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慧 張偉 邢艷 楊娟
1.北川縣農業(yè)農村局,四川綿陽
2.四川省農業(yè)農村廳植物保護站,四川成都
3.廣安市農業(yè)農村局植保植檢站,四川廣安
4.岳池縣農業(yè)農村局植保植檢站,四川廣安
北川魔芋種植歷史悠久。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北川海拔800 m以上山區(qū)開始人工種植魔芋,期間產量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成為四川至全國十分重要的魔芋種植基地及生產加工中心之一。北川花魔芋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葡甘聚糖含量和出片率(14.3%)、干片成粉率(50%以上)都高于普通魔芋。
隨著栽培面積擴大,北川魔芋病害發(fā)生逐年加重,單產不穩(wěn)不高問題日漸突顯。北川縣委縣政府從2000年起,在漩坪、禹里、白坭等20余個鄉(xiāng)(鎮(zhèn))因地制宜,示范推廣魔芋新品種、新技術,穩(wěn)定了北川魔芋生產,魔芋栽培面積逐步得到恢復。2019年,北川魔芋種植面積高達4 333.33 hm2,經實地測產統計,平均公頃產達30 t,總產達12萬t,按均價6 000元/t計算,產值可達7.2億元。
魔芋軟腐病、白絹病是制約北川魔芋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溫度過高、濕度太大、種植地塊陽光直射、凈作或連作都能加重病害發(fā)生。發(fā)生嚴重時,會造成大幅減產甚至絕收。軟腐病是細菌性病害,化學防治措施往往收效甚微;白絹病是真菌性病害,化學防治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理想。調查發(fā)現,北川7~8月空氣濕度大、氣溫高,以上兩種病害易發(fā)生、流行;生產中土壤、種子、農家肥料帶病菌,都可能提早或加重病害的發(fā)生,需要阻斷傳病途徑,實施配方施肥、統防統治,魔芋才可能獲得較好的收成。
科學的栽培技術是魔芋穩(wěn)產高產的首要保障。調查中發(fā)現農戶種植魔芋存在種子選擇不科學、栽培制度不合理、施用未腐熟以及施肥不科學等問題。
種子選擇方面,一是生產種子來源雜亂,有的是自留種,有的是換種,還有的是到外地買種,種子質量缺乏把控。二是播種時普遍未作種子處理、未嚴格消毒。三是用種不科學。有的農戶選擇1.00 kg左右大的魔芋作種芋,但魔芋種芋具有組織脆嫩性特點,種芋越大損傷越大,損傷后無法補救,甚至可以造成整塊地無收,因此,應選用0.25 kg左右大小的魔芋作商品種芋。
耕作制度方面,部分農戶采用凈作方式種植魔芋,蔭蔽條件差,易造成日灼病嚴重發(fā)生,繼而感染軟腐?。挥械霓r戶采用連作,凡是頭年種植魔芋發(fā)病的地塊,如果第二年重茬栽種,無論蔭蔽條件好壞,都會不同程度的發(fā)生軟腐病。實踐經驗表明,無論凈作還是間作方式,連作三年的地塊,魔芋病害均普遍嚴重。
施肥方面,一是普遍施用未經腐熟的農家肥,未切斷肥料傳病途徑。有的農戶不管魔芋的莖桿有沒有病蟲危害全部堆漚用作農家肥,從而導致魔芋病害加重。二是施肥時沒有實施配方施肥,鉀肥施用不足,致使肥力差的地塊魔芋營養(yǎng)不良,抗病力下降。
北川農戶分散居住,種植魔芋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2008年汶川地震前,縣內沒有魔芋深加工企業(yè),魔芋主要以鮮芋形式銷往綿陽市安州區(qū)加工。企業(yè)與農戶未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盲目生產,規(guī)?;?、標準化種植少,產品品質相對較差。
2015年以來,北川縣農業(yè)部門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全縣魔芋生產重點鄉(xiāng)(鎮(zhèn))定點調查,查閱相關資料,基本摸清了北川魔芋病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針對性開展田間藥效試驗,導致農戶集成魔芋病害綜合防治技術并推廣應用,有效遏制了影響魔芋單產的病害發(fā)生。
種芋基地應選在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并有水源,適當遮蔭且海拔適宜的地帶。實踐證明,選擇芽窩淺、無病、光滑圓形、無創(chuàng)傷的0.25 kg小魔芋在疏林林地內模擬魔芋野生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或以前未種過魔芋的地塊繁殖種子,能切斷種子傳病途徑,減輕軟腐病、白絹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魔芋宜套作不宜凈作,宜輪作不宜連作,宜實施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輪作,切斷土壤傳病途徑。針對北川縣人多地少的情況,將適宜種植魔芋的耕地分成三部分,三年一輪換。在海拔1 000 m以上農區(qū),可在一部分地塊蔭蔽面凈作魔芋,向陽面按玉米-魔芋間套種植;一部分種值柴胡、當歸等一年生草本藥材;剩余一部分耕地種糧食或蔬菜。在海拔1 000 m以下農區(qū),每年用1/3的耕地輪換種植魔芋,實行玉米-魔芋間套種植。
魔芋生長喜肥,要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增施農家肥、鉀肥,提高抗病能力。同時,抓好農家肥的腐熟滅菌,切斷農家肥傳病途徑。魔芋莖桿收貨后應投入沼氣池進行腐熟發(fā)酵滅菌處理或堆漚進行高溫發(fā)酵處理,未腐熟的農家肥采用福爾馬林滅菌。
田間管理時應盡量減少人為損傷魔芋植株和塊莖,降低病害感染的機率。一是施足底肥,減少追肥次數,重點追好塊莖膨大肥。二是魔芋出苗后,使用觸殺除草劑防除雜草。中耕時,避免損傷魔芋根部,以免爛苗。中后期,結合病害的預防用機動噴霧器進行葉面施肥,以抑制葉片衰老,推遲倒苗期,延長光合作用時間,促進塊莖膨大。
一是加強種子消毒處理。播種前,種子用600倍石硫合劑噴霧殺菌或用0.5 kg石灰加50 L水浸泡30 min陰干;也可用農用鏈霉素1包(15g)兌水45 L浸泡10 min再播種,能有效控制或減輕魔芋軟腐病和白絹病的發(fā)生。二是抓好預防,實行統一防治。魔芋常年發(fā)病盛期在7~8月,當田間發(fā)現病株時要及時拔除、進行深埋,并在病株周圍撒生石灰粉;同時,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或用鏈霉素兌水,進行葉面噴霧。藥劑應交替使用,可預防魔芋病害的發(fā)生。
以企業(yè)為主體,切實抓好科技示范。種植魔芋的基地應以企業(yè)牽頭,建立留種基地,建設魔芋規(guī)范化、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立“企業(yè)+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科學種植魔芋。
北川魔芋產業(yè)只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切實抓好魔芋種子基地建設,推行合理輪作、配方施肥、精心田管、統防統治的科技示范,以企業(yè)為依托,引導農民標準化種植,才能有效地降低魔芋病害的發(fā)生,確保北川魔芋產業(yè)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