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趙 娜,賈士金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青島) 山東青島266000)
胃癌指發(fā)生在胃部的惡性腫瘤,癌細胞來自于胃黏膜上皮細胞,腺癌是其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在全世界范圍內,胃癌患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5位,而病死率處于第3位[1]。在我國,胃癌患病率居惡性腫瘤第2位,病死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對我國居民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當前,臨床對早期胃癌多開展根治手術治療,伴隨內鏡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胃癌的重要方式,而有關器械的清洗成為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心[3]。預處理主要指手術器械使用者在使用器械后將明顯污漬去除的過程。實施預處理,能提升醫(yī)療器械清洗質量,避免組織及血液等干燥后引起器械清洗不徹底[4]。若醫(yī)療器械未能徹底清洗,一方面會對消毒、滅菌效果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會損壞器械自身保護層,影響使用壽命,故探尋合理且有效的最佳預處理方式尤為重要[5]。多酶清洗液是臨床進行醫(yī)療器械預處理的常用物品,但其受自身穩(wěn)定性的影響,會對保濕效果產生不利作用。噴灑泡沫型多酶保濕劑保濕是近年來應用的一種器械保濕方式,能發(fā)揮良好的保濕效果。但目前臨床對噴灑泡沫型多酶保濕劑保濕與多酶清洗液的預處理效果差異未能開展有效研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預處理保濕方案的合理選擇。本研究對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間100件手術器械分別使用噴灑泡沫型多酶保濕劑與多酶清洗液進行預處理?,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本院100件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器械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6]:①手術器械均交由消毒供應中心進行統(tǒng)一清洗和管理;②手術器械性能完好;③手術器械放置時間在12 h以上;④手術器械使用時間不足12個月;⑤手術器械能重復使用。排除標準[7]:①外院器械;②顯微精細器械;③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器械;④有顯著銹蝕情況器械;⑤有損壞情況器械。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各50件。常規(guī)組管腔器械23件,非管腔器械27件;污染程度:輕度8件,中度32件,重度10件;手術時間(1.63±0.21)h。實驗組管腔器械22件,非管腔器械28件;污染程度:輕度7件,中度33件,重度10件;手術時間(1.67±0.24)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清洗材料包括計時器、一次性檢查手套、試紙條、密閉式器械箱、器械網籃、預處理發(fā)泡機、全自動噴淋清洗機、多酶泡沫型保濕劑、多酶清洗劑以及濕棉巾。常規(guī)組器械開展流水沖洗及噴灑多酶清洗液保濕處理。使用流水對手術器械進行沖洗,不斷變化沖洗方向,同時盡可能張開器械關節(jié)部位,確保無肉眼可見的血跡及污漬。使用醫(yī)用多酶清洗液,依據1∶300比例將清洗液稀釋后,對手術器械各部位進行均勻噴灑,尤其重點噴灑軸節(jié)以及鉗齒部位。實驗組手術器械開展流水沖洗及噴灑泡沫型多酶保濕劑保濕處理,使用流水對手術器械進行沖洗,不斷變化沖洗方向,同時將器械關節(jié)部位盡可能張開,確保無肉眼可見的血跡及污漬。使用泡沫型多酶保濕劑,調節(jié)發(fā)泡機為發(fā)泡程序,對手術器械各部位進行均勻噴灑,尤其是軸節(jié)及鉗齒部位需重點噴灑。兩組手術器械在開展預處理后,均放置在器械轉運箱內,第2天使用全自動清洗機,依據流程開展清洗、消毒及干燥處理。所有器械均在手術完成后10 min內進行預處理,將器械拆分到最小化,實施保濕預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手術器械預處理時間及單件器械清洗時間。②比較兩組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通過目測法并使用放大鏡協助觀察,判斷手術器械清潔程度。利用肉眼觀察手術器械不同部位,無水垢以及污漬等殘留物屬于合格,反之則為不合格[8]。使用10倍光學放大鏡,在鏡下觀察手術器械,未觀察到殘留物為合格,反之則為不合格。③比較兩組手術器械蛋白殘留檢測結果。使用蛋白殘留清洗測試棒,將增濕劑滴在測試棒上,對手術器械鉗齒、軸節(jié)、管腔和表面等進行擦拭,后置于37 ℃環(huán)境中進行45 min培養(yǎng),若測試棒出現綠色即為無蛋白殘留,出現其他顏色則提示蛋白殘留[9]。④比較兩組手術器械隱血殘留檢測情況。使用脫脂無菌棉球,以蒸餾水將其充分浸濕后,對手術器械鉗齒、軸節(jié)、管腔和表面進行擦拭,之后在無菌生理鹽水內洗脫棉球。在鹽水內放置隱血檢測試紙,當有兩條紅線出現時,提示有隱血殘留[10]。⑤比較兩組手術器械腺苷三磷酸熒光檢測情況。使用生物熒光檢測棒棉拭子在手術器械不同部位進行涂抹,后置于試管內,充分振蕩5 s以上,刺激酶促反應,在腺苷三磷酸試管熒光儀內放入試管,檢測相對光單位值,結果在≤200屬于合格。
2.1 兩組手術器械預處理時間及單件器械清洗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器械預處理時間及單件器械清洗時間比較
2.2 兩組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較[例(%)]
2.3 兩組手術器械蛋白殘留檢測結果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器械蛋白殘留檢測結果比較[例(%)]
2.4 兩組手術器械隱血殘留檢測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器械隱血殘留檢測情況比較[例(%)]
2.5 兩組手術器械腺苷三磷酸熒光檢測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手術器械腺苷三磷酸熒光檢測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手術量升高,而復用醫(yī)療器械清洗、消毒及滅菌規(guī)范也逐漸嚴格。復用醫(yī)療器械的最佳清洗時間為器械使用后1 h內,若長時間放置,清洗難度將升高,消毒、滅菌效果也會降低。故對復用醫(yī)療儀器開展保濕預處理,對提升器械清洗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醫(yī)療器械清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醫(yī)療器械在使用后,表面會粘附大量蛋白質、脂肪及血液等有機物,還會存在多種病原微生物,若未能得到有效處理,將形成熱源及生物膜,導致接觸人員及環(huán)境感染[11]。另外,若未能在最佳清洗時間內處理,隨著放置時間延長,器械將出現著色、腐蝕、銹斑等情況,而干燥后的血液難以有效去除。且血液等污物內存在大量離子,易使金屬器械發(fā)生氧化腐蝕,縮短器械使用時間,而不當的預處理方式不僅會導致器械腐蝕,還會加速器械氧化,影響正常使用。器械清洗質量將對消毒及滅菌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有效的器械預處理能減少器械損耗及報廢,提升滅菌成功性。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yī)院內不同無菌物品供應的科室,清洗、消毒以及包裝醫(yī)療器械是消毒供應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另外,手術器械清洗質量也會對醫(yī)療安全產生直接影響。當前臨床對胃癌患者多開展腹腔鏡根治手術,但該術式操作步驟復雜,需使用多種醫(yī)療器械,若術后器械未能及時送至供應室或手術時間較長,將會在手術器械上留有大量蛋白質、污漬以及血液等有機物,出現生物膜,對清洗質量產生影響[12]。通過流水沖洗,能去除手術器械中大部分污染物,但仍有殘留情況發(fā)生,其中氯化物會腐蝕器械,在沖洗后殘留污染物會在短時間內干涸,無法發(fā)揮保濕作用。故在進行流水沖洗后需使用保濕劑進行保濕處理。多酶液噴灑是當前臨床常用的預處理方式,但由于多酶液易受到液體揮發(fā)、濃度及溫度等因素影響,導致保濕效果穩(wěn)定性下降[13]。在劉明秀等[14]研究中,醫(yī)療器械清洗選擇泡沫酶洗保濕劑進行預處理,目測法合格率為99.92%,放大鏡觀察法合格率為99.50%,認為使用泡沫酶洗保濕劑進行預處理能提升清洗質量。本研究中,實驗組手術器械預處理時間及單件器械清洗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放大鏡輔助觀察法清洗合格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手術器械鉗齒、軸節(jié)及管腔蛋白殘留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手術器械鉗齒、軸節(jié)及管腔隱血殘留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分析原因:在泡沫型多酶保濕劑及多酶清洗液內均有蛋白酶、脂肪酶及纖維素酶等成分,還存在可降解表面活性劑,其能將粘附在手術器械上的蛋白、組織及血液等有機物分解,且不存在腐蝕作用,可用于全部手術器械的處理。但其中多酶清洗液作用時間較短,一般在4 h后會被分解,同時需要在40 ℃溫度中才能達到最佳活性[15]。另外,多酶清洗液在使用時需將原液稀釋,會影響保濕效果,且需頻繁進行噴灑,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量。而使用泡沫型多酶保濕劑,能使用發(fā)泡機物理性激活原液,出現多酶泡沫,提升多酶活性和滲透性,將其同手術器械接觸后,能在短時間內分解有機污染物,有效避免死角[16]。另外,因致密泡沫存在強大的吸附力和張力,故能長時間作用,可將手術器械完全包裹,在發(fā)揮保濕效果的同時,促使器械同空氣隔絕,有效避免污染物干燥及氧化[17]。在使用泡沫型多酶保濕劑時,無需配制,能直接將其噴灑在器械中,操作簡便,有效減少工作量。有機物內包含腺苷三磷酸,其可同熒光素反應,生成發(fā)出熒光的氧化產物,開展腺苷三磷酸熒光檢測,能提示器械有機物水平,進而判斷清洗質量[18]。本研究中,實驗組手術器械腺苷三磷酸熒光檢測合格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分析結果可知,使用泡沫型多酶保濕劑能夠提升清洗質量。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器械,使用泡沫型多酶保濕劑進行預處理保濕,能提高清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