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
梁實秋在他的文章中曾提到,有一次病愈出院,“陡見日麗中天,陽光普照”,又見塵世熙攘,熱熱鬧鬧的凡間景象,忍不住歡呼:“好一個艷麗盛裝的世界!”梁公定是受夠了醫(yī)院的單調無味。這讓我想起了居里夫人的一句話:“不要等日子過去了,才想到它們的可愛之處”。
真正通透豁達的人,總能在庸常的日子里悟出處世的道道兒,不管是哲人還是普通百姓。
我記得,兒時的我愛哭,早晨醒來便覺著滿肚子委屈,無來由的紅眼掉淚。心軟的母親笑說“這是養(yǎng)了個林黛玉”。姥姥可不吃那一套,她把我?guī)У剿?,每天黎明便催著我和她一起起床做家務。外面天還麻麻黑,山里冷得很,我沒說話便要哭泣一場。她是絕對不允許的,在農(nóng)村,大早晨哭嚎是最大的忌諱,姥姥斬釘截鐵的語氣不容反駁:“在我家,哭就會沒飯吃,早晨哭的孩子會一輩子要飯!”她拎了根粗樹枝在手里,“我們小時候,誰要是敢哭,我爹劈頭蓋臉一頓打!你醒了就笑不行?你看看雞下蛋了沒有,有只松鼠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上去了……多好的日子!”
“你醒了先笑,誰都高興!”姥姥反復對我說這句話。在后來的很多個黎明,窗外響起第一聲雞鳴,姥姥便和隔壁的舅舅開始“拉大呱”,回憶以前的往事,稀奇古怪的傳說,末了總要以“人活著就要勤勞心善,每天都得‘興棚棚’過日子”結尾。我在黑暗中咂摸著那些神怪故事,不覺參與了他們的聊天,才懂得“興棚棚”的意思就是什么時候都高高興興,有心勁兒才有奔頭。
姥姥經(jīng)歷過多少苦日子呢?抗戰(zhàn)前期,在日本人開的工廠門口,日本人縱狗咬傷了她的腿,傷口感染,差點送了命;姥爺英年早逝,一表人才的大舅看守糧倉時遭人陷害,負氣自盡……但記憶里我哪有見過姥姥落淚呢?她總是一副“鐵娘子”的樣子,每一個日子都“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從無懈怠和間斷,更不知“賴床”為何物。或許受她的影響,母親和二舅,總是在干活的時候唱歌唱戲,好像勞動就是一種享受,在勞作中奔赴一個又一個希望。
我便是那時,徹底改掉了愛哭的毛病,“醒來就笑”。當我工作中遇到難題時就想:真好,我居然可以去解決這樣大的事;當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就安慰自己:經(jīng)過這次,以后就知道如何應對了。這樣想著,嘴角便習慣了掛著堅定自信的笑容。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妨學學亦舒:當不開心的時候,就去想想有趣的事。“醒來就笑”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讓自信從容成為一日之始。
(摘自《新民晚報》)