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
日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新通過了一項禁令,以莫須有的“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為由,禁止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海能達以及浙江大華5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銷售設備。有媒體評論稱,這一舉措代表著華盛頓對中國科技巨頭的最新打壓,也是FFF首次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電子器材的銷售。
說起以各類毫無根據的“預測性判斷”給中國企業(yè)扣帽子,進而搞審查、列名單、啟動禁令,FCC在過去幾年里無疑是激進派。早在2019年底,FCC已經禁止電信運營商使用政府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2021年3月,FCC把上述5家中企列入“威脅國家安全”名單,禁止美國電信企業(yè)使用聯邦資金購買相關設備,民間資金或非聯邦政府資金的購買行為則不受限。此次禁令升級則意味著擴大到所有對中國企業(yè)電信設備的采購。這被認為是為了呼應現下華盛頓流行的對華建立“科技圍墻”觀點,想要從市場一端制約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fā)展。
但是,不得不說,FCC這一舉措對加強美國在所謂“科技戰(zhàn)中的主導地位”毫無效果,對美國普通消費者卻非常有害。眾所周知,對于所謂“國家安全”風險,FCC并不能拿出任何切實的證據,反倒是其政治動機已經被越來越多人看透,想宴以此來破壞相關中企在全球范圍內的聲譽、進而打擊其在全球市場銷量的算盤越來越打不響了。而上述5家中國企業(yè)不能在美銷售,固然會失去一定的市場,但是也要看到,經過華盛頓這幾年經貿政治化的操弄,美國早已不是這些企業(yè)的主要市場,失去美國市場并不會實質影響這些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
而這樣的禁令對于美國消費者,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的普通消費者,很明顯就不是一個好消息了。實際上,FCC想要拆除中國通信設備的進程一直不是很順利,尤其是在偏遠地區(qū)。用比中國貴3-4倍、性能卻差很多的美國設備替換中國設備,讓一些地方中小運營商苦不堪言。他們對此很排斥,因此雖然美國想禁止華為等的設備,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延長臨時許可證。一個月前,美媒還發(fā)文稱美國地方政府堅持購買中國通信設備。此次禁售這5家中國企業(yè)的設備意味著,美國要在偏遠地區(qū)實現網絡覆蓋會更加難實現了。更新現有的基站要承擔更大的成本,還有可能出現設備兼容等技術難題。
此外,這次禁售的還有民用對講機和安防監(jiān)控,從餐廳的服務溝通、醫(yī)院內部交流再到旅游路途上溝通,民用對講機對網絡覆蓋很差的美國是一個重要的通信補充,安防監(jiān)控更是治安不好的美國必備的防衛(wèi)工具,以往中國的產品價廉物美,窮人也可以負擔,禁售以后美國消費者只能承擔更多的開支。
這些性能強、品質高、價格低的中國產品,在美國大量使用多年,從來聽說出現過什么安全問題,美國消費者也收獲了實惠和便利。但是,在一些華盛頓精英的眼中,老百姓受不受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臆想中的“安全”問題。難道,美國的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買對講機、監(jiān)控類產品,偏遠地區(qū)的居民在未來幾年內都得承受慢速網絡和時斷時續(xù)的電話,這樣的美國就更安全了嗎?
可以想見,在華盛頓泛政治化、意識形態(tài)化思維的澎響下,類似FCC最新禁令的舉措不會是最后一次。但是,華盛頓的政客們應該明白一件事,所謂的“科技圍墻”不會讓美國更安全。開大門,走大路,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美國企業(yè)才能更有競爭力,美國才能更安全。否則,華盛頓搬起砸向中企的石頭,砸傷的最終是美國自己的消費者?!ㄗ髡呤切畔⑾M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