護理、心理干預,并給予飲食指導,待患兒康復出院時進行出院指導。
1.2.2 目標組 使用基于FTS理念的遞進式目標護理干預。①成立快速康復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1名兒科護士長、6名護士及1名管床醫(yī)生,由護士長查閱與整理資料后,對小組成員進行FTS理念與遞進式目標護理培訓,并確立基于FTS理念的遞進式目標護理方案;以患兒正?;謴筒⒊晒Τ鲈簽榭偰繕?,將術后護理分為7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制訂多方位護理計劃,并向患兒與家屬科普此次護理方案,共同完成目標。②麻醉護理:患兒全麻術后回到病房,組內護士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給予吸氧支持,將患兒頭部偏向一側直到意識清醒,備好急救藥物及器械,防止意外發(fā)生。③疼痛護理:將患兒安置在安靜、整潔的病房內,減少環(huán)境給患兒帶來的煩躁感,還可通過播放患兒喜歡的節(jié)目或閱讀患兒感興趣的畫本轉移其注意力,降低疼痛;當患兒疼痛難以忍受時,可遵醫(yī)囑適當使用鎮(zhèn)痛劑,緩解其不適反應。④導管護理:說明導尿管的重要性,使患兒及家屬提高重視,避免因運動過度導致導尿管脫落;每日檢查導尿管,一旦發(fā)生堵塞,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并配合使用生理鹽水沖洗,以保證導管通暢;同時,每日記錄尿量、尿色,注意尿袋位置不宜過高,防止尿液反流引發(fā)感染,整個護理過程保持無菌操作。⑤切口護理:護士檢查患兒切口滲出情況3次/d,如有滲血則通知醫(yī)生處理,如無滲血則每日在患兒排便后協(xié)助擦洗;同時,觀察龜頭是否出現腫脹、發(fā)紫等情況,并及時處理;如患兒切口水腫,則使用紅外線燈照射2~3次/d,每次30 min。⑥飲食護理:在護士監(jiān)督下,家屬督促患兒多飲水,食用富含高蛋白質、高纖維素與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蔬菜與水果,預防患兒發(fā)生便秘。⑦心理護理:護士隨時注意患兒與家屬心理狀況,耐心給患兒及家屬介紹此病的基礎知識、治療方法及預后,可通過召開家屬座談會分享家屬照顧孩子的經驗。⑧出院指導:患兒帶管出院,因此出院時應給予指導,主要包括導尿管堵塞、陰莖頭出現血痂、尿袋尿管出血、漏尿等問題的解決方法,患兒日?;顒有柙诩覍俦O(jiān)督下進行,直至回院拔除導尿管。
1.3 評價指標 ①術后康復情況:記錄兩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導尿管拔除時間、排尿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②患兒配合度:參考文獻[7],結合家庭成員與小組成員的主觀評分對兩組治療配合度進行評價,分為非常配合、配合與不配合。非常配合,在所有術后護理步驟中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與醫(yī)護人員交流,保持正確體位;配合,不與醫(yī)護人員交談,但大部分護理步驟可以配合醫(yī)護人員;不配合,抗拒護理步驟,并情緒不穩(wěn)定??偱浜隙?%)=(非常配合例數+配合例數)/總例數×100%。③手術成功率:統(tǒng)計兩組手術成功率,判定標準參考相關文獻[8],如果患兒術后陰莖的外觀無明顯下曲,生理功能與解剖結構和正常兒童比無區(qū)別,尿道口位于龜頭,無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手術矯正成功,反之則為失敗。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記錄兩組術后出現尿道狹窄、尿道瘺、尿道憩室、切口感染、便秘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1 兩組術后康復狀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康復狀況比較
2.2 兩組治療配合度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配合度比較[例(%)]
2.3 兩組手術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尿道下裂是男性兒童中常見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大多數患兒無法正常站立排尿,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心理負擔,影響其身心健康,需通過手術進行治療[9]。尿道成形術是一種較為精細的手術,患兒年齡太小而導致術后護理困難,一旦導尿管脫落則手術直接失敗,同時還會引起并發(fā)癥,因此手術成功率不高,因而術后護理工作直接影響患兒手術成功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本研究通過基于FTS理念的遞進式目標護理提高了患兒的護理體驗,促進其術后恢復,為臨床選擇護理方式提供參考。
本研究發(fā)現,目標組導尿管拔除時間、排尿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短于常規(guī)組(P<0.01),這與陳海琛等[11]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基于FTS理念的遞進式目標護理干預促進了患兒術后快速康復,能縮短住院時間。這是因為本次護理在FTS的基礎上將護理過程分為7個小目標,通過循序漸進完成各個小目標,逐步提高患兒與家屬的恢復信心,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有利于改善護理質量,推進患兒的康復進程[12]。導管護理能保障患兒導尿管保持暢通,降低脫落發(fā)生率,保證患兒排尿功能恢復。本研究還發(fā)現,目標組治療配合度高于常規(guī)組(P<0.01),這與沈燕等[13]研究結果一致。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性,多數家屬容易出現負性情緒,這種情緒可能對患兒術后康復帶來不良影響。通過心理護理,首先,醫(yī)護人員理解家屬內心焦慮,耐心對患兒與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具備對疾病知識與護理工作的了解,在康復不同階段起到較好督促作用,并緩解不良情緒。其次,及時掌握患兒心理狀態(tài),以便妥善應對,對理解能力強的患兒,醫(yī)護人員通過耐心關懷與問候,對其表達認同感,可以使其更好地配合各項護理操作。兩組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目標組手術成功率略高于常規(guī)組,且目標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1);這與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和家屬的配合有較大關系。導尿管護理是尿道成形術后護理的重要部分,通過導管護理,減少了患兒導尿管脫落的發(fā)生風險,而出院指導則引導患兒家屬在家中進行正確導管護理,促進了患兒術后恢復。飲食護理則使患兒在家屬督促下增加飲水量,從而避免因尿液沉渣導致的導尿管堵塞,同時還能使膀胱充盈,減少了膀胱內壁與導尿管前段摩擦而引起的膀胱黏膜出血,攝入膳食纖維則降低了患兒便秘發(fā)生率,可防止腹壓升高,避免對切口愈合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FTS理念的遞進式目標護理對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術患兒進行護理,可促進患兒術后康復,提高患兒治療配合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