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弊龊昧沂堪龘P工作,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的內在要求。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烈士褒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現實問題,立足長遠發(fā)展,對新時代開展烈士褒揚工作進行了全面謀劃和系統(tǒng)部署。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對革命烈士的褒揚撫恤工作。1931 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通過了《中國工農紅軍優(yōu)待條例》,隨后頒發(fā)《紅軍戰(zhàn)士傷亡撫恤條例》,確定了對“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犧牲、或在服務中因勞病故者”及其家屬的撫恤和優(yōu)待政策,以緬懷英雄先烈,激勵革命戰(zhàn)士。建國后,黨和政府把烈士褒揚和紀念作為一項重要的經常性工作,相繼出臺了《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優(yōu)待暫行條例》《革命殘廢軍人優(yōu)待撫恤暫行條例》《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保護辦法》《革命烈士褒揚條例》等一系列烈士褒揚撫恤政策,細化烈士評定、紀念和褒揚等規(guī)定,建立國家烈士褒揚金制度,使這一工作逐漸制度化、規(guī)范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永遠銘記英雄烈士的犧牲和奉獻,指出在烈士及烈屬政策和實際工作上有許多事情要做,要加強對烈士紀念設施的規(guī)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這些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烈士保護和褒揚工作納入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布局,政策制度和法規(guī)頻頻出臺。從2014年設立烈士紀念日,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馳而不息地推動烈士保護立法,不斷解決烈士保護和褒揚問題,構建起內容完善、相互銜接、上下配套的烈士褒揚政策法規(guī)體系。與此同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烈士公祭辦法》《烈士安葬辦法》《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行政規(guī)章以及《關于做好烈士親屬異地祭掃組織服務工作的意見》等規(guī)范性文件也相繼出臺,為全社會尊崇烈士提供法治保障。相關部門也將深入推進烈士褒揚紀念、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和管護等納入“十四五”規(guī)劃,進一步增強護佑烈士、褒揚烈士的力度和廣度。2014 年,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后,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各地舉辦公祭儀式,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廣泛宣傳英烈精神,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wèi)英烈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對烈士的尊崇和褒揚,其實質是從黨和國家意志的高度,確立了英雄烈士國家功勛榮譽的無上光榮,體現出的是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記憶的珍視、對人民英雄的敬重、對廣大烈屬的關心關愛,在全社會高擎英雄旗幟,樹立崇尚英雄的導向。
近年來,烈士褒揚工作進展較大,特別是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專司烈士褒揚紀念機構,烈士褒揚工作得到了極大加強,但仍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
一是歷史虛無主義詆毀英烈。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歪曲歷史、褻瀆英雄,打著“還原真相”“重估歷史”等幌子,以追求“學術自由”為名,故意捏造有關英烈及其事跡的不實言論,或以偏概全,歪曲、抹黑英烈,或無中生有,污名化、惡搞、詆毀英烈,以混淆大眾視聽,大搞歷史虛無主義,企圖顛覆歷史,弱化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些人刻意抹黑我們的英雄人物,歪曲我們的光輝歷史,要引起我們高度警覺?!苯陙恚沂堪龘P工作取得較大發(fā)展,但烈屬服務保障、烈士紀念設施管護、英烈事跡和精神宣傳弘揚等方面仍需深化創(chuàng)新。因此,《意見》中指出,要構建以法律法規(guī)為基礎、部門規(guī)章為支撐、政策文件相配套的烈士褒揚制度體系,夯實烈士褒揚工作的保障制度。做好關心關愛烈屬工作,細化烈屬待遇保障、榮譽激勵、人文關懷、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優(yōu)待等一系列強化烈屬服務保障和提高社會地位的優(yōu)待政策。
二是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仍待加強。烈士陵園、紀念碑亭、烈士墓等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背后都承載著英雄的故事和英雄的精神火炬。自2011 年起,全國開始組織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并取得關鍵進展。2014 年,國家開始公布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截至2018 年,全國共有各類紀念設施103 萬座,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4200 多個,其中國家級紀念設施保護單位277 個,這些紀念設施已經成為宣傳弘揚英烈精神、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但現有的烈士紀念設施還存在著保護力度不足,對同一烈士的紀念設施重復規(guī)劃建設且標準不統(tǒng)一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烈士紀念環(huán)境的建設及其作用發(fā)揮。因此,《意見》提出,要統(tǒng)籌烈士紀念設施規(guī)劃建設,加強烈士紀念設施規(guī)劃建設和提質改造,深化信息技術手段在烈士紀念設施管理維護、烈士祭掃等工作中的應用,進一步發(fā)揮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主陣地作用。
三是英烈事跡仍需進一步挖掘。英烈是中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英烈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寶貴財富,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據不完全統(tǒng)計,革命戰(zhàn)爭年代,犧牲的烈士達2100 多萬人,但全國有名可查和家屬享受優(yōu)撫待遇的烈士只有370 多萬人,有明確安葬地的僅有55.9 萬。在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些犧牲的烈士只能就地掩埋,捧土為墓,削木成碑,成為無名烈士,他們的資料事跡亟待查找完善。對此,《意見》明確提出,要持續(xù)做好失蹤烈士遺骸搜尋保護和為烈士尋親工作,建立健全英烈保護工作聯(lián)動協(xié)調制度。這既是對家屬的慰藉,也是對烈士更好的緬懷和尊崇。
歷史經驗表明,紅色基因傳承、尊崇英烈風尚,往往取決于一個國家和社會對英烈的尊崇高度。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后,人們對戰(zhàn)爭年代的歷史記憶變得模糊,一些人在對待烈士的態(tài)度上發(fā)生偏移,崇尚英烈的意識有所弱化。當前,強調進一步完善烈士褒揚工作,是對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傳承,是向全社會亮明黨和國家尊崇英雄、緬懷先烈的鮮明態(tài)度,是在全體國人心中鑄就英烈豐碑的鮮明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這就要求我們通過教育人們提高甄別能力,從紛繁復雜的信息洪流中區(qū)分真假、判斷善惡、辨析美丑,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風尚,繼承和弘揚新時代英烈精神。不斷傳承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學習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將英雄情懷轉化為精神動力、轉變?yōu)閷嵺`行動,鍛造為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要講好英烈故事,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仰望英烈、守護英烈、傳承英烈精神,就是要求我們深度利用好那些蘊含英烈精神的紅色資源,充分開發(fā)其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教育功能?!兑庖姟芬?,打造英烈褒揚精品展陳,生動傳播紅色文化,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主流媒體要充分利用時間節(jié)點,全方位、立體化加強宣傳報道,營造良好氛圍,讓不能忘卻的紀念成為常態(tài)。作為珍貴的紅色資源,英烈紀念設施的價值除在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和其他重大紀念日中體現之外,更應在普通節(jié)假日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推出紅色教育路線和特色精品展陳,這是新時代弘揚英烈精神的重要方式。同時,還要加大對英烈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特別是關于英烈方面的權威檔案,要組織專業(yè)人才隊伍盡全力進行發(fā)掘、整理,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研究。同時,要講好英烈的故事,既可以借助廣播電視電影手段、網絡媒體平臺,將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跡演繹出來,將事跡鮮活再現,以立體的形象、動人的畫面直擊人心、深入人心。也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打造身臨其境的故事環(huán)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歷史、故事再現、角色扮演等形式,將歷史與現實、艱辛與成就,特別是故事背后的精神實質、信仰偉力呈現出來,讓故事有共識與共鳴的力量,感召和指引廣大干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在新時代開拓前進。
要營造尊重英烈的社會氛圍?!兑庖姟芬髮⑿麄骱霌P英烈事跡和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wèi)英烈的宣傳教育活動,定期組織青少年參觀瞻仰烈士紀念設施。一方面,要善抓契機、重點發(fā)力。在重大事件和關鍵節(jié)點上對不同類型的英烈事跡重點宣傳、著重發(fā)聲,更能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各領域各方面協(xié)同作用、同向同行,在覆蓋群體、覆蓋體系和覆蓋領域上共同發(fā)力。政府部門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各行各業(yè)對身邊英雄的宣傳,大眾傳媒有效的輿論引導等,都是弘揚英烈精神的重要助力。
在全社會弘揚紀念、緬懷、崇尚、學習英烈的浩然正氣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隨著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弘揚英烈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讓紅色江山代代相傳,成為時代賦予烈士褒揚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務。我們要堅定貫徹落實《意見》,堅決捍衛(wèi)、保護英烈,嚴厲打擊一切損害英烈尊嚴和合法權益的非法行為,讓崇尚英烈成為時代風尚,秉承英烈精神,為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引領和道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